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305)

作品数:45 被引量:250H指数:10
相关作者:贺莉师长兴颜明闫云霞王随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水利工程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黄河
  • 18篇河段
  • 9篇河床
  • 9篇河道
  • 8篇冲淤
  • 7篇水沙
  • 7篇宁蒙河段
  • 5篇输沙
  • 5篇水库
  • 5篇水流
  • 5篇泥沙
  • 5篇洪水
  • 4篇小浪底水库
  • 4篇内蒙古河段
  • 4篇黄河宁蒙河段
  • 4篇黄河上游
  • 4篇河床演变
  • 3篇汛期
  • 3篇沙量
  • 3篇输移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西安理工大学
  • 8篇黄河水利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安康学院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密西西比大学
  • 1篇北京东方畅想...

作者

  • 14篇贺莉
  • 13篇师长兴
  • 9篇闫云霞
  • 9篇颜明
  • 7篇王随继
  • 5篇秦毅
  • 5篇范小黎
  • 5篇许炯心
  • 4篇郑艳爽
  • 4篇李子文
  • 4篇王卫红
  • 4篇周园园
  • 4篇邵文伟
  • 3篇姚海芳
  • 2篇董明家
  • 2篇李国栋
  • 2篇王万战
  • 2篇彭红
  • 2篇傅旭东
  • 2篇孙赞盈

