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相关作者:苏尚国沈存利耿科邓晋福汤中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行为
  • 1篇铂族
  • 1篇铂族元素

机构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汤中立
  • 1篇邓晋福
  • 1篇耿科
  • 1篇沈存利
  • 1篇苏尚国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全球主要铂族金属矿床类型被引量:23
2007年
全球铂族金属矿床主要有6种类型,分别为:(1)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铂族金属矿床;(2)镁铁质—超镁铁质Cu-N i硫化物矿床伴生的铂族金属矿床;(3)Urals杂岩体型铂族金属矿床;(4)蛇绿岩型铂族金属矿床;(5)与热液相关的铂族金属矿床;(6)外生型铂族金属矿床。除第4类型外其他类型的铂族矿床都具有经济意义。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幔源岩浆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大规模的幔源岩浆活动及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具有产生硫饱和的条件是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同时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能使铂族元素迁移并在特定条件下富集,对铂族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利。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侵入体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岩浆分异作用强,并且具有能产生高R因子的环境;镁铁质—超镁铁质Cu-Ni硫化物矿床中形成铂族金属矿床的有利条件是硫化物熔体的结晶分异作用;Urals型杂岩体中,由于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硫的不饱和,形成的主要铂族矿物为Pt-Fe、Pt-Ir合金,且主要与铬铁矿共生,在岩浆演化硫饱和阶段可形成富Pd的铂族矿物,且与Cu-Fe-V-Ti-P金属共生;蛇绿岩型杂岩体中,主要形成的铂族矿物为含Ir-、Os-、Pt-的合金或少量硫化物矿物,且主要赋存于铬铁矿中。
苏尚国沈存利邓晋福汤中立耿科
关键词: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