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161801)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建勇孙淼吴汉新张苏江陈浩月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一线治疗
  • 1篇伊马替尼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预后
  • 1篇预激
  • 1篇预激方案
  • 1篇预激方案治疗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肿瘤
  • 1篇综合征
  • 1篇联合化疗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李建勇
  • 1篇钱思轩
  • 1篇柳萍
  • 1篇陈浩月
  • 1篇张苏江
  • 1篇吴汉新
  • 1篇葛峥
  • 1篇孙淼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联合改良的Hyper—CVAD/MA强化方案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后第1次完全缓解期(CR,)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及IM维持治疗成人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淋巴肿瘤中心CR,期完成allo-SCT治疗的16例成人Ph^+-ALL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IM联合标准VDCP±L(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则联合改良HyperCVAD/MA方案强化巩固治疗,并于CR。期行allo-SCT;部分患者移植后给予IM维持治疗。随访至2011年3月31日,分析患者临床基本特征、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累积复发(RI)率及非复发死亡(NRM)率,并探讨与生存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16例患者采用IM联合化疗在移植前均维持血液学缓解,其中10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中位随访27.1(7.4~65.8)个月,14例患者存活,其中2例患者移植后复发经IM挽救均存活,2例非复发死亡。3年预期OS及DFS率分别为(85.9±9.3)%和(83.9±10.5)%,3年RI率及NRM率分别为(16.1±10.5)%和(14.1±9.3)%。生存分析未显示影响移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IM联合化疗及Hyper·CVAD/MA强化治疗可显著提高Ph^+-ALL患者的缓解率及缓解质量,使患者在CR1期行allo—SCT的可行性增高,allo—SCT前、后联合IM能减少复发,提高长期OS及DFS率,是治疗成人Ph^+- ALL的有效手段。
黄靖邹德慧傅明伟李增军徐燕赵耀中齐军元邱录贵
关键词:伊马替尼造血干细胞移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CAG预激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0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极易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对于中高危MDS患者常规诱导分化治疗效果差,且发病年龄偏大,难以耐受大剂量化疗方案。我们曾报道小剂量阿克拉霉素(ACR)和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预激方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并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CAG方案治疗27例中高危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MDS-RAEB)患者,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
陈浩月钱思轩李建勇孙淼吴汉新张苏江
关键词: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AG方案预激方案疗效观察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新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2012年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预后差异很大,沿用至今的评价指标和预后分组标准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国际上陆续发现了一些B细胞ALL预后相关的新分子标记,现就这些新分子标记进行综述。
柳萍葛峥李建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