传媒

  • 10篇人民黄河
  • 4篇泥沙研究
  • 4篇水力发电学报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内蒙段泥沙组成与力学运动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泥沙在水与河床演变中起到纽带作用,因粒径不同,其运动形态、运动规律以及对河床的作用等不尽相同。因此,研究河床演变就不能轻视泥沙的运动特性,尤其是黄河内蒙河段这种水沙异源的河道。根据实测和实际钻探采样资料,分析了该河段悬移质和河床质的泥沙组成。并以此为基础,从起动扬动、悬浮高度、挟沙能力等角度探讨了主要粒径泥沙在一定水流条件下的运动形态与规律。通过能量和功率方程求得黄河内蒙河段的推移质输沙率。结果表明,内蒙河段悬移质基本上由粒径小于0.080 mm的泥沙组成,而河床质主要粒径为0.100~0.500 mm,其中粒径为0.100~0.250 mm的泥沙活跃于冲淤过程。推移质输沙率的分析表明,来自黄河内蒙古河段上部的粗颗粒泥沙不易被水流长距离挟带,大部分淤积在三湖河口上游。
秦毅李子文刘强李时陈星星
关键词:推移质
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平滩流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渭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大幅度减小,给渭河下游的防洪排涝带来严重威胁。以渭河下游咸阳-临潼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恒定水沙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河段在60年内的冲淤变化,并通过基于断面几何标准的WOL方法,辅以过水断面范围及有效河宽的限制来估算断面平滩水位,结合一维恒定水沙动力学模型,估算渭河下游咸阳-潼关河段的平滩流量和平滩水位的变化,以及断面平滩水位、河段平滩水位与水沙系数及淤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临潼-华县河段,该河段的滩地淤积尤为严重,同时,河段平滩流量逐渐减小。分析可知,此外,采用WOL方法估算的平滩水位与断面或河段的主槽淤积量的相关性较好。
贺莉闫云霞颜明王随继
关键词:冲淤变化平滩流量
黄河内蒙古河段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1
2011年
冲淤平衡的河流具有调整河床变形使之趋向不变形的特性,这种特性必然反映在河床横断面冲淤演变的趋势之中。据此,采用横断面冲淤指标跟踪计算法生成黄河上游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1976-2006年的横断面冲淤演变时间序列,对该长期序列的趋势变化和突变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内蒙古河床演变明显存在3个阶段,即演变相对稳定阶段、河床快速萎缩变形阶段和新的相对稳定阶段,以及孔兑来沙大的年份是横断面冲淤面积趋势改变的时间。大型水库修建后,孔兑来沙对河道横断面冲淤趋势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近年来大洪水缺失和孔兑来沙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河床萎缩的重要根源。90年代中后期横断面冲淤演变再次发生突变之后,内蒙河段进入到一个新的相对稳定期,河床边界条件已经和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因此在新的稳定条件下,如何治理内蒙河道的淤积萎缩值得探讨。
秦毅张晓芳王凤龙颜恒韩海军
关键词:河床演变
1960~1990年间渭河下游河段滩槽冲淤动态与机理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河道断面测量数据计算了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和滩地冲淤量及其分布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变化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960~1990年问共淤积泥沙8.88x10^8m^3且泥沙主要分布在渭淤11断面(WYll)以下河段。滩地淤积量是河槽的1.83倍,滩地冲淤过程以1968年和1982年为转折点分为3个阶段,依次经历了快速淤积、缓慢淤积和侵蚀3个过程。其中淤积以滩面垂向加积为主,侵蚀主要表现为河岸侵蚀后退或坍塌。河槽以1969年为转折点分为快速淤积和轻微淤积(冲刷淤积交替)两个阶段。年内滩地和河槽在汛期整体上淤积,非汛期滩地侵蚀(主要以河道侧向侵蚀形式),而河槽表现为微淤,滩地在汛期堆积和非汛期侵蚀的倾向较河槽明显。三门峡水库在蓄水拦沙(1960年9月-1962年3月)和滞洪排沙(1962年3月~1973年10月)阶段,泥沙淤积上延到渭淤17(WY17)和渭淤27断面(WY27)间河段;实行蓄清排浑(1973年11月~1990年)后溯源淤积大为减弱,淤积未再上延,河道冲淤趋向于平衡。潼关高程是影响河槽和滩地泥沙淤积和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滩地的冲淤量与当年汛期来沙量相关性最高,而河槽冲淤量与当年汛期径流量相关性最高。
邵文伟师长兴范小黎周园园
关键词:渭河下游河漫滩河槽潼关高程
黄河宁蒙河段二次冲淤成因及近期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宁蒙河段的水沙和河道断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主要水文站年内的冲淤过程、规律和近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宁蒙河段河道在年内经历两次冲淤平衡,一次是冬季的冲淤平衡,一次是春、夏、秋季的冲淤平衡,后者水量较为丰沛且对河道冲淤起主要作用;2宁蒙河段淤积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河段,石嘴山和头道拐水文站的断面冲淤变化不大,其余水文站断面均发生了明显淤积;3近期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径流量较少和大流量洪峰日数显著减少。
颜明王随继闫云霞许炯心师长兴贺莉
关键词:水沙过程冲淤平衡宁蒙河段黄河
黄河内蒙古段洪峰特征及水沙关系变化被引量:14
2012年
本文通过黄河头道拐站1950-2009年水沙年系列进行突变点分析,识别出1969年、1986年、1996年3个突变点,将黄河内蒙古段水文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利用内蒙古段6个水文站长系列日流量、日含沙量及泥沙组成数据,划分了各站的夏汛洪峰,并统计分析了分期洪峰的水沙分布特征和洪峰水沙关系,揭示出夏汛洪峰流量和输沙率逐渐减少的规律:1996-2006年与1954-1968年相比,夏汛洪峰水沙量占全年水沙的比例都减少了约一半,流量级频率与输沙率乘积的峰值对应的流量也降低了约一半。分析认为,黄河内蒙古段夏汛洪峰特征阶段性变化既有大型水库的影响,又有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且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大。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只是改变了内蒙古段来沙中粗颗粒泥沙的水沙关系,显示出大流量输送粗颗粒泥沙能力相对增强的趋向;进入内蒙段后,通过泥沙冲淤调整,分粒径组泥沙水沙关系变化比较复杂。近期在水沙条件巨大变化下,河流的输沙特性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无论全沙还是分组沙,水沙关系曲线变陡,大流量输送泥沙能力相对增强。
师长兴邵文伟范小黎周园园贺莉
关键词:黄河洪峰水沙关系
黄河源区汛期水沙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1970—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不同流量级划分标准,分析了黄河源区各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汛期、伏汛期和秋汛期不同流量级洪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0—2005年黄河源区各水文站均以小流量级和中小流量级洪水为主;与1970—1996年相比,1997—2005年黄河源区汛期水沙量整体变幅不大,其中吉迈站水量降幅较明显、唐乃亥站沙量降幅较明显,伏汛期水沙量降幅均较秋汛期小。
彭红郑艳爽张明武
关键词:黄河源区水文站汛期水沙变化
丁坝群间取水建筑物局部流场及其冲淤变形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结合黄河宁夏某河段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的工程实际,采用正态动床模型,研究了丁坝群掩蔽条件下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流场特性及其局部冲淤变形规律.研究表明,丁坝群间设置取水建筑物,其局部流态及冲淤变形主要受到丁坝间回流及坝后扩散主流的控导.现状条件下,取水建筑物前流态不受回流的影响,回淤泥沙不危及取水安全,而扩散主流顶冲取水建筑物,形成较大局部冲刷;设置上挑式淹没构筑物,可极大减轻局部冲刷,比较了几种上挑式减冲设施,得到了较优化的体型及上挑角;合理下延上丁坝可有效发挥丁坝对水流的控导作用,既可形成有利的取水态势,又可减小顶冲作用,有效缓解局部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工程实际提供参考.
哈岸英李国栋杨兰陈刚
关键词:丁坝群取水建筑物水流流态局部冲刷
垂直入汇河段流速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通过多组次水槽试验,应用旋杯式(HR-2型)流速仪等仪器设备,研究入汇角为90°时不同槽底地形和汇流比条件下交汇区下游断面水流结构特征及水流动力轴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汇河段水流存在极其复杂的水力现象,水面紊动强度大小...
李世荣马腾飞钟博刚程文
关键词:汇流比河床地形交汇水流
坡面水蚀过程与地形演变关系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径流冲刷试验的方式对坡面水蚀过程进行研究,记录了在不同坡度和不同冲刷流量工况下坡面侵蚀量、侵蚀沟宽和溯源速度的变化。结合坡面侵蚀沟头溯源速度、断面侵蚀沟宽度等的变化曲线,分析了水蚀过程中坡面侵蚀量与地形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和坡度是水蚀过程的动力因素;溯源速度、沟壁的坍塌展宽及细沟的横向合并是导致坡面侵蚀量出现波动、峰值大小以及出现时间早晚的根本原因;坡面侵蚀方式与地形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刘金铎薛海董明家刘文静
关键词:坡面水蚀过程细沟侵蚀冲刷试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