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10100004-10)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汪羽宁廖青江泽普邢颖谭裕模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甘蔗
  • 4篇套种
  • 4篇马铃薯
  • 4篇间套
  • 4篇间套种
  • 2篇优化施肥
  • 2篇优化施肥模式
  • 2篇施肥
  • 2篇施肥模式
  • 2篇同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不同基因型
  • 1篇氮钾
  • 1篇氮钾肥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积累
  • 1篇性状
  • 1篇养分
  • 1篇养分积累

机构

  • 6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谭裕模
  • 6篇邢颖
  • 6篇江泽普
  • 6篇廖青
  • 6篇汪羽宁
  • 4篇韦广泼
  • 3篇刘斌
  • 2篇陈桂芬
  • 2篇梁潘霞
  • 1篇熊柳梅
  • 1篇杨绍锷

传媒

  • 2篇甘蔗糖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甘蔗马铃薯间套种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甘蔗马铃薯间套种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广西赤红壤蔗区土壤条件下甘蔗马铃薯间套种高效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间套种设置常规土栽、盖薄土叶、无土厚叶、薄土白膜等4个处理模式和无间套种作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模式马铃薯和甘蔗生长及产量水平。【结果】增加覆盖的甘蔗马铃薯间套种模式均比常规土栽模式显著增产,薄土白膜模式、薄土叶模式和无土厚叶模式比CK分别增25.39%、19.95%和13.51%,其中又以盖薄土加地膜模式马铃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而在广西赤红壤蔗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未见对甘蔗产量及品质有影响,粮食作物马铃薯的收获有利于缓解蔗粮争地矛盾,增加蔗地单位面积收益,提高蔗农收入,值得在广西蔗区推广。【结论】在广西赤红壤蔗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未见对甘蔗产量品质有影响,而间套种马铃薯采用盖薄土加地膜模式马铃薯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江泽普廖青邢颖汪羽宁谭裕模韦广泼刘斌
关键词:甘蔗马铃薯间套种覆盖栽培农艺性状
不同基因型甘蔗间套种马铃薯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2011年在广西隆安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ROC22、桂糖02—901、云蔗99—91、粤糖55、福农39、桂糖32、福农30等7个基因型甘蔗问套种马铃薯处理,以不种马铃薯为对照,研究不同基因型甘蔗问套种马铃薯对马铃薯和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甘蔗间套种马铃薯对甘蔗和马铃薯生长及产量未见有不良影响,却可增加马铃薯产量14000~16000kg/hm^2,比不种马铃薯收益增加42%-85%,平均62.71%。收获的马铃薯可帮助解决广西粮食紧张问题,有利于缓解蔗粮争地矛盾,增加蔗地单位面积收益,提高蔗农收入,值得在广西蔗区推广。
江泽普廖青邢颖谭裕模韦广泼汪羽宁
关键词:间套种马铃薯
甘蔗-马铃薯间套种优化施肥模式研究(英文)
2013年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12-795.67X22-642.10X32,R=0.9272;Y12=14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12-1121.36X22-596.64X32,R=0.926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江泽普廖青谭裕模韦广泼邢颖汪羽宁刘斌梁潘霞
关键词:间套种优化施肥模式
赤红壤区氮钾肥用量对不同品系甘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确定赤红壤区不同品系甘蔗最佳氮钾肥用量,为甘蔗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供试甘蔗品种为粤糖55号、桂糖32号和柳城05-136。按N和K2O不同施用水平配比(低水平375 kg/hm2、高水平450 kg/hm2)设置低氮低钾、低氮高钾、高氮低钾、高氮高钾各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不同品系甘蔗的出苗及分蘖有显著影响;低氮低钾配比处理有利于粤糖55号增产;高氮高钾配比处理有利于桂糖32号增产;高钾水平处理有利于柳城05-136增产。低氮低钾配比处理下各品系甘蔗蔗茎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不同品系蔗茎中全钾含量在不同氮钾配比下表现有所差异,差异显著。在强酸性赤红壤区,不同品系甘蔗苗期、分蘖期应注意调整氮钾肥比例,以利于甘蔗生长。但在甘蔗生长后期,氮钾肥仅对甘蔗单茎重有显著影响,不是影响该地区产量的主要障碍因子。需对其他养分进行调节或改良土壤来增加其产量。
邢颖江泽普谭裕模廖青陈桂芬杨绍锷汪羽宁梁潘霞
关键词:甘蔗氮钾肥赤红壤
不同基因型甘蔗氮磷钾积累与利用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选取广西区内推广种植的3种基因型甘蔗:粤糖00-236、粤糖55、桂糖02-901,研究NPK在不同基因型甘蔗上的积累和利用。结果表明:在当年低温干旱的影响下,3个品种的产量均受到了影响,但粤糖55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的高低与养分积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分析NPK在各部位的含量及积累。NPK在3个品种各部位的含量数据间差异并不大,不同品系间分布规律有所差异,N和K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甘蔗生长过程中养分逐步积累,最终在蔗茎中的积累量粤糖55仍然最高。养分积累量的高低与养分利用有关,因此养分的利用率是决定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比较3个品种的养分利用率,粤糖55对NPK的利用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综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与最终的结果说明粤糖55较为适合在这一蔗区种植。
邢颖江泽普谭裕模廖青陈桂芬汪羽宁熊柳梅
关键词:甘蔗不同基因型NPK养分积累养分利用率
甘蔗-马铃薯间套种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2012年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 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21-795.67X22-642.10X23,R=0.927 2;Y12=14 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21-1 121.36X22-596.64X23,R=0.926 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 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江泽普廖青谭裕模韦广泼邢颖汪羽宁刘斌
关键词:间套种优化施肥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