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CA01600)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大群杨文香张汀李亚宁王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济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小麦
  • 12篇锈病
  • 12篇叶锈病
  • 11篇抗叶锈病
  • 11篇基因
  • 10篇小麦抗叶锈病
  • 8篇抗叶锈病基因
  • 7篇小麦抗叶锈病...
  • 6篇小麦叶
  • 6篇小麦叶锈
  • 5篇锈菌
  • 5篇叶锈菌
  • 4篇小麦叶锈病
  • 4篇抗病
  • 3篇多态性
  • 3篇抗病基因
  • 2篇同源
  • 2篇同源序列
  • 2篇小麦叶锈菌
  • 2篇抗性

机构

  • 15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省生物研...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天津市植物保...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5篇杨文香
  • 15篇刘大群
  • 5篇张汀
  • 4篇王海燕
  • 4篇张娜
  • 4篇李星
  • 4篇李亚宁
  • 3篇孟庆芳
  • 3篇宋水山
  • 3篇闫红飞
  • 3篇冯丽娜
  • 3篇付胜杰
  • 2篇贾继增
  • 2篇张立荣
  • 2篇霍建飞
  • 2篇王晖
  • 2篇刘雅辉
  • 1篇褚栋
  • 1篇姜亚博
  • 1篇孙一

