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Z090507017709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徐如祥沈春森张浩张强潘文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卒中中心进行血管内治疗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CD动态监测;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分级评分体系评估术前、术后24 h、72 h的血流状况。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mRS评分≤2为预后良好,>2为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之间的各临床指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动脉内治疗后24 h再通115例(77.0%),72 h再通97例(65.0%);预后良好者95例(63.3%),预后不良者55例(36.7%)。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年龄、心脏病史、入院基线NIHSS评分、初治时间、72 h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评分、初治时间及术后72 h再通率与预后相关。结论 TCD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基于TCD监测评估的血管72 h再通率是临床转归的保护因素。
- 梁春阳张强王斌罗永春张振海郭海若何子俊马尚杨阳沈春森徐如祥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管内治疗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筛选病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由于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局限性,2015年以来5大临床前瞻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新一代血管再通策略(主要是可回收支架)在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明显优于单独内科治疗,各国脑卒中指南也相应进行更新.本文围绕5大临床研究及欧洲、美国最新指南中关于筛选合适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梁星宇徐如祥梁春阳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
-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ED)辅助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基底动脉闭塞9例)行动脉内超选择插管至闭塞动脉.注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0mg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同时应用TCD对闭塞动脉进行低频(2MHz)、低强度(0.25W/cm^2)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术后即刻及24h时复查头颅CT,观察动脉再通率、颅内出血率,并对术前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为77.27%(17/22),其中完全开通率为22.73%(5/22),部分开通率为54.55%(12/22);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13.63%),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Nm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显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应用低频TCD辅助小剂量rt-PA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闭塞动脉的再通率,明显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张强徐如祥罗永春沈春森何子俊张浩潘文龙王备备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经颅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