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CDZ065)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凯沈慧芳陈焕钦黄春保余文更多>>
相关机构:黄冈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乳液
  • 3篇氯丁
  • 3篇氯丁胶
  • 3篇氯丁胶乳
  • 3篇胶乳
  • 2篇接枝
  • 2篇甲基
  • 2篇甲基丙烯
  • 2篇甲基丙烯酸
  • 2篇甲基丙烯酸甲...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酸
  • 2篇丙烯酸甲酯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孔
  • 1篇多孔材料
  • 1篇粘接
  • 1篇粘接强度
  • 1篇乳胶粒
  • 1篇乳胶粒形态

机构

  • 3篇黄冈师范学院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张凯
  • 2篇黄春保
  • 2篇陈焕钦
  • 2篇沈慧芳
  • 1篇余文

传媒

  • 1篇中国胶粘剂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结构形态被引量:1
2012年
以氯丁胶乳(Pa)为种子乳液,甲基丙烯酸甲酯(Pb)为第二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胶粒。热力学分析表明,当Pb的体积分数Φb<0.69时,可同时形成Pa-Pb型正核-壳和(Pa+Pb)分离型乳胶粒,当Φb>0.69时,形成Pb-Pa型翻转型核壳结构乳胶粒,并伴有Pa-Pb型正核-壳结构乳胶粒的形成。动力学分析表明,引发剂类型、第二单体的加入方式、种子乳胶粒的交联、单体/聚合物质量比是影响乳胶粒形态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溶性引发剂过二硫酸钾(KPS),以饥饿态方式加入单体,氯丁胶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R-PMMA)复合乳胶粒呈现正核-壳结构,以充溢态方式加入单体则不能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而以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时,单体无论以充溢态方式加入还是饥饿态加入均倾向于形成翻转核-壳型粒子。在种子乳胶粒中加入一定量交联剂二缩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有利于形成明显的正核壳结构。以饥饿态进料,KPS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壳层变厚,仍呈正核-壳结构,与热力学分析结果相吻合;以AIBN为引发剂时,随着单体用量增加,PCR-PMMA复合乳胶粒逐渐由翻转核壳型结构变为互穿结构。
张凯黄春保沈慧芳陈焕钦
改性CRL接触胶的制备及其对多孔材料的粘接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以CRL-g-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改性氯丁胶乳(CRL)]、苯丙乳液(SAE)为基料,配合适当助剂,制得多孔材料粘接用二元改性CRL接触胶。考察了SAE含量对该接触胶粘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接触胶对多孔材料的界面粘接机制。结果表明:当w(SAE)=50%(相对于接触胶总质量而言)时,该接触胶的剥离强度相对最大(5.5 N/mm);将该接触胶应用于多孔材料(棉帆布/棉帆布)的粘接复合时,表现出明显的"锁-匙"效应,有利于形成牢固的机械胶合,这也是其粘接性能良好的原因之一。
余文张凯
关键词:氯丁胶乳苯丙乳液多孔材料接枝改性粘接强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氯丁胶乳的乳液接枝聚合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乳液聚合法,成功地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到氯丁胶乳(CRL)上,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接枝产物的生成。引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四乙烯五胺(t-BHP/TEPA)引发效率最高,当其质量占氯丁胶乳干质量的0.5%时,单体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99.1%、54.9%。根据分子轨道理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CRL接枝反应的活性点和引发剂自由基夺氢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CRL与双键相连的α-C(非连接Cl原子位)的C-H位的反应活性相对最大,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夺氢活性较大。此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张凯黄春保沈慧芳陈焕钦
关键词:氯丁胶乳接枝聚合接枝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