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10)

作品数:14 被引量:240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宁练贺建桥蒋熹蒲健辰武小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冰川
  • 5篇七一冰川
  • 4篇气候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水资源
  • 2篇祁连山中段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细菌多样性
  • 2篇径流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山地冰川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
  • 1篇生物质能利用
  • 1篇示踪
  • 1篇示踪研究
  • 1篇水电
  • 1篇太阳活动
  • 1篇探地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王宁练
  • 7篇蒋熹
  • 7篇贺建桥
  • 6篇蒲健辰
  • 5篇武小波
  • 3篇姚治君
  • 3篇宋高举
  • 3篇陈亮
  • 2篇谢君
  • 2篇张世彪
  • 2篇段瑞
  • 1篇刘景时
  • 1篇沈镭
  • 1篇杨胜朋
  • 1篇牛竞飞
  • 1篇刘兆飞
  • 1篇董晓辉
  • 1篇王迪
  • 1篇余成群
  • 1篇井哲帆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3篇科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冰湖研究进展及趋势被引量:18
2010年
冰湖是由于冰川活动或者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前部或者侧部汇集而成的,可分为冰川终碛湖(冰碛阻塞湖)、冰川阻塞湖、冰斗湖和冰蚀槽谷湖。其中分布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且灾害风险较高的是冰川终碛湖。因此,冰川终碛湖是研究冰湖的主要对象。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湖溃决产生的洪水、泥石流等重大冰川灾害的发生频率有所升高,灾害的影响程度以及范围也有所加大,引起了冰川山地国家的广泛关注。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着36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873.44km2,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总面积和冰储量的79.5%、84%和81.6%。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多数冰川呈加速消融及退缩的态势,导致了冰湖溃决洪水和冰川泥石流等重大冰川灾害发生频率的加剧和影响程度的加大。本文围绕冰湖溃决条件、冰湖稳定性评价、冰湖溃决洪水模拟等几个研究方面,对青藏高原冰湖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姚治君段瑞董晓辉余成群
关键词:冰湖
怒江流域降水与气温变化及其对跨境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怒江流域降水、平均气温及径流等要素的单调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并基于各要素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径流变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怒江流域在1958年-2009年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尽管流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在最近20年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流域增温幅度越来越大,最近20年增幅达0.5℃/10a;②道街坝站径流量在1958年-2000年间检测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③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加速了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趋势;④由于径流量补给来源及其比例的不同,各水文站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受冰雪融水径流补给的嘉玉桥和道街坝站,径流量的增加由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引起的冰雪融水径流量增加共同影响,而气温升高对径流量的影响与冰雪融水径流所占比例大小相关。
姚治君段瑞刘兆飞
关键词:气候变化MANN-KENDALL冰雪融水
黑河上游河水中δ^(18)O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根据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在黑河上游莺落峡、祁连和扎麻什3个水文站等地点所采集的河水与降水样品,重点分析了其中的δ18O变化,揭示出黑河干流上游山区河水中δ18O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这种变化特征主要受控于降水中δ18O的变化.祁连水文站河水中δ18O月平均值与月平均流量乘积和该站降水中δ18O加权月平均值与月降水量乘积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从同位素示踪的角度说明降水是黑河干流上游山区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黑河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中δ18O变化存在明显的"海拔效应",并且3个水文站点河水中δ18O值均低于其降水中δ18O值,这表明上游径流主要形成于高海拔山区.根据黑河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河水中δ18O值以及上游山区降水中δ18O的"海拔效应",估计黑河干流出山径流主要形成于海拔3 350~4 600 m之间的高山地区,该高度区域对应的植被带主要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寒漠草甸.
王宁练张世彪蒲健辰贺建桥蒋熹武小波
关键词:水资源
青藏高原北部冰川雪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青藏高原的小冬克玛底冰川、玉珠峰冰川和煤矿冰川雪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冬克玛底冰川、玉珠峰冰川和煤矿冰川雪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依次为18.54,35.52和58.07 CFU.mL-1.恢复出的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隶属于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α,β,γ-Proteobacteria等6个类群.与青藏高原、南北极冰雪中微生物的比较分析发现Agrococcus,Zoogloea和Pedobacter属细菌是玉珠峰冰川和煤矿冰川的特殊微生物类群.
