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221)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铁刚徐兆凯李安春南青云唐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菲律宾海
  • 3篇沉积物来源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东菲律宾海
  • 2篇对马暖流
  • 2篇全新世
  • 2篇微化石
  • 2篇西菲律宾海
  • 2篇化石
  • 2篇钙质超微化石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超微化石
  • 2篇沉积物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学记录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第四纪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群山国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篇李铁刚
  • 6篇徐兆凯
  • 5篇李安春
  • 3篇唐正
  • 3篇南青云
  • 2篇常凤鸣
  • 2篇于心科
  • 2篇崔镇勇
  • 1篇孙荣涛
  • 1篇曹奇原
  • 1篇赵京涛
  • 1篇仇晓华
  • 1篇周连成
  • 1篇孙晗杰
  • 1篇陈双喜
  • 1篇熊志方
  • 1篇李军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科学通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5
2010年
为系统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黏土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地质意义,对其在53个样品中的含量及在3个典型样品中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主要常量元素组分包括SiO2、Al2O3和Fe2O3,它们绝大部分赋存于碎屑成因的残渣态中;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锰含量相对附近边缘海为高,且主要赋存于水成成因的铁锰氧化物态中。所研究海区表现出接近于大洋属性的深海沉积环境特点,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附近火山碎屑物质及火山热液活动,而陆源黏土矿物及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小。
徐兆凯李安春李铁刚南青云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赋存状态地质意义东菲律宾海
日本海西南陆坡全新世对马暖流演化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1
2010年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对马暖流在研究区的形成与演化,并得出了与附近地区古海洋学方法非常相近的结果,从而为今后研究区的对马暖流演化研究提供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指标。据此,该柱状样中所记录的对马暖流演化可划分为5个主要阶段。全新世初期(9.6kaBP),对马暖流开始进入日本海,其强度较弱,同时,伴随着富营养东海沿岸水的影响,海底环境由还原性向氧化性转变;6.5kaBP时,对马暖流控制下的日本海南部现代对流模式最终建立起来,东海沿岸水的影响基本消失,随后,对马暖流明显减弱;3.0kaBP时,对马暖流再次增强并基本达到现在水平,且在随后的3ka里保持总体稳定,期间在2.0~0.7kaBP存在一次较弱的减弱过程。
徐兆凯崔镇勇林东日李铁刚李安春
关键词:对马暖流全新世沉积学地球化学
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来源的稀土证据被引量:10
2013年
为进一步了解东菲律宾海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组成,对该海域30个深海黏土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主要黏土矿物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基于简化后的稀土元素二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计算了所研究沉积物中陆源风尘物质和当地火山物质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与风尘源区——亚洲大陆距离的增加,陆源风尘物质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贡献程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当地火山物质的贡献变化则相反,其高值出现在研究区东部的帕里西维拉海沟附近。我们的计算结果与研究区特征黏土矿物含量及利用前人少量Sr同位素数据为参数的二端元混合方程得出的物质来源定量分析结果非常一致,从而证实了本文中所用到的简化计算模型及据其获得的物质来源组成结论的有效性。
徐兆凯李铁刚李安春
关键词:稀土元素表层沉积物东菲律宾海
西北太平洋上层水δ13C对末次冰消期南大洋深层水对流的响应被引量:1
2011年
晚更新世以来,源自南大洋深层水对流的冰消期δ13C低值事件广泛记录于低纬热带和南半球大洋沉积物中.然而,末次冰消期δ13C宽幅低值事件也出现在远至北半球中纬度的西北太平洋边缘海区.在西北太平洋的古海洋记录中,受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影响的记录很多,而来自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却很少.黑潮源区连接着西北太平洋与热带-南太平洋,该区MD06-3054孔高分辨率的浮游有孔虫记录有助于探明南半球对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对该孔上部1030cm岩芯中浮游有孔虫进行了AMS14C年代和氧碳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发现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次表层种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两种的δ13C记录在约20.0~6.0ka BP都出现明显的负偏移,但26.5ka BP以来表层种与次表层种δ13C记录变化的整体趋势相反.而且,表层种记录与大气CO2记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变化在时间上也明显超前于次表层种.黑潮源区的水文状况分析显示,该区末次冰消期δ13C宽幅低值事件是对南极周围南极深层水对流的响应.而表层和次表层种记录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δ13C低值信号传播路径的不同.末次冰消期黑潮源区次表层水体接收到的δ13C低值信号主要来自南极中层水的传播,而表层水体则可能更多地受到大气CO2的影响.黑潮源区的记录不仅证实了冲绳海槽表层水末次冰消期δ13C宽幅低值事件主要是受西太平洋表层水体直接影响的推论,同时还说明来自南极高纬度地区的信号也可以传送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陈双喜李铁刚唐正仇晓华熊志方南青云徐兆凯常凤鸣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近700ka来西菲律宾海沉积物来源和东亚冬季风演化的常量元素记录被引量:5
