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92032)

作品数:19 被引量:184H指数:8
相关作者:杜忠东段超刘俊峰陈植付培培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川崎
  • 10篇川崎病
  • 6篇诊治
  • 5篇内皮
  • 5篇儿童
  • 4篇动脉
  • 4篇性疾病
  • 4篇血管
  • 4篇血压
  • 4篇祖细胞
  • 4篇内皮祖细胞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血管内皮
  • 3篇皮肤
  • 3篇综合征
  • 3篇黏膜
  • 3篇黏膜皮肤淋巴...
  • 3篇小儿
  • 3篇淋巴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华北油田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9篇杜忠东
  • 4篇段超
  • 3篇陈植
  • 3篇刘俊峰
  • 2篇李慎涛
  • 2篇路敦祥
  • 2篇付培培
  • 2篇郑远征
  • 2篇李霞
  • 1篇潘岳松
  • 1篇李丽
  • 1篇刘冲
  • 1篇周忠蜀
  • 1篇杜军保
  • 1篇侯安存
  • 1篇关云谦
  • 1篇赵地
  • 1篇丁国芳
  • 1篇万岁桂
  • 1篇张桂荣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川崎病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0年
川崎病(KD)的病因不清,目前仍倾向于感染因素,但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KD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为此,通过检索和分析了近几年与KD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的论文,现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等问题作一综述。
鲁炜慧杜忠东
关键词:川崎病基因病因
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索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KD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预后的影响,为改善KD合并GCAA患儿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KD合并GCAA的患儿65例。将患儿分为华法林+阿司匹林组及阿司匹林组。华法林+阿司匹林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组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方案,但不使用华法林。入组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1年以后每6个月复诊1次。随访其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瘤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KD合并GCAA患儿的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13岁3个月,其中≤1岁的小婴儿和/〉5岁的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均为23.1%。(2)2组患儿冠状动脉各分支的GCAA分布情况一致。GCAA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较少累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3)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7例(53.1%)出现回缩趋势,阿司匹林组为5例(41.7%)。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5例(46.9%)患儿的冠状动脉瘤内径无明显变化,阿司匹林组为7例(58.3%)。(4)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2例(6.3%)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阿司匹林组为3例(25,O%)。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3.1%)发生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组为3例(25.0%)。阿司匹林组有2例(16.7%)死亡,而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无死亡病例。阿司匹林组有2例(16.7%)发生冠状动脉狭窄,1例(3.1%)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冠状动脉狭窄,但未出现冠状动脉闭塞。(5)华法林+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有8例出现鼻出血,共19例次。阿司匹�
郑远征杜忠东
关键词: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华法林抗凝治疗预后
全骨髓培养法扩增小鼠内皮祖细胞
2012年
背景:对于小型实验动物,通过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的方法较为繁琐。目的:探讨采用全骨髓培养方式扩增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分离C57BL/6小鼠内皮祖细胞,培养第7天行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检测,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34、FLK-1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设立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至第2天便可见早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第7天时可见大量短梭状内皮祖细胞,其具有吞噬DiL-acLDL及结合FITC-UEA-1的能力,内皮祖细胞在基质胶上同样能够形成血管样结构,培养至第2周晚期内皮祖细胞集落出现,迅速生长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并能够在体外传代培养,细胞数量、细胞表面CD34、FLK-1表达、体外黏附、增殖和迁移能力及晚期集落出现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全骨髓培养的方式能够实现小型动物内皮祖细胞的筛选扩增,且操作简便。
刘俊峰杜忠东陈植关云谦李慎涛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小鼠扩增单个核细胞
川崎病冠脉瘤患儿远期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评估川崎病(KD)冠脉瘤患儿远期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病程大于1年的合并中型以上冠脉瘤的川崎病患儿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超声仪进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僵硬度指数(SI)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检测。选择年龄相近的正常儿童21例作为对照。结果 31例KD冠脉瘤患儿中,中型冠脉瘤9例,冠脉巨大瘤22例,其中12例有心肌缺血。与对照组比较,KD冠脉瘤组患儿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FMD减低(P<0.05),颈动脉SI增加(P<0.05),颈动脉IMT增厚(P<0.05)。与无心肌缺血患儿相比,有心肌缺血患儿血管内皮依赖性FMD显著降低(P<0.05)。结论 KD冠脉瘤患儿远期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且合并心肌缺血患儿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尤为显著。
段超杜忠东王玉贾立群
