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32090)

作品数:39 被引量:266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晓鹏尹剑波范吉军赵乾杨俊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理学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5篇电流变
  • 23篇电流变液
  • 5篇电场
  • 5篇电流变材料
  • 5篇介电
  • 5篇分子
  • 4篇氧化钛
  • 4篇钛酸
  • 4篇钛酸钡
  • 4篇稀土
  • 4篇二氧化钛
  • 3篇电场强度
  • 3篇电性能
  • 3篇溶胶
  • 3篇纳米
  • 3篇介电性
  • 3篇介电性能
  • 3篇改性
  • 3篇BATIO
  • 3篇泊肃叶流动

机构

  • 34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作者

  • 33篇赵晓鹏
  • 9篇尹剑波
  • 4篇杨俊刚
  • 4篇范吉军
  • 4篇赵乾
  • 4篇向礼琴
  • 3篇唐宏
  • 3篇高秀敏
  • 3篇关丽涛
  • 2篇段旭
  • 2篇袁润章
  • 2篇郭慧林
  • 2篇高子伟
  • 2篇郭红霞
  • 2篇司刚
  • 2篇官建国
  • 2篇郜丹军
  • 2篇宁光辉
  • 2篇高向阳
  • 1篇刘曙

传媒

  • 5篇功能材料
  • 4篇物理学报
  • 3篇Chines...
  • 3篇光子学报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功能高分子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机械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材料工程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3篇2004
  • 6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ectrorheological Particles Composed of Polyaniline Core and BaTiO_3 Layer Shell被引量:2
2002年
Composite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polyaniline( PAn) core and barium tilanate ( BaTiO3) Layer shell were synthesized. The PAn-BaTiO3 composites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TEM and XRD. The dielectric behavior of particles was tested and the electrorhcologicak(ER) behavior of the suspensions of PAn/ BaTiO3 panicles in chlorinated paraffin oil with a 20vol %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C electric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 effect of composite particle is far stronger than that of pure polyaniline and barium titanate which mere synthesized by the stone method. pH and thickness of BuTiO3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R effects.
魏建红
关键词:POLYANILINECORE-SHELL
新方法构筑超分子β-CDP-PAN与表征被引量:1
2001年
用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电流变液分散相材料—超分子包结物 β -CDP -PAN微粒 ,其特点是通过分子自组装可以改变介电微粒的微观结构 ,进而使包结物的电流变活性比主体 (β -CDP)有很大提高。分别采用液相法、固相法和液固协同法制备了包结物 ,发现固相法和液固协同法具有操作简便、包结反应速度快及制备成本低等特点。用荧光分析、IR及XRD等手段对 β -CDP -PAN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高子伟司刚赵晓鹏
关键词:电流变液自组装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
β-环糊精聚合物与取代水杨酸、3-羟基-2-萘甲酸超分子配合物的构筑及其电流变性能被引量:6
2004年
从化学设计的观点出发,研究了环糊精聚合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采用“固相自组装技术”合成了6种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取代水杨酸及3-羟基-2-萘甲酸的超分子配合物,并利用NMR,FT-IR,UV-vis和荧光分析等技术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所合成的超分子配合物与二甲基硅油配制了电流变液.在4kV/mm的直流电场作用下,超分子配合物较β-CDP电流变活性提高了34%-72%,且以β-CDP/3-羟基-2-萘甲酸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液的屈服应力为最高,可达9.8kPa;同时发现,变更不同客体分子也可对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材料的流变效应起到调节作用,当水杨酸苯环上含有其他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置及其数量对相应超分子配合物电流变液的力学响应性具有微调节作用,并由材料的介电性能测试得到证实.
