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024)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雪原阮文东王沛杨忠周慧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融合术
  • 2篇前路
  • 2篇颈椎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融合
  • 2篇脊柱融合术
  • 2篇骨形态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骨形态发生蛋...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电阻抗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许旺细胞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天津总队...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6篇雪原
  • 2篇阮文东
  • 2篇王沛
  • 1篇刘嵬
  • 1篇李杨
  • 1篇卢旭亚
  • 1篇史念珂
  • 1篇代煜
  • 1篇张超
  • 1篇周慧芳
  • 1篇马信龙
  • 1篇周先虎
  • 1篇孙超
  • 1篇崔成亮
  • 1篇杨忠
  • 1篇张建勋
  • 1篇蔡宗熙
  • 1篇白鹤
  • 1篇邵富强
  • 1篇唐慕尧

传媒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成纤维细胞与完全脱细胞人羊膜的三维黏附
2011年
目的 观察完全无细胞人羊膜基质(thoroughly acellular human amniotic membrane,TAHAM)在体外与成纤维细胞的黏附方式.方法 原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uman foreskin fibroblast,HFF)种植于平皿、基质胶及用胰酶悬吊法制作的TAHAM.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TAHAM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检测TAHAM的应力、应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Ⅰ、Ⅲ、Ⅳ、Ⅵ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HFF在TAHAM上的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α5整合素、桩蛋白和纤维结合蛋白的空间关系.结果 TAHAM内无细胞,在扫描电镜下TAHAM表面呈纤维完整的网状结构.免疫荧光显示Ⅰ、Ⅲ、Ⅳ、Ⅵ型胶原、层黏连蛋白、纤维结合蛋白染色阳性,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染色阴性.新鲜羊膜和TAHAM的过渡应力、过渡应变、破坏应力、破坏应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F在TAHAM上呈纺锤形,复层生长为相互连接的细胞团并长入TAHAM;HFF中的α5整合素(绿色)、桩蛋白(红色)及其分泌的纤维结合蛋白(蓝色)三色共聚焦形成白色条带.HFF在TAHAM上呈直线运动,在平皿上为无规则运动.结论 TAHAM保留了羊膜的原有主要成分和力学特征,HFF可在TAHAM上形成三维黏附,其细胞形态及细胞移动方式符合三维黏附特征.
卢旭亚雪原王沛崔成亮刘嵬李杨
关键词:羊膜细胞黏附整合素类
淫羊藿甙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细胞信号通路Smadl、Smad5和Smad4表达的凋节作用及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机制。方法在体外分别用含淫羊藿甙0、10^-9、10^-8和10^-7mol/L的条件培养液干预MC3T3-E1细胞。给药后第1天、2天和3天,分别应用四甲基噻唑蓝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用速率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madl、Smad5、Smad4及骨钙素、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于细胞生长的第21天观察钙结节数量。结果淫羊藿甙含量为10^-8mol/L时,MC3T3-El细胞增殖能力最强,
周慧芳史念珂雪原杨忠张超王硕
关键词:成骨细胞淫羊藿甙SMAD蛋白质类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pELNS—BMPs与pELNS—Wnt3a联合构建表达对成骨细胞系成骨效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第三代自体失活的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2、4、6、7、9和Wnt3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整合入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一E1的基因组中,构建成骨诱导因子基因修饰的小鼠间质干细胞,探讨各成骨诱导因子的成骨分化能力及通过双基因联合转染提高成骨分化能力的有效性。方法以cDNA文库为模板,构建BMP.2、4、6、7、9及Wnt3a基因表达质粒载体,酶切鉴定重组体且经测序进一步确定后,与pLP/VSVG、pLPl、pLP2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pELNS.BMP-2、4、6、7、9及Wnt3a后转染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效果。RealtimePCR检测Runx2mRNA的表达水平,鉴定各成骨诱导因子的单独转染效能。双基因联合转染(共8组)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效果;应用ELISA检测MC3T3-E1细胞培养上清中骨钙素(bone出protein,BG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表达水平;应用RealtimePCR检测Runx2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检测BMP-2、4、6、7、9及Wnt3a蛋白的表达水平,鉴定双基因联合转染的成骨分化效能。结果重组慢病毒pELNS-BMP-2、4、6、7、9及pELNS-Wnt3a构建成功,成功转染MC3T3-E1细胞;Runx2mRNA表达水平:BMP-2〉BMP4-〉BMP-9〉BMP-7〉Wnt3a〉BMP-6。双基因(共8组)联合转染MC3T3-E1细胞,GFP荧光证实转染成功;Runx2mRNA表达水平、BGP和ALP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P-2与BMP-7共转染成骨效率最高,Westernblot证实BMP-2和BMP-7联合转染MC3T3-E1细胞后BMP-2、4、6、7、9及Wnt3a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第三代慢病毒载体pELNS可将BMP.2、4、6、7、9和Wnt3a导人小鼠间质干细胞MC3T3-E1,使其有效表达;各成骨诱导因子能促进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BMP-2和BMP-7双基因联合转染能有效提高成骨转化。
阮文东雪原宗亚琪孙超
关键词:骨再生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成骨细胞
