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

作品数:40 被引量:143H指数:7
相关作者:杨正德熊康宁孔德顺刘镜施晓丽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喀斯特地区
  • 6篇奶牛
  • 3篇营养
  • 3篇油菜
  • 3篇玉米
  • 3篇杂交
  • 3篇石漠化
  • 3篇宗地花猪
  • 3篇小麦
  • 3篇泌乳
  • 3篇花猪
  • 3篇不育
  • 2篇敌百虫
  • 2篇制种
  • 2篇示范区
  • 2篇饲料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业
  • 2篇黔北麻羊
  • 2篇青贮

机构

  • 19篇贵州大学
  • 5篇贵州省畜牧兽...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贵州省油菜研...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毕节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省科技情...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贵州省植物园
  • 1篇安顺职业技术...
  • 1篇毕节市水土保...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余庆县植保植...

作者

  • 7篇杨正德
  • 4篇孔德顺
  • 4篇刘镜
  • 4篇熊康宁
  • 3篇燕志宏
  • 3篇蒋选利
  • 3篇施晓丽
  • 2篇刘代强
  • 2篇张瑞茂
  • 2篇曾章丽
  • 2篇李昌茂
  • 2篇谢应才
  • 2篇许厚强
  • 2篇张勇
  • 2篇李金杰
  • 2篇陈大伦
  • 2篇罗卫星
  • 2篇李红玫
  • 2篇胡腾文
  • 2篇冯文豪

传媒

  • 16篇贵州农业科学
  • 5篇贵州畜牧兽医
  • 2篇种子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饲料广角
  • 2篇中国奶牛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山地农业生物...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畜禽种业
  • 1篇农学学报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年贵州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定被引量:11
2011年
为弄清2009年贵州省境内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构成,采用小麦条锈菌常规鉴定方法对该年贵州小麦主要栽培区的78份标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贵州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主要包括条中17、条中26、条中29、洛夫林13-8、条中31、条中32、水源11-2、水源11-5和水源11-14。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生理小种主要是条中32、条中31和水源11-14,分别为48.72%、28.21%和6.41%。
左希蒋选利李星星李红玫丁海霞孙涛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
小麦两种主要防御酶的变化与抗白粉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对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接种白粉菌前后,其POD、PPO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POD活性免疫品种最高,高感品种最低;接种后三者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免疫与高感品种接种1 d后POD活性最高,中抗品种接种2 d后POD活性最高。3个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前PPO活性无明显差异,免疫、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在接种1 d、2 d3、d后,其PPO活性最高,且高感品种PPO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小麦叶片POD同工酶共出现5条酶带,免疫品种接种前后无酶带数目增减,只有一些酶带活性变化,中抗品种接种1 d新增1条酶带e5,高感品种接种1 d酶带e3缺失;PPO同工酶共出现8条酶带,接种1 d时均有不同酶带缺失,接种5 d时高感品种的PPO同工酶谱带新增1条酶带且E5和E8酶带变宽。
王宏梅蒋选利白春微左希丁海霞
关键词:小麦PODPPO同工酶
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及推广应用前景
2010年
对油研10号大面积高产示范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研10号产量为165~297.3 kg/667m2,较对照增产17.84%。2006—2008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2 321.4 hm2,中心示范面积180.1 hm2。大田生产应用平均产量达160.3 kg/667m2,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9.24%。3年示范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推广前景好。
邵明波程尚明汤勇余顺波高志宏白俊霞李风华杜才富
关键词:油研10号高产示范推广应用
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铬胁迫的耐受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筛选植物修复的抗性材料,并为油菜重金属的抗性机理研究作铺垫,采用铬胁迫下的极限浓度(330 mg/L)和半致死浓度(125 mg/L)对25份油菜材料进行了筛选,并根据相对发芽势、正常芽苗率、根长抑制率、苗长抑制率、苗鲜重抑制率、苗含水量降低率等各个指标不同贡献度进行了抗性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铬胁迫的耐受性不同,黔油22号及材料12、13和16的耐受性较强,油研9号表现耐受性最弱。
沈奇秦信蓉杜才富
关键词:油菜铬胁迫耐受性
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探讨
2010年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首选品种,介绍了4种较为成功的小油坊订单农业模式。
邵明波程尚明汤勇余顺波高志宏白俊霞李风华杜才富
关键词:杂交油菜高油分黄籽双低
油研50的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3
2012年
油研50母本7274 A为黄籽双低高油份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不育株天然结实性好,父本6215 R为黑籽双低大籽粒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其恢复率为100%。油研50在贵州思南县的常年制种产量为85 kg/667 m2。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胡腾文程尚明高志宏
关键词:亲本高产制种
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结合所有随机双盲安慰剂数据对照试验来评价阿司匹林对结直肠腺瘤的预防作用,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09年1月)数据库,OVID(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数据库,Embase(1980年1月至2009年1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并鉴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的质量。按Jadad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5篇文献,其中4篇为随机临床对照试验,1篇为队列研究;共有24 770例纳入研究,任何剂量阿司匹林与安慰剂比较,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P=0.002,PetoOR=0.82,95%CI=0.72~0.93;高剂量阿司匹林和安慰组比较,P=0.006,PetoOR=0.78,95%CI=0.65~0.93;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安慰组比较P=0.05,PetoOR=0.85,95%CI=0.72~1.00;各剂量阿司匹林组均可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度各剂量阿司匹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风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阿司匹林剂可以有效消退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但其潜在的风险,尚不可作为常规用药,还需临床研究进一步确定在特殊人群中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最佳剂量和疗程。
狄连君陈有享赵逵李红平闫兆平
关键词:阿司匹林腺瘤结肠肿瘤直肠肿瘤非甾体类消炎药
小麦品种贵农6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标记被引量:2
2009年
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1号,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6号和鲁麦17的杂交后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贵农6号携带1个抗条锈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YrGn6。利用分组分析法(BSA),并根据F2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从93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1个与抗病基因YrGn6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psp 3 000,遗传距离为3.9 cm;将YrGn6定位于小麦1BS上。分析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及抗病性特征,认为:YrGn6可能是一个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刘利利蒋选利李红玫段帅杨斌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病基因SSR标记
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互动关系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GIS技术手段和参与性农村评估(PRA)相结合的方式,对喀斯特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开展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现行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减少农村经济贫困的措施。
罗娅熊康宁龙成昌朱进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贫困互动关系
不同加工方法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2008年
本试验通过感官评定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切碎法和揉丝法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感官评定各组均无丁酸臭味,呈酸香味,茎叶保持良好,颜色略有变化,仍保持部分原料颜色。揉丝组的色泽基本与原料保持一致,明显优于切碎组;揉丝组的pH值低于切碎组,pH值评分高于切碎组;两组青贮料中乳酸都占绝对优势,含量均占到总酸量的80%以上,但揉丝组中乳酸含量比切碎组高0.31个百分点;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揉丝组比切碎组高1.69个百分点(P<0.05);EE、NDF、ADF、NDL含量减少量略有不同(P>0.05),NDF和ADF百分含量青贮后略有下降,而ADL的含量则略有增加,EE减少量无明显变化;揉丝组粗蛋白质含量比切碎组高0.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含量比原料中略有增加。
刘镜杨正德
关键词:青贮玉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