传媒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遗传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拟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小麦抗病基因同源片段。方法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R)基因NBS-LRR保守区段设计两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的RNA进行扩增。结果获得了3个通读的小麦抗病基因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PS13-1、PS13-2和S2A2,长度分别为239bp、289bp和539bp,编码78、84和177个氨基酸。核苷酸比较分析表明,PS13-1和PS13-2与已克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b同源性为91%;S2A2与大麦一个来源于mRNA的同源片段同源性为91%;经BLASTp比较,3个片段均含有NB-ARC保守结构域,与已知抗病基因I2C-1,L6,RPS2等相应区域相一致,具有抗病基因NBS特征结构域(P环、激酶2a等)。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3个同源片段在小麦叶片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结论本研究在TcLr35小麦中成功获得了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为最终克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王海燕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基因NBS-LRR同源序列
粗山羊草苗期抗叶锈性鉴定及抗叶锈基因推导被引量:6
2008年
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材料粗山羊草含有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资源,而且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在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了解粗山羊草的抗叶锈性以及准确了解其中所含抗叶锈基因。选取25株小麦叶锈菌株对6个粗山羊草品系进行抗叶锈性离体鉴定,筛选出4个在苗期对22个和23个菌株表现中到高抗的品系。试验选用18个不同毒力类型的小麦叶锈菌株和44个已知的抗叶锈单基因品系对其进行了抗叶锈基因推导,推导出粗山羊草4254-Y206可能含有Lr1,Lr10和Lr29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4255-Y212可能含有Lr10和Lr29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192可能含有Lr41抗叶锈基因或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Y201可能含有其他未用于本次研究的抗叶锈基因。
冯丽娜刘常红杨文香刘大群贾继增
关键词:粗山羊草叶锈菌抗性鉴定抗叶锈病基因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前后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首次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两种小麦材料近等基因系TcLr1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接种叶锈菌生理品种THTT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60对选扩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共得到3 554个片段。其中998个片段是两种甲基化模式中的一种,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的甲基化水平约为28.1%。在所有的引物中,并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可能并没有诱导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李星王坤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DNA甲基化小麦叶锈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抗病性
TcLr35小麦中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根据已发表的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被小麦叶锈菌诱导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5中获得一个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489bp,3′端包含21个poly(A),暂命名为PR12。利用5′RACE技术获得了818bp的PR12全长,该基因包含495bp的开放读码框,147bp的5′非翻译区(non translated region,NTR),155bp的3′非翻译区和21bp的多聚腺苷酸尾。编码164个通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基因产物具有植物防御体系中病程相关蛋白SCP保守结构域,与GenBank中多个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为单拷贝。
王海燕刘大群杨文香李亚宁张娜高倩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CDNA末端快速扩增
叶锈菌胁迫下的小麦基因组MSAP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内源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胁迫为植物提供一种内在的表观遗传进化动力。研究生物胁迫下DNA甲基化的变异模式,有助于全面理解DNA甲基化的表观调控生物学功能。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在苗期对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TKTJ分别表现为小种特异性抗病反应和感病反应。文章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了小麦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了苗期在生物胁迫前后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用60对MSAP引物对接种前后的小麦DNA进行全基因组筛选,没有直接分离得到接菌前后的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初步表明,叶锈菌并没有诱导稳定且特异的植物基因组DNA胞嘧啶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变化,但发现TcLr41及其感病亲本Thatcher之间存在表观遗传学差异。
付胜杰王晖冯丽娜孙一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DNA甲基化小麦叶锈菌
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SRAP多态性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异性条带率为10.6%,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8个特异性条带。聚类分析将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Thatcher在相似系数0.72处分为A、B两大类,其中96%的个体归入B类。B类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类,95%的个体聚在第Ⅱ亚类。第Ⅱ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785附近分为4小类。【结论】23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可在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的研究中应用。
刘雅辉闫红飞杨文香李星李亚宁孟庆芳张立荣刘大群张汀
关键词: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近等基因系SRAP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标记被引量:26
2007年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的F2植株为材料,首次应用SRAP技术开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一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M73,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 cM,为分子辅助育种、构建密集的遗传图谱和最终实现Lr19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刘雅辉闫红飞杨文香孟庆芳张汀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RAPLR19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4的一个新STS标记被引量:11
2008年
来源于长穗偃麦草的基因Lr24对小麦叶锈病具有很高的抗性,本研究旨在开发用于Lr24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新的分子标记。从定位于小麦3D染色体的22对SSR、EST-SSR引物中筛选出4对揭示TcLr24多态性的引物,用468株F2抗感群体对这4对引物进一步检测,得到1个与Lr24共分离的EST-SSR标记Xcwem17。对该标记进行测序,并设计了STS引物。用该STS引物及已知的Lr24SCAR引物对试验群体进行验证,两对引物在该F2群体中均表现共分离,且Xcwem17可在TcLr24单基因系和已知含Lr24的农家品种泰山1号中可扩增出180bp单一条带,感病对照及其余7个近等基因系无扩增。该EST-SSR标记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娜陈玉婷李亚宁张立荣孟庆芳张汀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一个新标记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8特异的PCR标记。【方法】以Thatcher为对照,以TcLr38和TcLr38×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TcLr38远缘亲本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单一条带,并以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对该标记特异性进行检测,Mapmaker3.0软件计算该标记与Lr38的遗传连锁距离。【结果】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在TcLr38中获得单一扩增片段大小为982bp,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检测表明为TcLr38的特有条带,F2代分离群体验证表明为与Lr38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命名为Y38SCAR982。【结论】Y38SCAR982可以作为Lr38的分子标记,并证实该基因由中间偃麦草向普通小麦转移的事实。
闫红飞杨文香褚栋刘大群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抗叶锈基因LR38SCAR标记小麦
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异三聚体G蛋白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过程,为更深入地了解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异三聚体G蛋白的效应剂处理离体培养的小麦叶片后接种叶锈菌观察侵染型的变化。测量经异三聚体G蛋白的效应剂诱导后防卫反应酶活性值,观察变化趋势。另外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接种毒性菌株和无毒性菌株后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用激活剂(GTPγS、Mastoparan-7)处理后明显可以推迟叶片发病,而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作用不明显。用G蛋白的激活剂(GTPγS、Mastoparan-7)处理后防卫反应酶的活性升高,而用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处理后24h再接种无毒性叶锈菌菌株,防卫反应酶的活性却无明显的变化。无毒性叶锈菌菌株可以诱导叶片中G蛋白基因表达量升高,毒性菌株抑制G蛋白基因的表达。【结论】异三聚体G蛋白可能参与了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过程。
张占全宋水山张英春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异三聚体G蛋白防卫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