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781)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林江凯冯华李云庆胡荣杨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病毒
  • 2篇转录
  • 2篇胶质
  • 1篇蛋白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正义
  • 1篇逆转录病毒载...
  • 1篇重组逆转录病...
  • 1篇重组逆转录病...
  • 1篇细胞
  • 1篇击伤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胶质细胞
  • 1篇反义
  • 1篇反应性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林江凯
  • 2篇冯华
  • 1篇吴国材
  • 1篇夏永智
  • 1篇杨惠
  • 1篇李晓光
  • 1篇卞修武
  • 1篇杨永平
  • 1篇胡荣
  • 1篇李云庆

传媒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改良大鼠脊髓打击伤模型的病理变化,评价该模型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应用改良重物坠落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中、重度损伤模型,通过BBB评分、神经电生理监测、免疫组化及光电镜技术观察脊髓损伤(SCI)后两组大鼠功能及病理变化特点,以评价本实验模型的重复性及与损伤程度相关的一致性。结果脊髓损伤后两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提示神经信号传导功能亦逐渐恢复,但中度损伤大鼠恢复明显较重度损伤大鼠好,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显示脊髓损伤后有胶质瘢痕及囊腔形成,但重度损伤组的组织损伤程度较中度组重,且残留正常组织较少,电镜下观察显示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可见明显出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胶质细胞染色质边集。脊髓损伤后2周可见线粒体空泡化,轴突变性,周围水肿。脊髓损伤后8周可见髓鞘变性,胶原原纤维沉积。结论本实验模型能将不同打击力度造成的损伤区分开,且和行为学、神经电生理、病理学等结果吻合,说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胶质瘢痕及囊腔的形成是脊髓损伤的标志性病理变化,GFAP或Vimentin染色可作为判断其界限的标志性分子。
胡荣杨永平杨惠吴国材林江凯冯华卞修武李云庆李晓光
关键词:脊髓损伤病理学
反义及正义Vim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构建反义及正义波形蛋白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研究波形蛋白在反应性胶质化中的功能与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鉴定、包装并感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同时获得全长反义及正义Vim逆转录病毒克隆细胞株和较高滴度的病毒上清,反义Vim逆转录病毒抑制培养星形细胞的Vim表达。结论重组的反义及正义Vim逆转录病毒可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林江凯蔡文琴
关键词:VIM正义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反应性胶质化病毒抑制
反义波形蛋白逆转录病毒对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反义波形蛋白cDNA逆转录病毒重组质粒对体外培养损伤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T)波形蛋白(vim 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AST划伤模型,设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免疫荧光、RT-PCR、W est-ern b lot等方法,研究反义波形蛋白逆转录病毒感染对损伤AST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反义波形蛋白逆转录病毒使损伤AST生长抑制,突起回缩,波形蛋白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降低。结论反义波形蛋白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损伤AST的生长及其波形蛋白的表达。
夏永智林江凯冯华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波形蛋白WESTERNBLO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