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4A06)

作品数:85 被引量:513H指数:12
相关作者:任发政龚广予杭锋任璐王荫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干酪
  • 11篇乳酸
  • 11篇乳酸菌
  • 9篇发酵
  • 8篇乳杆菌
  • 8篇牛乳
  • 6篇乳清
  • 6篇酪蛋白
  • 5篇再制干酪
  • 5篇制干
  • 5篇散射
  • 5篇凝乳
  • 4篇散射光
  • 4篇稳定性
  • 4篇灭菌乳
  • 4篇活性
  • 4篇降胆固醇
  • 4篇高温灭菌
  • 4篇超高温灭菌
  • 4篇超高温灭菌乳

机构

  • 3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6篇天津科技大学
  • 15篇光明乳业股份...
  • 9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江南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4篇内蒙古商贸职...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北方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24篇任发政
  • 11篇杭锋
  • 11篇龚广予
  • 10篇任璐
  • 9篇王荫榆
  • 8篇王艳萍
  • 8篇郭本恒
  • 7篇靳烨
  • 6篇陈尚武
  • 5篇习傲登
  • 5篇许女
  • 5篇赵征
  • 4篇倪春梅
  • 4篇陈卫
  • 4篇卢晓明
  • 4篇田建军
  • 4篇张玢
  • 4篇孟令洁
  • 4篇顾瑞霞
  • 4篇张开屏

