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35301)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朱波曹伟伟王永伟王成国于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共聚
  • 3篇共聚物
  • 2篇树脂
  • 2篇酰胺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腈
  • 2篇丙烯
  • 2篇丙烯腈
  • 2篇丙烯酰胺
  • 2篇丙烯酰胺共聚...
  • 1篇电热
  • 1篇电热元件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预氧化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法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6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泰山体育产业...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 1篇山东英利实业...
  • 1篇潍坊五洲鼎益...

作者

  • 8篇朱波
  • 6篇曹伟伟
  • 4篇王永伟
  • 2篇于宽
  • 2篇王成国
  • 1篇赵伟
  • 1篇蔡珣
  • 1篇朱文滔
  • 1篇陈旸
  • 1篇刘焕章
  • 1篇乔琨
  • 1篇高冉冉
  • 1篇龙国荣
  • 1篇朱文韬
  • 1篇王强

传媒

  • 6篇功能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相沉淀法制备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及其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以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水相沉淀法制备了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AM对聚合反应以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M竞聚率高于AN,倾向于均聚反应,会降低PAN的分子量,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少量AM会略微改变分子链中的立构规整度,提高PAN的结晶度,降低晶粒尺寸。
于宽朱波王永伟曹伟伟吴益民张式雷
关键词:聚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
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对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测试,研究不同碳素热场材料的硅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内部延伸至表面的开气孔给熔融硅提供侵蚀扩散的通道,加速石墨硅化破坏。硅化程度受C/C复合材料内部纤维排布方向的影响,沿纤维排布方向液硅扩散速率较快,垂直于纤维排布液硅的扩散速率较小。随硅化时间延长,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石墨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初有所提高,之后随着时间而下降。
曹伟伟朱波赵伟王永伟乔琨张式雷
关键词:碳素材料硅化
SiC晶须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实验以高含氢硅油(H-PSO)为原料,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晶须,利用"正交试验法"以结晶率为指标,研究热处理温度(T)、保温时间(t)、保护性气氛流量(f)和基体孔隙率(P)这四个因素对SiC晶须生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分析了SiC晶须形貌及结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是影响SiC晶须生成最重要的因素,其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参数,其次是气流量、孔隙率和保温时间。安全流量范围内,较高的气流量使SiC晶须生成反应充分进行;较小的孔隙率有利于SiC晶核的长大;高的热处理温度及长的保温时间能促进SiC晶须的继续生长。SiC晶须是以SiC晶相为核,以硅的氧化物为壳的核壳结构。
陈旸王成国高冉冉朱波
关键词:石墨材料SIC晶须正交试验法
聚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热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选用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制备丙烯腈/丙烯酰胺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AM的引入可使PAN预氧化的起始反应温度提前,在DSC曲线上形成双峰,使放热峰宽化,失重降低,降低放热反应速率,有利于促进PAN原丝在预氧化、碳化过程中形成均匀的环化梯形结构,最终可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王永伟朱波曹伟伟姜新斌王西海
关键词:聚丙烯腈丙烯酰胺热性能
碳素复合材料电热元件辐射热流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建立碳素复合材料电热元件的辐射热流密度分布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元件辐射热流密度随碳素复合材料发射率增大而增大,热流密度的不均匀度提高。元件辐射热流密度随石英发射率的增加而增大,热流密度不均匀度随之提高。随石英外半径增加,元件辐射热流密度先有所提高,在设定初始条件下,当外径>0.45cm,热流密度又迅速减小,热流密度不均匀度随石英外半径的增加最初增加,之后变化不大。试验验证,测试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为碳素复合材料电热元件的结构改进以及红外辐射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朱波曹伟伟蔡珣董兴广王成国
关键词:MATLAB红外辐射热流密度
基于非等温法的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DSC研究一种TR1219B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分别通过n级反应模型和Malek最大概然机理函数法确定固化反应机理函数,求解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通过Kissinger和Crane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所得到的n级反应模型与实验值差别较大;采用Malek方法判别机理表明,该固化反应按照自催化反应机理进行,实验得到的DSC曲线与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曲线吻合良好,所确立的模型在5~20K/min的升温速率下能较好地描述该环氧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
曹伟伟朱波朱文滔王永伟龙国荣
关键词:环氧树脂动力学模型
AG80/DDS/PEK树脂改性体系的关键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AG80)为基体树脂,以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制备了树脂体系并进行改性研究。对树脂粘度、凝胶时间、DSC及浇注体力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树脂改性可以增加树脂体系的粘度,减少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树脂体系浇注体的力学性能,随着改性填料的加入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小的规律。
朱文韬朱波曹伟伟龙国荣韩荣桓李永威
关键词:凝胶时间
氨化改性AN-IA共聚物的表征及对制备碳纤维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对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进行氨化改性,对氨化处理后的丙烯腈-衣康酸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氨化改性对最终制备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衣康酸胺配比的增加使AN-IA共聚物的红外谱图发生一定变化,在1730和1700cm-1处出现中等宽峰,并且峰强增大。经过氨化处理后的AN-IA共聚物,所制备的预氧化纤维氧含量超过11%,预氧化能力明显提高,最终碳化处理制备的碳纤维强度可达到3.76GPa。
于宽朱波王强刘焕章吴益民张式雷
关键词:预氧化碳纤维
Surface resistivity of carbonaceous fiber/PTFE antistatic coatings
2014年
Abstract: PAN (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aceous fibers were prepared at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HTT) range of 650 to 900 ℃.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HTT, carbon content and volume resistivity of the carbonaceous 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arbonaceous fibers/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antistat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the spraying technology and the effects of carbonaceous fibers and pigments on surface resistivity of the coatings we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Micrograph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antistatic mechanism of the coa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content of the carbonaceous fibers increases from 68.8% to 74.8% (mass fraction) and the volume resistivity decreases drastically from 1.94× 10^-3 to 8.27× 10 ^-2.cm.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the antistatic coating is adjustable between 10^5 and 10^8Ω2 to fit the different antistatic materials. Static is dissipated by a conductive network of short fibers and the tunneling effect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fibers and conductive pigments. Conductive pigments make the conductive network more perfect and improve the antistatic ability, but insulating pigments acting as barrier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nductive channel increases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the coatings. The influence of pigments on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drops gradu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carbonaceous fibers volume resistivity.
张姗王成国袁华朱波于美杰张丙明韩荣恒李永威
关键词:PIGMENTMECHANIS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