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1013)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3H指数:8
- 相关作者:柯长青曹雪欧阳晓莹冉江王夫强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被引量:27
- 2008年
-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要与交通干线及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位置有关;经济、交通、政策等人文因素是研究区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而自然环境因素决定了其扩展的宏观趋势和格局。
- 曹雪柯长青冉江
- 关键词:GIS遥感
-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被引量:4
- 2006年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
- 柯长青
- 关键词:海啸预警系统
- 葫芦岛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元数据设计
- 2005年
- 简要回顾了地下管线管理的进展情况以及3S技术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应用。在阐述了元数据概念、编码语言和结构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理信息元数据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合葫芦岛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元数据的特征、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元数据进行了设计与实施。
- 王志勇柯长青
- 关键词: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 过去76年来射阳湖湖沼环境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03年
- 选用不同年代的地形图、以及遥感图象数据等信息源,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射阳湖湖沼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射阳湖的面积逐年减少,从1958年到1974年,射阳湖的面积减少了153.245km2,年均递减9.578km2,这两个时期的年均面积递减率是最大的。景观指数分析表明射阳湖湖沼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和空间异质性越来越高。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上游来水减少是射阳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滩地围垦、水产养殖业以及居民地扩展等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 柯长青秦年秀
-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指数
- 南京城市圈随机聚集的分形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将分形理论与中心地理论相结合,研究了南京城市圈的分形结构.首先通过城市体系的聚集模型计算出南京城市圈的分维值;然后对测量的数据进行频率分布的特征参数计算,得出分形结构因子;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向城市规划者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 欧阳晓莹柯长青
- 关键词:分形分形结构因子分维
-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空间变化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06年
- 元胞自动机(CA)是一种时间、空间、状态都离散,空间的相互作用及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皆局部的网格动力学模型,其“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强大的复杂计算功能、固有的平行计算能力、高度动态以及具有空间概念等特征,使得它在模拟空间复杂系统的时空动态演变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在城市空间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方面,CA模型已应用到除非洲、南极洲的所有大洲的城市模拟研究当中.CA模型和G IS的集成,一方面增强G IS的空间模型运算及分析能力,另一方面,G IS提供的强大空间处理能力可以为CA模型准备数据和定义有效的元胞转换规则以及对模拟结果进行可视化.同时CA模型还可以与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遗传算法、模糊逻辑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增强其在城市空间变化模拟研究方面的能力.将CA与MAS技术相结合,建立一个能够模拟多个不同参与因子(自然系统)、不同决策者(人文系统)共同影响下的城市发展模型,以此来模拟与预测城市发展的真实状况,将是CA模型在城市空间变化模拟与预测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 柯长青欧阳晓莹
-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对象级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研究被引量:62
- 2006年
-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结合深圳市QUICKBIRD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对象级遥感分类方法。文中首先利用分形网络演化法(FNEA)进行多尺度图像分割,获取对地表实体更具代表性的图像对象,然后利用对象所包含的光谱、空间特征来确定地物识别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特征参数,最后通过构建语义结构实现了研究区地物的逐级分层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取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在分类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 曹雪柯长青
- 关键词: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多尺度分割
- 基于ETM+的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定量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Landsat ETM+遥感数据和统计调查数据来综合评价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ETM+遥感数据用来提取城市建设用地比例,NDVI植被指数和地表亮温等物理环境指数;统计调查数据用来提取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等社会经济指数.并利用相关矩阵说明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GIS中的空间叠加分析,对物理环境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进行叠加运算,综合反映苏锡常地区城市生活质量.结果表明:2001年,苏锡常地区生活质量较高城市为太仓市、昆山市和苏州市区,而常州市区和武进市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 吴剑平柯长青
- 关键词:生活质量遥感数据
-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以TM影像、1:1万数字地形图以及其它辅助数据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以及坡度等作为影响因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余江县洪湖乡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快速分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取的土壤侵蚀强度信息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 余瞰柯长青
- 关键词:遥感GIS土壤侵蚀强度
- 中国西部地区积雪深度的空间插值比较被引量:9
- 2007年
- 应用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法、Kriging法对中国西部地区(79.05-°103.57°E,27.17-°48.05°N)113个气象台站观测的年平均积雪深度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的插值结果与积雪深度的实际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普通Kriging法能够反映出研究区积雪深度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影响插值结果精度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内气象台站稀少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可以通过合理的采样设计,将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方法相结合,并考虑地形、气候等影响积雪分布的因素来提高空间插值的精度。
- 唐国栋柯长青
- 关键词:积雪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