传媒

  • 12篇中国乳品工业
  • 10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食品科技
  • 7篇中国酿造
  • 5篇中国奶牛
  • 4篇食品科学
  • 4篇乳业科学与技...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28篇2010
  • 20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场核磁共振研究热烫对纤丝干酪水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低场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热烫温度对纤丝干酪水分状态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热烫温度纤丝干酪贮藏1~10d可榨乳清质量分数,探讨热烫温度对纤丝干酪持水力的影响。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不同热烫温度制作的纤丝干酪贮藏1~10d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1、T22以及质子强度A1、A2,探讨热烫温度对纤丝干酪水分状态以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热烫温度,纤丝干酪持水力高,结合水、自由水自由度增幅大,同时在纤丝干酪贮藏过程中内部水分发生了迁移,由相对自由态向结合态转移,热烫温度越低水分迁移量越大。
苗颖赵征
关键词:低场强热烫水分状态持水力
一株Kefir源乳酸菌MA2的鉴定及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对从西藏Kefir粒中分离出来的乳酸菌MA2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酸和胆盐耐受性实验显示,植物乳杆菌MA2在pH2.0、胆盐浓度为0.3%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动物实验证明,植物乳杆菌MA2显著促进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调节了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一株潜在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益生菌.
许女王艳萍习傲登李超
关键词:KEFIR肠道菌群
酪蛋白糖巨肽的制备及其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胃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40.min,pH.1.8,温度45.℃,酶与底物质量比0.75∶100.采用间苯二酚-盐酸法证明该水解物中存在CGMP.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表明,粗品CGMP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王艳萍刘鹏白小佳
关键词:酪蛋白糖巨肽唾液酸变形链球菌抑菌作用
产胞外多糖乳球菌的优化培养被引量:4
2008年
以苯酚硫酸法测定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WH-C1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胞外多糖合成量,试验以WHEY作为基础培养基,比较了添加不同碳源、氮源对EPS合成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L9(34)对碳源、氮源的添加量及培养基初始pH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组合为:葡萄糖添加量15 g/L,胰蛋白胨添加量5 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和接种量条件下该菌株的EPS合成曲线,结果表明温度对发酵液中EPS总积累量的影响较大,通过本研究确定了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WH-C1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培养时间32 h,EPS合成量为325.8 mg/L。
王艳萍冯武ZAHEER AHMED
关键词:胞外多糖培养基
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的牛乳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该试验对Kefir源植物乳杆菌MA2的牛乳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4℃、21d的冷藏期间内,相比较于普通酸奶,添加了植物乳杆菌MA2的益生菌酸奶的后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且MA2菌株提高了酸奶的黏度,降低了储存期间酸乳的乳清析出率;另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MA2菌株发酵的酸奶口感更加细腻、绵滑、黏稠、均匀,香气更加浓郁;基于前期试验证明MA2菌株还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因此其具有良好的乳制品益生菌发酵剂应用前景。
许女王艳萍习傲登张玢
关键词:发酵特性益生菌
不同乳酸菌及其组合发酵乳的产香特性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研究了12株乳酸菌及其不同组合菌株发酵乳在冷藏0、12、24、48h时的乙醛、丙酮、丁二酮、乙酸乙酯和异戊醇五种风味物质含量成分变化,并探讨了挥发性组分含量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L.lactis La-5-4、MY-9008,L.delbrueckii XC-2,L.brevis11-gan,L.plantarum BB-46和混合发酵剂H3,H7,H15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单菌株组合后发酵乳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原菌株平均水平。发酵乳凝乳后在冷藏过程中丁二酮含量在12h时最高,而乙醛、丙酮、乙酸乙酯的产量在24h达到最高,但是,不同菌株之间有所差异,其中,L.plantarum BB-46的产香特征为凝乳时香气成分含量最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24h时降至凝乳时的20%左右,在48h后又回升到凝乳时的50%左右。感官评定与风味物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评定结果受四种风味物质含量影响,关系依次为丁二酮〉乙醛〉丙酮〉乙酸乙酯,且乙醛与丁二酮的比例为0.30-0.35之间,乙醛含量不大于25mg/kg时,酸乳的感官风味和乙醛、丁二酮含量正相关。
王琴朱小红任远庆顾瑞霞
关键词:乳酸菌感官评定
不同包装材料对牛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塑料桶、屋顶盒、袋装这三种包装的纯鲜牛乳在4℃冷藏光照、4℃冷藏避光两个贮藏条件下,滴定酸度、粗蛋白含量、细菌总数以及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屋顶盒包装为三种包装中稳定性最好,袋装包装在光照条件下对内容物的保护作用最差,桶装包装各方面性能居中。
白婧李冉任发政
关键词:包装材料贮藏期牛乳
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计数法被引量:4
2008年
介绍了一种发酵乳中嗜酸乳杆菌的计数法。M17培养基能计数嗜热链球菌,MRS培养基能计数所有的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嗜酸乳杆菌能够生长,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能生长,用这种方法可以专一地测出嗜酸乳杆菌数。
应杰郑小平
关键词:嗜酸乳杆菌克林霉素选择性培养基
影响超高温灭菌纯牛乳糠氨酸含量的关键点分析及控制被引量:8
2008年
牛乳中的乳糖作为还原糖,在热处理过程中与牛乳蛋白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并生成中间产物——乳果糖基赖氨酸(Lactulosyllysine),其经酸水解后可生成呋喃素(Furosine)。呋喃素又称糠氨酸,可作为一个定量指标用于鉴别UHT灭菌纯牛乳或巴氏杀菌乳是否为复原乳。由于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使得UHT灭菌纯牛乳中的糠氨酸含量时常超出标准范围,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分别对预巴杀温度、浓缩工艺、添加管道滞留奶以及UHT杀菌工艺参数这几个可能影响糠氨酸含量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浓缩工艺、添加管道滞留奶以及UHT杀菌工艺参数是影响成品中糠氨酸含量最主要的关键点。
杭锋郭本恒任璐张锋华龚广予王荫榆
关键词:超高温糠氨酸
紫薯牛奶感官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以紫薯、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一种紫薯牛奶,利用感官评定、粒径分布分析和近红外发射光谱的背散射光作为评价方法,研究紫薯、牛奶、白砂糖三者添加量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稳定剂对体系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味最佳紫薯牛奶配比是60%新鲜牛奶、5%紫薯、4.7%白砂糖、0.2%乳化剂。不同稳定剂的添加不会改变体系内的粒径分布,但却能够改变体系内的动力学参数,在最佳配方基础上,添加0.3%复配稳定剂(55%微晶纤维素,40%变性淀粉,5%к-卡拉胶),可实现6个月货架期要求。
任璐杭锋孟令洁张锋华龚广予
关键词:紫薯牛奶感官评定粒径分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