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340108)
-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建国孙晓明杨齐青邢忠信潘桐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山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库开发利用前景被引量:6
- 2007年
- 本文从补给水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划分了滨海河谷型、山间盆地(河谷)型、山前冲洪积平原(扇)型、冲积平原埋藏古河道型等四种地下水库类型,并对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和新增地下水开采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在辽宁、山东沿海地区尚有宜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库址35处,总库容28.85×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60×108m3;有宜建山间盆地(河谷)型4处,总库容1.22×108m3,可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0.24×108m3。目前,区内已建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8处,新增地下水开采资源2.89×108m3,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滨海河谷等地区选择适宜地段,建设地下水库,对于缓解环渤海地区缺水、改善水质、防止海水入侵等均有重要现实意义。
- 孙晓明王卫东徐建国杨齐青杜东邢忠信
- 关键词:环渤海地下水库可行性
- 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13年
- 基于GIS二次开发,通过对项目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设计建立系统内部数据库,结合控件以及组件开发技术建立淮河流域地质调查信息管理系统(HHEGData系统)。创建的HHEGData系统内部数据库HWData将项目调查、测试、收集的所有数据、图件以及文档规范整理录入,系统设计了两个主功能模块——属性数据库管理模块和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块,根据项目资料类型进行更规范更便捷的检索,实现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双可视、多样查询,为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提供信息支持。
- 黄金玉叶念军张泰丽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
- 环渤海地区及华北平原第四纪古环境变迁机制被引量:28
- 2004年
- 在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环渤海地区与华北平原成为中国东部汇流盆地和堆积平原。第四纪时期阶段性河流进积,造成研究区出现构造气候旋回性的环境变迁。晚更新世以来沿海平原进入一个快速沉降阶段,在全球性冰川海平面变化叠加背景下,研究区水热对流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更加剧烈和丰富。在晚全新世河流造陆过程中,河流的沉积速率超过了海平面的上升速率,陆地才得以形成。在现代海岸带依然持续构造沉降、河流输沙减少、相对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认识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变迁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 王强刘立军王卫东徐海振孙维义
- 关键词:环渤海华北平原第四纪古环境变迁
- 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文章在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环渤海地区主要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现状和开采技术条件,对应急水源地选区进行了综合分析,对33处拟选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评价,为该区进一步勘查应急水源地提供了依据。
- 孙晓明杨齐青王卫东徐建国王兰化邢忠信
- 关键词:环渤海应急水源地选区
- 大城市实施分质供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天津市为例被引量:10
- 2004年
-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当前除须继续加大治污、水环境保护的力度以外,还应从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角度出发,实行分质用水,优水优用,污水巧用,差水改用,加速构筑多层次、多系统的立体供水网络。分质供水已有2000年的历史,现代社会已有成熟技术和实践经验,社会对分质供水亦有需求,故而分质供水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 潘桐
-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分质供水
- 南水北调天津段水利工程对地下水运动影响评估被引量:3
- 2004年
- 按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天津干线工程对山前区、冲积平原区、海陆相沉积交互区地下水运动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走向和地下水流向基本呈正交 ,即使切割了地层 ,依然不会改变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 ,不会出现上游地区水位上升引起次生土壤盐碱化、沼泽化 ,也不会出现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等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
- 李志民康金栓陈卫杨金霞王强
-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地下水径流排泄
-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22
- 2006年
-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 孙晓明吴登定肖国强马震王卫东徐建国王兰化邢忠信
- 关键词:环渤海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
-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60m^3,为全国平均数的25.6%,水资源紧缺制约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求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办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 孙晓明杨齐青王卫东徐建国邢忠信王兰化
- 关键词:环渤海地下水资源
- 环渤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特征与防治对策被引量:30
- 2006年
- 本文中阐述了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方式、发展进程、影响因素等基本特征,提出海(咸)水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区海(咸)水入侵主要有面状、带状、脉状或树枝状和越流等4种入侵方式。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等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社会体系,合理规划利用水土资源,建造阻咸蓄淡工程,跨流域引水,以及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措施,防止海(咸)水入侵的发展。
- 孙晓明徐建国杨齐青施佩歆钟新宝张素凤潘桐赵长荣
- 关键词:环渤海海水入侵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