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JA11150S)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阮倩刘文松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颠覆
  • 1篇颠覆性
  • 1篇意识形态
  • 1篇话语
  • 1篇话语权
  • 1篇话语权力
  • 1篇疯癫
  • 1篇《麦田的守望...
  • 1篇《麦田里的守...

机构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阮倩
  • 1篇刘文松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意识形态的颠覆性特征
2013年
语言是意识形态的现象,话语是意识形态最好的表现舞台。霍尔顿非主流的察事观物视角、标新立异的叙述言语、反规范化的叙述方式,折射出其意识形态的颠覆性特征。以"颠覆之眼"看世界,霍尔顿注定是人生赛场的"另外那一边"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霍尔顿以"另外那一边"人视角解读人生的话语文本,它不仅彰显了霍尔顿反主流功利主义、构筑"守望者之梦"的强烈愿望,也代表着理性话语权威所排斥的疯癫话语权力的最终实现。
阮倩
关键词:颠覆意识形态
论霍尔顿的话语困惑——对《麦田的守望者》的分析
2014年
对话是意识形态的实践场所,能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是个体成熟的重要标志。言语互动中良好受述者的缺失使《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的意识形态始终被抑制,取而代之的是他人言语对他意识世界的渗透与植入。霍尔顿的成长是一个盲目地吸收与重复他人言语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之音消亡与自我意识迷失的过程。自我声音的迷失,是转型期霍尔顿遭遇的话语困惑,也是他始终无法成长为成熟个体的重要原因。
阮倩刘文松
关键词:《麦田的守望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