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70100)

作品数:2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何卓恩罗福惠黄岭峻许小青李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主义
  • 5篇民族
  • 4篇自由主义
  • 4篇民主
  • 4篇《自由中国》
  • 3篇殷海光
  • 3篇民族主义
  • 2篇政治
  • 2篇人权
  • 2篇三分法
  • 2篇思潮
  • 2篇文化
  • 2篇民本
  • 2篇民国
  • 2篇激进
  • 2篇激进主义
  • 2篇角色
  • 2篇国权
  • 2篇保守主义
  • 1篇代文

机构

  • 2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作者

  • 17篇何卓恩
  • 2篇罗福惠
  • 2篇许小青
  • 2篇黄岭峻
  • 2篇李晓波
  • 1篇张世保
  • 1篇吴文英
  • 1篇刘金鹏
  • 1篇肖高华

传媒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开放时代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史学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变”之争和“主义”之辨下的保守与激进——“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分法商榷
学界常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分法来描述近代中国主要思潮,实际上这种来自西方的描述方式并不适合于中国近代。中国近代思潮经历了以"常"、"变"之争为主轴到以"主义"之辨为主轴的演变,在前一时期表现为文明变迁上"...
何卓恩
关键词:激进思潮
文献传递
《观察》周刊指摘美国的几个维度被引量:1
2009年
自由主义刊物《观察》周刊对美国的霸权政策曾给予不留情面的指摘,包括政治上的美国"调停"及其片面援华政策,经济上的《中美商约》与美货倾销,军事上的美军驻华与美军暴行,外交上的美国扶日政策等几个维度,这些都体现出知识分子的民族关怀和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民族特性。
何卓恩吴文英
关键词:《观察》周刊维度
国权、人权、阶级权视野下的“女权”——陈独秀女性观演变的解读被引量:2
2008年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何卓恩
关键词:女权国权人权
《时代公论》与抗战前南北政治文化论争
2011年
"九·一八"后民族主义的勃兴,地处首都的中央大学出现以法学院教授为主体的《时代公论》社,对于当时讨论热烈的政治热点问题不断从学理上建言。该杂志鼓吹国民党一党独裁论,在宪政、民主与独裁、国民党的抗日政策等问题上,与北方的《独立评论》派进行激烈的论战。就本质而言,这次论战表现出民族主义高涨时代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碰撞、分化与重新组合,均表现出功利主义趋向。《时代公论》与《独立评论》的论战,无疑为20世纪30年代的南北政治、学术文化的地缘与派分提供了新的注解。
许小青
关键词:《独立评论》
“国权”与“人权”:《自由中国》半月刊的论述演变被引量:1
2009年
1949年前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一方面将自由人权视为"长板坡里的赵子龙"那样的主角地位,一方面更倾向于在"国权"之下论"人权",强调自由人权与国权之间关系的一致。《自由中国》作为1950年代台湾地区自由主义的代表性言论阵地,对于"人权"与"国权"的论述,却经历了一个从国权优先到人权优先的演变。在后一过程中,《自由中国》同人虽然进路各异,策略不同,最后却都在"人权"高于"国权"上合流。然而尽管在可明言的层面上达成了这一认知,在未可明言的层面上却难免陷于矛盾处境,说明自由主义理论在东方确实面临不同于西方的语境。
何卓恩
关键词:中国自由主义人权国权《自由中国》
戊戌变法新论被引量:2
2008年
政治改革涉及权力关系的重组,最为艰难,初试未捷无须深责。植入性改革须进行内生性转换才能取得成功,历史的深刻教训,值得认真汲取。戊戌变法的失败不等于改良路线的失败,从社会成本看,和平改革是最经济的变革方式。
罗福惠何卓恩
关键词:戊戌变法
南高学派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以孔子观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新文化派的激烈反传统主张激起了南高—东大师生的热烈回应,催生了以"学衡派"为主体的南高学派。其后,南高学派以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中心,并扩展到南北多校,形成一个广泛而延绵的学术文化网络,造就了现代中国的一个学术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高学派在柳诒徵、吴宓、郭斌龢、张其昀等倡导下,以《学衡》、《国风半月刊》、《大公报文学副刊》和《思想与时代》为阵地,重塑孔子形象,发起"新孔学运动",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在60年代台湾复兴孔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支重要派别。20世纪南高学派的演变历程,不仅表明后五四时代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而且也显示出南高学派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北大新文化派的激进主义如影随形,成见与心结俱深。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南高学派的民族主义与政治上权威主义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复杂过程,显示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许小青
关键词:孔子人文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主义”共生现象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民族主义、自由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思想系统在欧洲的先后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但在中国形成思潮却是同时发端干辛亥革命时期的短短几年间。这三大主义各自分出不少流派,形成前所未有的新型思潮涌动格局。不过这时"主义"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出现"五四"以后那样彼此分庭抗礼、互相否定的激烈斗争状况,而是呈现出各种"主义"大体和谐共生的态势。三民主义实系革命者对于三大主义蜂起于中国之反映,它既是革命领袖着意创造的革命"原理",更是革命志士尽力结合热心干各种"主义"的知识精英和感召社会民众之策略,具有很强的社会动员属性。
何卓恩
关键词:辛亥革命时期主义三民主义社会动员
“五四之子”殷海光的“五四”情结与“五四”观念被引量:5
2010年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五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历史符号的魅力。"五四"的历史有多久,对"五四"的意义阐释就有多久。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五四"各有建基于意识形态立场的阐述,也有一些思想者在一再的反思中追索"五四"的真谛,自称为"五四之子"的殷海光就是其中最典型者之一。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转换,一次是从意识形态阐释向回归历史的学术思想解释之转变。后一个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五四"认知和发挥"五四"的精神价值,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何卓恩
关键词:殷海光
自治与趋同: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的边制设计
2013年
国民政府时期,边地自治要求强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出于以"民族平等"还是"公民平等"来解决边地问题的不同思路,知识界从边族"中华化"还是多元化、边地实行普通自治还是特殊自治、中央与边地权限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边制设计,并展开了相应的讨论。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个系统的历史考察和简单的分析,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肖高华何卓恩
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知识界民族平等公民平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