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whsk10016)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黄朝禧郭玲霞程子腾赵微高贵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承载力的“两型社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以"两型社会"城市—武汉市为例,利用其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其2000-2008年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化发展阶段等理论判断和预测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①武汉市2000-2008年生态服务价值缓慢递增,由2000年的479.65亿元增至2008年的487.71亿元,增加了1.68%;而同期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95.53万hm2降为2008年的377.02万hm2,下降了4.68%。二者变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指标侧重点不同而对相同地类赋予权重的差异,目前使用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值未考虑人类因素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②武汉市经济发展仍然粗放,发展方式为不可持续。③武汉市要把握好国际国内良好形势,尤其是把握国家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良性耦合和可持续发展。
- 郭玲霞黄朝禧赵微
-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生态用地
- “两型社会”城市生态足迹时间维变化及驱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相关经济数据,对"两型社会"城市-武汉市2000-2008年时间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武汉市历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武汉市生态足迹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2.5054hm2增至2008年的3.2090 hm2,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生产力的提高是促使人均生态足迹提高的主要因素;(2)武汉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0.3252hm2减少为2008年的0.2749hm2,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生态承载力变化的重要因素;(3)生态赤字程度逐渐增大,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汉市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要实现武汉市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增大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减少资源消耗、优化产业结构。
- 郭玲霞黄朝禧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 武汉市湖库湿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
- 2012年
-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人类朝着人与自然和谐迈进的重大决策,而湖库湿地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武汉市湖库湿地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湿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对如何加强湿地保护,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程子腾黄朝禧
-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
- 武汉市南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通过对南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研究,可对南湖湿地的保护与生态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别对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人文功能对南湖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南湖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623 513.79万元,且其非使用价值大于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 程子腾黄朝禧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在两型社会城市的应用——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简述了生态足迹研究进展,根据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武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基于2种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2种计算结果均表明2008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超过其生态承载力,说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堪忧。提出武汉市应继续转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以循环经济为契机,实现从传统"三高一低"向现代"三低一高"的突破。
- 郭玲霞高贵现黄朝禧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能值分析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市生态用地变化驱动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武汉市2002—2008年生态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研究中所选10个驱动因素均表现出与生态用地变化的显著相关性,并且均可归为一个主成分,即人类的需求。人类的需求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制约着人类的需求,并共同导致生态用地面积和结构的变化。
- 郭玲霞黄朝禧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生态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