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70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峰石莹丽刘婷张弘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聊城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之建立——以马乘风《中国经济史》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在193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由草创到成型的过程中,马乘风的《中国经济史》一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乘风此书反思批判了社会史论战中公式主义的流弊,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唯物史观论作;在检讨理论方法的同时,注重史料的真伪和材料扩充;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史转变为社会经济史,初步确立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体系。由马乘风等推动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这种调整转向,使经济史学融入民国学术主流,并在学术与政治之间达成平衡。
- 陈峰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齐思和与现代新史学之建立被引量:2
- 2014年
- 齐思和是中国现代新史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之一,其识见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梁启超、胡适、傅斯年、何炳松诸人。齐思和准确判别现代史学发展趋势,将西方史学最新的理念方法传输国内。在此基础上,齐思和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史改造的途径和步骤、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做出具体阐述,构建起一套相对系统的史学方法论体系。齐思和对民国史学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即时评议,梳理总结新史学的脉络和得失,指示其发展方向。齐思和对西方史学潮流的体认和对中国史学现状的把握相互呼应,折射出20世纪史学新旧转换的必然归趋。
- 陈峰刘婷
- 关键词:齐思和新史学史学方法论
- 民国学界对于历史统计学的认同与质疑被引量:4
- 2015年
- 历史统计学,是用统计的方法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归纳、统计与量化分析,其呈现结果多以图谱和表格。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理论高度提出历史统计学的是近代史学家梁启超。1922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史地学会做了题为《历史统计学》的演讲,引起学界关注,认同与反对之声持续不断。之所以产生两种态度,一方面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之路中呈现的历时性与同时性并存的现状有关;另一方面,探求历史变动的共相、大势与执着于细枝末节的考证两种视野,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民国学界对于巴克尔著作的反响也影响到了时人对于历史统计学的态度。统计方法于历史研究有其局限性,是一个好仆人,坏主人。
- 石莹丽
- 关键词:傅斯年
- 新史学与新汉学嬗递中的20世纪中国历史学
- 2018年
- 20世纪中国历史学主要沿循新史学与新汉学的脉络发展演变。新史学与新汉学分别代表史观派和史料派所塑造的两种不同的学术型态。从某种程度上讲,百年中国史学史既是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对抗史,又是新史学与新汉学的演变史。其间,新史学与新汉学经历了三次嬗递。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总体发展是在新史学与新汉学对立互动的框架中进行的,两种范式的起伏消长为其表现形式。
- 张弘赵连杰
- 关键词:新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