高子伟赵晓鹏孙平司刚
关键词:Β-环糊精聚合物取代水杨酸超分子配合物荧光分析电流变材料
电流变液的微波透射调控行为被引量:9
2001年
依据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及介电性能改变的实验事实 ,建立了微波穿透电流变液样品的理论模型 ,导出了微波透射率的基本表达形式 .理论模拟显示 :当电流变液的介电常量小于所处环境的介电常量时 ,透射率随电场的增加而增加 ;反之则减小 .实验研究表明 :电流变液的微波衰减 (透射率 )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场来调控 .分析认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电流变液结构转变和介电性能的变化是导致微波透射率可调控的主要原因 .
赵晓鹏范吉军高秀敏曹昌年
关键词:电流变液介电性能外电场
稀土掺杂TiO_2颗粒的制备及其悬浮液的电流变特性被引量:3
2001年
通过掺杂稀土元素 ,使TiO2 电流变液的屈服强度提高到近 5kPa (3kV/mm)。用DSC-TG、IR和XRD等手段对材料的Sol- gel制备过程和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纯TiO2 和掺杂稀土TiO2 凝胶的分解分三阶段完成 ,并形成锐钛矿结构。掺杂浓度小于一定值时 ,稀土离子以置换Ti位固溶于TiO2 晶格中并引起晶格膨胀。认为适当掺杂所导致的晶格常数变化改善了材料的介电性能 ,从而使TiO2
尹剑波赵晓鹏
关键词:TIO2掺杂电流变液悬浮液二氧化钛颗粒电流变性能
非水介质中明胶水凝胶电场驱动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研究了明胶水凝胶在绝缘硅油中的电场响应行为。结果表明 ,在硅油中 ,明胶水凝胶在外加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可发生运动 ,其运动由转动和平动两部分组成。存在一个运动所需的最小阈值电场 ,只有外加电场在此阈值以上时 ,才可观察到水凝胶明显的运动。水凝胶的运动速度随外加电场的增大而增大 ,其运动可通过外加电场的大小来调控。由于硅油很稳定且在电场中不会电解 ,因此避免了传统电场驱动水凝胶在水介质中响应时不可避免的电解缺点 ,为建立一种新的电响应凝胶驱动方式提供了可能。
刘根起赵晓鹏
关键词:非水介质
原位复合聚苯胺/钛酸钡纳米粒子表征被引量:10
2000年
采用原位复合方法制备出聚苯胺 /钛酸钡纳米复合粒子 ,借助 IR,TEM,TG和 DTA等分析手段研究其复合过程及获得的复合粒子的性能。结果表明 :其聚苯胺形成过程与单独的苯胺氧化聚合过程类似 ;复合粒子的粒径为 2~ 3μm,钛酸钡以 5~ 10 nm晶粒分散于聚苯胺基之中 ,钛酸钡与聚苯胺的质量比为 0 .91,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提高 6 0℃以上 ;复合粒子的电导率在 10 0 ~ 10 - 1 1 S/cm之间可通过掺杂或反掺杂调节。
龚荣洲官建国袁润章
关键词:纳米复合粒子聚苯胺钛酸钡原位复合硅油
电流变液的旋光与椭偏光行为被引量:8
1999年
本文研究了电流变液(ER 流体) 的旋光行为及椭偏光行为- 激光束垂直于电场方向,利用HeNe 激光器对SiO2 、Si3N4 和硅油组成的ER 流体进行测量- 发现电流变液样品存在旋光现象,且对于同一种浓度的ER 流体,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旋光角度增大- 在同一电场强度下,旋光角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浓度大于某一值c0 时,旋光角度开始减小,在不同电场强度下,透过电流变液的椭圆偏振光性质不发生改变,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透射光强度随之增大- 电流变液的旋光行为及椭偏光行为起因于在电场作用下ER 流体由各向同性的液体转变为各向异性的液体-
赵晓鹏张秋艳渠长振
关键词:电流变液旋光
电流变液中的旋光现象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论 ,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 ,对非均相结构电流变液导出在外电场与光场交互作用下旋光角 ψ与入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与外加电场方向间夹角θ及 ξ(取决于电流变液材料本身及外加电场强度 )的函数关系式。对不同浓度、不同场强下的SiO2 电流变液的旋光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 ,同一场强作用下 ,旋光角 ψ随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 ;对于同一浓度 ,旋光角 ψ随场强E增大而增大 ;在浓度c与场强E一定的情况下 ,旋光角 ψ还随θ角而变化。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吻合较好。
赵乾高秀敏赵晓鹏
关键词:电流变液介电常数ER
考虑多颗粒近程相互作用的电流变液泊肃叶流动行为被引量:2
2001年
考虑多颗粒近程相互作用 ,利用等效平板电导模型 ,由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电流变液泊肃叶流动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电场作用下 ,流动流体形成柱塞区的时间比由偶极子模型所得结果大为缩短 ,呼吸式跃迁峰值也有很大提高 .依据颗粒在接触区的相互作用解释了跃迁区的形成 .
赵晓鹏郜丹军
关键词:电流变液泊肃叶流动分子动力学电流体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