自体激活雪旺细胞联合胚胎脊髓细胞悬液修复脊髓损伤中的突触发育过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分析胚胎脊髓细胞悬液(fetal spinal cord cell suspension,FSCS)联合自体激活雪旺细胞(autologus activated Schwann cells,AASCs)在损伤脊髓移植区中的突触发育过程。方法42只Wistar成年大鼠结扎单侧隐神经,1周后取出结扎远端神经组织,分离、培养、纯化AASCs。以改良Allen法(10g×5cm)打击脊髓,3天后将孕14天(E14)FSCS20μl联合AASCs植入损伤空腔,移植后2、4、6、8、10和12周,以光学显微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移植物成活、分化及其与宿主之间关系。结果移植区AASCs生长分化良好,胶质瘢痕少。成神经细胞最先展示了胞质突起,随之出现低电子密度的突触前、后膜,突触前、后膜电子密度逐渐增高形成良好的致密突起。突触小泡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突触小泡有圆形清亮小泡、椭圆形小泡、颗粒状小泡和扁平小泡-f型。突触的连接方式由单个的胞体-树突突触,出现多个的胞体-树突和树突-树突突触。同时,移植成神经细胞、成少突胶质细胞、成星形细胞的细胞器日渐完善,细胞功能活跃。血脑屏障也随之出现。移植区可见神经微丝、组织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纤维。结论(1)AASCs辅助下FSCS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内可发育为成熟的突触;(2)FSCS与宿主脊髓重建突触方式的信息交换具有潜在可行性。
阮文东雪原周先虎王沛马信龙
关键词:突触许旺细胞脊髓损伤胚胎移植
颈前路植骨高度对相邻节段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植骨高度不同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力学影响。方法 应用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几何准确、较为详细的人体颈椎模型,并模拟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和侧弯四种生理过程。将建立的模型与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和应用山羊颈椎标本进行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将C4-5椎间盘材料改为松质骨以模拟术中植骨,并安装相应的固定装置;改变C4,5椎间隙高度建立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90%、150%、175%、200%四组有限元模型;模拟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和侧弯四种生理过程,分析手术植入物和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不同植骨高度之间对比,在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和侧弯四种生理过程中C3-4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分别为0.99 MPa、0.85 MPa、0.91 MPa和0.89 MPa,均出现在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200%的情况下;而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150%时应力值最小,分别为最大值的81%、73%、80%和87%。对于C5-6椎间盘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则分别是0.77 MPa、0.83 MPa、0.91 MPa和0.81 MPa,除后伸过程在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200%时最大外,余最大值均出现在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175%的情况下;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150%时C5-6椎间盘各应力值最小,分别为最大值的76%、93%、86%和78%。植骨部位von Mises应力在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200%时最大,分别为1.25 MPa、1.77 MPa、1.75 MPa、1.81 MPa;当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150%时,其应力值分别为最大值的63%、63%、75%和52%。植骨高度为术前椎间隙高度150%时植入物和上、下节段椎间盘的应力最小。结论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椎间植骨高度对邻近节段应力有较大影响;术前椎间隙高度150%是较为合适的植骨高度,邻近节段椎间�
张玉华蔡宗熙熊五一雪原刘浩飞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骨移植
颈椎前路手术中不同组织电阻抗的差异
2017年
目的 探讨利用组织电阻抗分辨颈椎前路手术中不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只新西兰白兔和6只微型猪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标准颈椎前方入路进行手术暴露.将食管、颈动脉、气管软骨、气管环状韧带、颈长肌、前纵韧带定义为椎体前组;将皮质骨、松质骨、纤维环、髓核定义为椎体组.显露完毕后在200~3 000 kHz(采样频率点为200、400、600、800、1 000、2 000和3 000 kHz)频率范围下应用探针和电感-电容-电阻万用表测量,并记录椎体前组和椎体组各种组织的电阻抗值.采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别对两种实验动物的四组组织(兔椎体前组、兔椎体组、猪椎体前组、猪椎体组)在各频率下的电阻抗值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两种实验动物椎体组各种组织在所有频率下电阻抗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动物(兔)椎体前组颈长肌与食管、颈动脉与气管环状韧带、气管软骨与前纵韧带的电阻抗值在所有频率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纵韧带与气管环状韧带在2 000 kHz和3 000 kHz频率下的电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00~1 000 kHz频率下电阻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椎体前组组织在所有频率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动物(猪)椎体前组颈长肌与食管、颈动脉与气管环状韧带、气管软骨与前纵韧带在所有频率下电阻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气管环状韧带与食管、颈动脉与前纵韧带、颈长肌与气管环状韧带分别在800~3 000kHz、3 000 kHz、3 000 kHz频率下电阻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在200--600 kHz、200--2 000 kHz、200~2 000 kHz频率下电阻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椎体前组组织在所有频率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一定频率下颈椎前路手术中各种组织的电阻抗值有明显差异,表明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应用电阻抗分辨组织类型具有可行性.
邵富强雪原白鹤唐慕尧代煜张建勋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电阻抗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