关键词:川崎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液相芯片技术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液相芯片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Luminex公司研制,是集合流式细胞、激光、数字信号处理及传统化学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该技术使用荧光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特异性反应的固相载体,通过偶联试剂的作用,将蛋白质、寡核苷酸、小分子肽类及脂肪偶联到微球的表面构成不同的检测探针。在反应体系中,探针通过特异性反应捕获待测分子,再加入用荧光标记物标记的报告分子与其充分反应后,经过检测而得到悬液芯片系统的待测分子。它的最大特点是通量大、灵活性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及临床诊断中。
郑远征杜忠东
关键词:液相芯片技术炎症性疾病分子检测技术特异性反应LUMINEX数字信号处理
川崎病模型小鼠内皮祖细胞的状态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模型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与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备酪乳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CWE),取0.5ml经腹腔单次注射制备C57BL/6小鼠的川崎病模型。将24只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CWE注射14d组;LCWE注射56d组及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每组8只。分别检测其外周血CD34^+Flk-1^+CD45^-的EPC含量,同时提取各组小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进行EPC培养,培养至第7天,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黏附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测定EPC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LCWE注射14d组小鼠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周围可以见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大量炎细胞浸润,其外周血中循环EPC的含量(0.017%±0.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028%±0.007%),LCWE注射56d组冠状动脉弹力层的破坏清晰可见,而其外周血循环EPC的含量(0.016%±0.00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通过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显示,LCWE注射14d组小鼠骨髓EPC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体外增殖能力检测的MTr实验中吸光度(A值)为0.39±0.11,低于对照组(0.61±0.14,P〈0.01);其黏附能力和迁移能力[(3.1±0.6)、(3.2±0.6)个/高倍视野)]也均低于对照组[(6.4±1.2)、(6.2±0.5)个/高倍视野,均P〈0.01)]。LCWE注射56d组小鼠骨髓EPC集落形成能力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增殖能力、黏附能力和迁移能力[0.38±0.09、(3.1±0.6)个/高倍视野和(3.3±0.6)个/高倍视野]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川崎病模型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可能与EPC数量及功能的下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俊峰杜忠东陈植李慎涛路敦祥李丽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动物干酪乳杆菌内皮祖细胞
川崎病冠脉瘤远期血管改变与冠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脉瘤远期血管改变及其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病程大于1年且合并中型以上冠脉瘤的KD患儿31例为研究对象(KD冠脉瘤组),以CD34/CD133/KDR+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PC)表面分子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周血EPC数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1名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KD冠脉瘤组患儿病程1.0~12.5年,中位病程2.5年;中型冠脉瘤9例,巨大瘤22例,12例存在心肌缺血证据。KD冠脉瘤组血清hs-CRP为(2.77±1.06)mg/L,对照组为(1.60±1.53)mg/L,KD冠脉瘤组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EPC及血脂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冠脉瘤组恢复期血清hs-CRP显著升高,提示仍有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KD成年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段超杜忠东张桂荣万岁桂孙雪静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血管内皮祖细胞
2002-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66
2012年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1 484例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北京儿童医院川崎病患儿年龄分布为2个月~14.7岁,高峰年龄为1岁;男女=1.821,复发率1.7%。6种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皮疹发生率最低。1 484例川崎病患儿中行2 g.kg-1IVIG初次治疗者占92.4%,其中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发生率为16.9%。实验室检查中CRP升高、ESR升高、白细胞升高、贫血、血浆清蛋白降低、低钠血症、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4.5%、96.4%、89.2%、72.3%、81.8%、37.9%、56.9%、27.4%。其中贫血及心肌酶升高婴幼儿发生率较高,且除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化验指标在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为36.1%,非冠状动脉心血管并发症中,心电图异常最常见,发生率为32.3%。结论本组90%以上的川崎病患儿CRP及ESR升高,提示CRP及ESR可作为川崎病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的参考诊断指标,除贫血和肝功能异常外其他化验指标在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这2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的轻重。
付培培杜忠东潘岳松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张
风湿热的一级预防及急性链球菌咽炎的诊治——美国心脏学会儿童心血管疾病委员会风湿热、心内膜炎和川崎病组及美国儿科学会2009年指南节选被引量:5
2011年
急性风湿热一级预防的主要方法是合理诊断并应用足量抗生素治疗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炎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其金标准是咽培养。治疗上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氮杂内酯类药物。
李霞杜忠东
关键词:风湿热咽炎
重视儿童高血压的诊治被引量:7
2011年
杜忠东
关键词:高血压儿童诊治慢性疾病年发病率饮食模式患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