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W039)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桂妹张福贵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启蒙
  • 2篇人格
  • 2篇决绝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道德
  • 1篇新诗
  • 1篇新文学
  • 1篇学史
  • 1篇遗民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 1篇审美
  • 1篇世纪中国文学
  • 1篇天真
  • 1篇团圆
  • 1篇启蒙话语
  • 1篇人格论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王桂妹
  • 1篇张福贵

传媒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福建论坛(人...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在“狂人”的精神文化链条上:林纾人格论被引量:2
2013年
林纾虽然被视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的顽固守旧派,但从文化人格上看,他和那些被称为时代"狂人"的"五四文化激进派"一样,也体现出一种"狂者"精神,同样属于中国"狂人"精神文化链条上的一环。只不过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动作型"、"铁血型"的狂者有所不同,"畏天循分"的人生信条使林纾更体现出"狷者有所不为"的一面,而"狂狷"与"循分"的融合则造就了林纾晚年身为"道德遗民"的人生方式。
王桂妹
关键词:狂狷
道德株连审美——五四启蒙话语与“大团圆”模式被引量:1
2009年
“大团圆结局”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小说、戏曲为主)的表达模式历经五四启蒙运动,尤其是遭遇了鲁迅等人的批判之后,变得声名狼藉,人人喊打。随着历史时空和价值观念的转换,虽然不断有人为其申辩,但却往往纠缠于“中国是否有真正的悲剧”这一潜隐着“文化焦虑”的问题上。
王桂妹
关键词:五四启蒙运动启蒙话语审美
论老舍的“天真”(上)
2009年
老舍的人格魅力、文学世界的流光溢彩和他对政治革命的理解参与以及主动终结生命的方式,都与他"天真"的性情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天真"体现在人格中,表现为一种"软而硬的个性",并总是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倔强的生命力度;表现在笔下,老舍以天真温厚的幽默格调殊异于以"恨"、"怒"为色调的文学主潮,向文坛奉献着爱与宽容;同时,这种"天真"也决定了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单纯理解,在冷眼讽寓与热情投入中承受着由此带来的规训与惩罚。
王桂妹
关键词:老舍天真人格文学
缱绻与决绝:启蒙视域与戏曲改良的激情表述之途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近代以来的"戏曲改良",从梁启超"曲界革命"到"五四新青年"的"戏曲改良",走了一条日趋激进的道路。爆发于《新青年》的戏曲论争,是一场自居于戏曲"门外汉"的启蒙者和旧戏维护者之间"针锋不接"的论战。从实际效应上看,新青年的激烈批判更限于话语层面的激情表述,西洋话剧虽因此获得了登陆的历史空间,但并没有就此赢得民众,而旧戏虽遭痛击却依旧走向繁盛。因此,对于五四新青年的戏剧论争应阐释适度,夸大其对于话剧的成功效用抑或指责其要为中国戏曲衰微的命运负责,都有过度阐释历史之嫌。
王桂妹
关键词:启蒙戏曲改良革命话语话剧
缱绻与决绝:五四新文学家的“新诗”与“旧诗”被引量:8
2010年
五四时期的"新诗"与"旧诗"不是一个纯文学的分界,而是一个道德性的判别。在"文/白"、"死/活"、"善/恶"的五四式的论辩框架中,新诗与旧诗发生了功能性分离:新诗被抬进了面向公众启蒙的文化广场,旧诗则退隐为表达私人情趣的精神自留地,现代知识者自觉的启蒙责任感与传统的文人情趣构成了一种对峙的和谐。而正是在五四新文学家对于新诗与旧诗分流又越界、缱绻与决绝的暧昧态度中,演绎着"新与旧"、"常与变"的复杂精神样态。
王桂妹
关键词:新诗旧诗
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文学史观的反思——以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中心被引量:12
2012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一直受制于某些先验的思想前提而鲜有突破,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过对晚清文学"现代性"的三大个案的发现,将现代文学发生的时间提前三十年,现代文学史的边界也由"五四"前夕推进到晚清。然而学术的边界与学科的边界是不同的,两者的差异在于如何确定文学史的划分标准和个案选择。任何一种具有表征性质的个案判断,都应该是对一个时代的整体判断,只有某种变化成为一种主流或时尚时,才能说是"一个时代"的变化。"1911"、"1917"和"1949"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几个质变的关键点。
张福贵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文学史观现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