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Z0515010)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潘爱军万小芳郭小钢许金电吴日升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障碍层
  • 2篇南海东北部
  • 2篇降水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 1篇跃层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年际
  • 1篇气旋
  • 1篇温跃层
  • 1篇吕宋
  • 1篇吕宋海峡
  • 1篇海洋生物
  • 1篇反气旋
  • 1篇反气旋涡
  • 1篇层结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4篇郭小钢
  • 4篇万小芳
  • 4篇潘爱军
  • 3篇许金电
  • 2篇吴日升
  • 1篇李立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8
2006年
南海东北部(16°~25°N,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夏季次之(31.1%),春季最小(23.3%).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61.1%,33.3%和80.0%: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潘爱军万小芳许金电郭小钢v李立
关键词:障碍层降水吕宋海峡
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本文通过分析SeaWiFS海洋水色卫星提供的叶绿素资料,给出了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含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完整图像.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海峡北部呈显著的春、秋“双峰”分布,而海峡南部则以夏、秋“双峰”结构为主.叶绿素含量高值主要位于福建省近岸海域,海峡西侧高于海峡东侧.此外,叶绿素含量的分布存在两个局地高值区,一个位于台湾浅滩附近,另一个位于台湾岛西北淡水河口以外海域.福建省近岸海域及台湾岛西北淡水河口附近的叶绿素含量高值区与地表径流携带较多的营养物质入海密切相关;而台湾浅滩附近的叶绿素含量高值受季节变异的海洋锋调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台湾海峡区域平均的叶绿素含量不仅具有周期约81 d和101 d的季节内振荡信号,还具有与ENSO指数呈显著负相关(-0.28)的周期约3 a的年际振荡信号.此外,台湾海峡区域平均的叶绿素含量具有逐年递增的长期演化趋势,速率达0.036 mg/(m3.a).
万小芳潘爱军郭小钢
关键词:海洋生物叶绿素年际台湾海峡
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跃层判定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以南海东北部陆架坡折海域为例,探讨了浅海(水深<200m)和开阔海区(水深>200m)跃层在陆架坡折海域的水平衔接问题。对多组实测CTD断面水温、盐度和声速跃层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基本可不考虑陆架坡折海域跃层的水平衔接问题;夏季和秋季陆架坡折海域温、盐、声速跃层判据可分别取0.1℃.m-1、0.02m-1和0.30s-1,来保证跃层的水平连续分布。此外,在可能的内潮存在情况下,为保证跃层水平分布的连续性,可统一取开阔海区的跃层判据。
潘爱军郭小钢许金电万小芳吴日升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温跃层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5
2006年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潘爱军万小芳许金电郭小钢吴日升
关键词:障碍层层结降水反气旋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