谢君王宁练蒲健辰陈亮
关键词:青藏高原
祁连山七一冰川暖季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2007年7月1日至10月10日安装在七一冰川消融区的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和讨论了能量平衡方程中的净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冰雪的热传输和降雨加热项.结果表明:净辐射是七一冰川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次是湍流感热.消融期消融耗热是主要的能量耗散,到消融末期,潜热耗热的比重开始增加.冰雪的热传导量值较小.同时还分析了暖季七一冰川区的小气候特征.
蒋熹王宁练杨胜朋贺建桥宋高举
关键词:七一冰川能量平衡小气候特征
2009年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阻塞湖及冰川跃动监测被引量:13
2011年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冰川突发洪水近几年频繁发生。2009-05—09,利用中国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对叶尔羌河上游冰川突发洪水的源头进行了动态监测。在克亚吉尔冰川末端发现了冰川阻塞湖,并监测到其不断扩大。2009-08初该处冰川湖突然消失,同期影像显示其消失后,河谷中残留大量冰体,与往年情况差异巨大。结合相关水文记录及历史资料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冰川末端突然前进(跃动)使冰川坝遭到破坏,导致冰川阻塞湖泄水。由此推测克亚吉尔冰川发生了罕见跃动现象,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牛竞飞刘景时王迪Kenneth Hewitt
关键词:冰川阻塞湖环境一号SPOT
山地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基于"七一"冰川物质平衡、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结合DEM数据,初步建立了一套时间分辨率达1h、空间分辨率为15m的冰川表面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模型考虑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蔽效应,引入新的冰川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并发现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气温垂直递减率、降水梯度、降水固/液态划分指标等参数较敏感.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6月30日20:00~10月10日12:00时段"七一"冰川粒雪线高度变化、物质平衡演变、融水径流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冰川物质平衡高度结构主要受反照率高度结构的影响,反照率大小直接影响冰川物质平衡水平.气候敏感性试验表明,物质平衡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它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呈非线性特征;而物质平衡对降水量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是线性的.增温引起的冰川物质亏损量不能靠降低相同气温来得到弥补,物质平衡变化对气候变暖具有不可逆效应.气温升高1℃,即使降水量增加20%,"七一"冰川也会呈现较大的物质亏损状态.
蒋熹王宁练贺建桥武小波宋高举
祁连山中段北坡最大降水高度带观测与研究被引量:37
2009年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北坡黑河流域上游进行了降水空间变化的统观测.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流域中山区,夏季降水量从东向西呈减少趋势,递减率约为80 mm·(100 km)^-1;最大降水高度带位于海拔4 500-4 700 m左右,年降水量为485 mm,该高度带与本区最大相对湿度高度层(海拔4 600 m左右)以及夏季气温零温层高度(海拔4 680 m左右)相一致.研究区域2008年夏季的凝结高度大致位于海拔4 900 m左右,个别降水日的凝结高度可降至海拔4 460 m左右.在最大降水高度带以下的高山和中低山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递增率为17.2 mm·(100 m)^-1,夏季降水量的递增率为11.5 mm·(100m)^-1.
王宁练贺建桥蒋熹宋高举蒲健辰武小波陈亮
关键词:七一冰川
祁连山八一冰川雷达测厚与冰储量分析被引量:24
2009年
基于2006年5月利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八一冰川厚度的系统测量资料,绘制了该冰川冰厚度分布等值线图,计算出了该冰川的平均厚度为54.2 m,冰储量为0.153 km3.这几乎是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中给出的八一冰川平均厚度(30 m)和冰储量(0.0843 km3)数据的1倍.由此可见,准确评估我国冰川的冰储量是冰川水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将八一冰川冰面地形图与冰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了该冰川的冰床地形图,结果表明:其崎岖不平的冰床地形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显示了冰帽冰川的形貌特征.
王宁练蒲健辰
近50年来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研究被引量:37
2010年
基于祁连山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建立了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与暖季气温(9,7和8月份的平均气温)和1~3月份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模型,并揭示出暖季气温是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对该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气候敏感性研究表明,如果暖季气温升高(降低)1℃,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上升(下降)约172m;如果1~3月份降水量增加(减少)10%,那么该冰川平衡线高度将下降(上升)约62m.七一冰川平衡线高度在1958~2008年时期呈上升总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最高值(海拔5131m),接近该冰川的顶部.近50年来该冰川平衡线高度上升了约230m.如果未来气候维持2001~2008年时期的平均气候状况,那么七一冰川还将继续退缩约2.08km,才能达到其稳定状态.
王宁练贺建桥蒲健辰蒋熹井哲帆
关键词:七一冰川气候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