2013年
为系统了解西菲律宾海700ka以来柱状沉积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物源和古环境指示意义,对本哈姆高原上MD06-3047孔的221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和常量元素组成分析,并测试了其中16个典型沉积物中碎屑态的常量元素含量.物源判别图解及R型因子分析结果均表明钻孔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主要受控于附近火山碎屑物质沉积作用和陆源风尘物质输入,而海洋生物沉积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影响较小.特别是以Al2O3和K2O为代表的陆源风尘因子的得分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并与南极冰芯的古温度记录及中国黄土的东亚冬季风记录间具有良好可比性,进而为揭示东亚冬季风强度及风尘源区干湿条件制约下的研究区内陆源风尘物质输入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替代性指标.
徐兆凯李铁刚于心科李安春唐正CHOI JinYong南青云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西菲律宾海
冲绳海槽中部MIS 6期以来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对取自冲绳海槽中部的Z14-6岩心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的鉴定统计和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利用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对比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通过与邻近区域3个岩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150kaBP以来该海区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IS 6期以来F.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末次冰期旋回中,冰期时F.profunda百分含量低于间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旋回中正好相反。F.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的主控因子是黑潮流的强弱变化,倒数第二次冰期旋回中F.profunda百分含量从MIS 5e期末开始降低,由此推测黑潮从MIS 5e期末开始减弱或向洋外偏移,沿岸水入侵冲绳海槽。
赵京涛周连成李军曹奇原李铁刚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MIS冲绳海槽中部
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影响下的全新世沉积物物源演化
2011年
对日本海西南陆坡对马暖流主流轴下方高沉积速率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典型元素比值和物源判别函数方面的系统研究,以探讨全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变化。结果表明,韩国的洛东江和中国的长江为所研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它们对研究区的物质贡献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并主要受对马暖流演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全新世早期(9.6~6.5kaBP),特别是在两次冰融水事件MWP-1C(9.4~8.7kaBP)和MWP-1D(7.8~7.4kaBP)发生时,洛东江和长江对研究区沉积物组成的影响较大。随后,6.5~3.0和2.0~0.7kaBP,它们对研究区的影响减小,对应着此时东海北部及日本海西南部相对较弱的对马暖流强度。而在3.0~2.0和0.7kaBP以来,较强的对马暖流则将较多的洛东江和长江来源物质携带至研究区并沉降下来。
徐兆凯崔镇勇林东日李铁刚李安春
关键词:对马暖流沉积物来源地球化学全新世
西菲律宾海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微玻陨石地层学被引量:3
2011年
对西菲律宾海MD06-3047和MD06-3050两个柱状样第四纪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和微玻陨石分析.经过鉴定统计,识别出自2.36Ma以来的7个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事件,分别是Discoaster brouweri的末现、Calcidiscus macintyrei的末现、Large Gephyrocapsa的初现、Large Gephyrocapsa的末现、Pseudoemiliania lacunosa的末现、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的快速增长、以及Emiliania huxleyi的初现.同时,在MD06-3050柱状样岩芯1340~1374cm层位发现大量微玻陨石.通过氧同位素年代曲线对比,得出这些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学事件和微玻陨石事件的年龄.
孙晗杰李铁刚孙荣涛于心科常凤鸣唐正
关键词:西菲律宾海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微玻陨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