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6220901D)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立峰杜雄左启华窦铁岭边秀举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生物产量
  • 2篇营养品质
  • 2篇宅基
  • 2篇宅基地
  • 2篇施钾
  • 2篇饲用
  • 2篇饲用玉米
  • 2篇农牧
  • 2篇华北农牧交错...
  • 1篇大小年
  • 1篇氮效应
  • 1篇地被植物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粗糙度
  • 1篇多年生
  • 1篇新民居
  • 1篇新民居建设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机构

  • 13篇河北农业大学
  • 9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石家庄东方美...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10篇张立峰
  • 5篇窦铁岭
  • 5篇杜雄
  • 5篇左启华
  • 4篇边秀举
  • 3篇许月明
  • 3篇史峥
  • 3篇冯丽肖
  • 2篇王笑颖
  • 2篇张维宏
  • 2篇李会彬
  • 1篇王新路
  • 1篇杨向东
  • 1篇石景荪
  • 1篇孟成生
  • 1篇赵光辉
  • 1篇张晓磊
  • 1篇刘玉华
  • 1篇李瑞军
  • 1篇董建臻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林业科技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钾对高寒区饲用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以及伤流液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在冀西北高寒区旱砂地条件下,研究钾肥施用量对饲用玉米产量和营养品质形成、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的生物产量,增产5.3%~27.7%;施用钾肥后,粗纤维、粗灰分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9%、18.0%和85.9%,生物累积量分别增加36.1%、50.4%和137.1%;粗蛋白、粗脂肪和全磷含量明显降低,伤流强度、各养分流量和钾离子含量明显提高,其中钾离子流量和含量分别提高240.7%和42.9%,茎基部伤流液中全氮和无机磷含量降低。说明均衡的养分管理是提高饲用玉米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关键。
左启华张立峰李会彬杜雄边秀举
关键词:饲用玉米生物产量伤流液营养品质
华北平原地区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长期以来,华北平原地区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虽经多次治理,始终没有明显效果。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数据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史峥王笑颖许月明
关键词:宅基地
华北农牧交错带退耕区榆树幼林-南瓜间作的农田生态效应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林地大面积荒芜资源无效流失的问题,通过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达到林地高效利用与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增进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榆树幼林与南瓜间作后,瓜蔓覆盖地面,显著提高了南瓜行间和榆树林地的土壤水分含量,林-瓜间作地水分的利用效率较单作提高了23.7%~163.3%;间作改变了南瓜行间杂草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一年生杂草成为优势物种,其饲用营养物质的含量和产量较林带间杂草显著提高。间作比单作南瓜增产24.4%,榆树生物量累积提高28.4%,杂草增产144.4%,南瓜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23.2%。林-瓜间作比单作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132%。监测表明,榆树幼林-南瓜间作地的土壤输沙量与南瓜单作地、退耕榆林地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没有因南瓜地的土壤耕作而提高土壤的风蚀量。【结论】华北农牧交错带退耕区榆树幼林-南瓜带状间作是区域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的有效技术模式。
杜雄窦铁岭冯丽肖张维宏张立峰
河北省平原地区农村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成因分析——基于河北省涿州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河北省平原地区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现状,选取涿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数据的分析,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宅基地不合理利用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史峥王笑颖孟成生许月明
关键词:宅基地
华北平原地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因素分析——以河北省新民居示范工程(义和庄项目)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试点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盘活农村建设用地,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扩张对农用地压力的有效途径。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河北省涿州市义和庄新民居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史峥许月明
关键词: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华北农牧交错区两种土壤类型下青饲玉米的施氮效应被引量:7
2008年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区饲草量少质差的现实问题,在区域草甸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青饲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肥水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甸栗钙土田和沙质栗钙土田施氮比不施氮青饲玉米生物产量分别增加36.1%和106.0%,植株氮素含量分别提高108.0%和81.9%,且在草甸栗钙土田出现氮素的奢侈吸收现象;施氮使草甸栗钙土田玉米植株磷素含量提高10.9%,但沙质栗钙土田玉米磷素含量降低;玉米植株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草甸栗钙土田分别增产1.60倍和2.10倍,沙质栗钙土田分别增产2.74倍和1.36倍;施氮显著提高青饲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草甸栗钙土田增幅为27%-45%,相当于多供水82.5-135.7mm;沙质栗钙土田增幅为95%-97%,相当于多供水294.9-258.5mm。故华北农牧交错区青饲玉米施氮是快速提高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以及高效利用肥水资源的有效技术手段,草甸栗钙土田不超过200kghm^-2、沙质栗钙土田不少于135kghm^-2,是兼顾玉米产量、品质与肥水高效利用的适宜施氮量。
杜雄左启华冯丽肖张维宏窦铁岭边秀举张立峰
关键词:青饲玉米施氮水分利用
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解析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现状与问题,选择代表性村庄,采用生产调查方法,对区域畜牧业外部经济效应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华北农牧交错区畜牧业是转化农业副产品、无偿利用草场、以残屑食物链增值和环境外部效益支撑的"数量"型畜牧业。通过降低日粮标准的"七成饱"饲养方式增加了近四成的载畜规模。畜牧业外部性表现为草地过牧、农田过收,草地是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承担者。放牧条件下以青玉米为代表的人工饲草投入,更大程度上加剧草地超载。低效畜牧业的扩张是建立在经济负外部性基础之上。依据畜牧业表象提出将区域畜牧业发展为第一产业主导产业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高效替代产业的途径解决区域畜牧业外部性问题值得探讨。
冯丽肖杜雄张立峰
关键词:华北农牧交错带畜牧业承载力负外部性
冀西北坝上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5
2010年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蛾类进行了逐日灯诱监测,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处理,并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蛾类已知16科173属247种,夜蛾科是该区蛾类的优势类群,旋幽夜蛾、网锥蛾野螟(草地螟)和小菜蛾为当地优势种。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477)、物种数(r=0.7785)、个体数(r=0.9704)相一致。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认为坝上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环境条件保持较好。
杨向东董建臻李瑞军张立峰黄亚群
关键词:蛾类群落结构
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样本容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借助风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获取的资料,计算了冀西北半干旱风沙生态类型区9种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其变异特性和在一定精度要求下粗糙度与样本容量估计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粗糙度差异显著,这与作物残茬、耕作类型等密切相关;地表粗糙度愈小,变异系数愈高,在同一给定相对精度下样本容量估计值越大,粗糙度与样本容量呈对数型负相关;同一下垫面相对精度要求越高,样本容量估计值越大。在划分粗糙度等级并给出相应的相对精度基础上,提出兼顾操作性与监测精度要求的样本容量估计值为100组。
张继宗张立峰刘玉华窦铁岭李彦雷
关键词:地表粗糙度下垫面
钾素营养对高寒区白萝卜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在冀西北高寒区草甸栗钙土农田,以白萝卜‘春雪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白萝卜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肉质根为核心的白萝卜鲜重增长呈现典型的Logistic曲线特征,而其干重则表现近线性增长。在施钾0~225 kg/hm2范围内,钾肥对白萝卜的增产效应不明显,相应对植株生长与光合色素等指标的影响亦不显著。自肉质根膨大期后白萝卜生物量快速积累,不同施钾量下株体特别是根部的钾素含量表现稳定的浓度特征。白萝卜在冀西北高寒区表现出极好的生态适应性与钾素利用的经济性。
赵光辉张立峰左启华王新路窦铁岭边秀举
关键词:白萝卜钾素生物产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