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25036)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卢欣廖文波胡锦矗李操于同雷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宜宾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鸟类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繁殖
  • 1篇山雀
  • 1篇生态因子
  • 1篇四川山鹧鸪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利用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鹧鸪
  • 1篇揭秘
  • 1篇进化
  • 1篇老君山自然保...
  • 1篇荒漠
  • 1篇繁殖参数
  • 1篇繁殖期
  • 1篇非繁殖期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宜宾学院

作者

  • 3篇卢欣
  • 1篇柯坫华
  • 1篇贡国鸿
  • 1篇马小艳
  • 1篇李操
  • 1篇胡锦矗
  • 1篇于同雷
  • 1篇廖文波

传媒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藏拉萨地区20种鸟类的繁殖资料(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提供了西藏拉萨高山灌丛(海拔4000-4700m)和高山草甸荒漠环境(海拔4300-4700m)20种鸟类的繁殖生物学信息。这些物种中,3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17个则有广泛的海拔分布。所有这些繁殖资料是关于高海拔地区、特别是鸟种的繁殖海拔上限的首次报道。其中,几个物种的信息以前从未有过描述。本项研究可以增加我们的极端严酷环境下鸟类自然历史的知识。
卢欣柯坫华马小艳贡国鸿于同雷
关键词:繁殖参数青藏高原
揭秘鸟类合作繁殖的进化: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地山雀作为模式系统的一项长期努力被引量:1
2015年
鸟类合作繁殖系统的进化机制是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领域的热点,许多基本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青藏高原草甸荒漠气候恶劣、植被贫乏,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自2004年以来,我们以此极端环境的特有物种地山雀(Parus humilis)为模式系统,探讨合作繁殖系统的特征和适应方式.在掌握合作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继续进行长期数据的积累.通过比较帮助者和独立繁殖者的终生适合度,检验亲属选择理论;建立时空尺度上合作繁殖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揭露生态压力的作用机制;理清不同种群合作繁殖与婚外父权的关系,阐明遗传单配制作为合作繁殖行为进化的驱动力;联系外源与内源因素,确定合作繁殖物种种群动态的调节机理.地山雀社会系统的神秘需要研究者用不懈的努力去探索.
卢欣
关键词:青藏高原进化
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对栖息地的利用(英文)被引量:10
2007年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2005年11—12月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栖息地20个。以其新鲜粪便为中心设一个10m×10m大样方和4个1m×1m的小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与栖息地利用有关的12个生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乔木层盖度、灌木高、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竹盖度、竹密度、雪盖度、林缘距离和道路距离);并在距栖息地100m处任意设对照样方1—2个,共获取30个对照样方,测量相同的生境因子。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以靠近林间小道和森林边缘的次生落叶阔叶林为栖息地,主要利用海拔高度为1000—1600m,坡度为2—15°的南坡;其偏爱的栖息地竹盖度、竹密度和雪盖度明显小于对照样方,而灌木盖度明显大于对照样方。对栖息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地面层食物因子、地型因子、隐蔽因子、温度因子等,其中食物条件的贡献率为29.407%。四川山鹧鸪在利用栖息地时可能面对食物资源与天敌风险的权衡。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应重视阔叶林的保护和恢复。
廖文波李操胡锦矗卢欣
关键词:四川山鹧鸪非繁殖期生态因子栖息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