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061)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德鸿江建明付兆宗冯瑞强袁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浏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甲状旁腺
  • 4篇甲状旁腺素
  • 3篇模拟肽
  • 3篇成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蛋白激酶C
  • 2篇雄性
  • 2篇雄性小鼠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共振能量...
  • 2篇愈合
  • 2篇去势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激酶
  • 2篇脊柱
  • 2篇脊柱融合
  • 2篇共振能
  • 2篇骨移植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浏阳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杨德鸿
  • 8篇江建明
  • 6篇冯瑞强
  • 6篇付兆宗
  • 5篇林振
  • 5篇袁亮
  • 4篇孟越
  • 4篇李俊青
  • 2篇闫文娟
  • 2篇张兆飞
  • 2篇蒋晖
  • 1篇吴秀华
  • 1篇黎新宪
  • 1篇王凤龙
  • 1篇王飞
  • 1篇黄志平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去势延迟雄性小鼠骨折愈合
2013年
目的观察去势雄性小鼠骨折愈合的情况,探讨男性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方法 40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其中8只作为基线组,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去势组,小鼠去势后1周建立右股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2周和4周,测量血清睾酮浓度,骨折端骨密度(BMD)。骨折愈合情况通过显微CT和组织学切片显示。结果去势后小鼠血清睾酮浓度明显下降;术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BMD明显降低。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去势组骨痂改建差于对照组。病理切片可见去势组初级骨小梁少于对照组,骨痂重建差于对照组。结论去势延迟的骨折的愈合,表现在骨折区骨量减少以及骨改建延迟,本研究为男性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袁亮黎新宪孟越林振江建明杨德鸿
关键词:去势雄性小鼠睾酮骨质疏松骨折愈合
乳鼠成骨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乳鼠成骨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方法用TRIzol法提取乳鼠成骨细胞总RNA,按照SMART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CLONTECH)说明书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Spin Column去除短片段,然后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双链cDNA和PGADT7-rec载体共转化到酵母细胞Y187中,建立文库并计算文库滴度。结果提取的总RNA的A260/A280为1.99,琼脂糖凝胶电泳示28SrRNA、18SrRNA2条带,且28S与18S带亮度比值约为2。酵母文库库容为1.68×10^7,重组率为100%。插入片段PCR检测提示大小分布为1.5-4.0kb,平均长度约为3.0kb。结论乳鼠成骨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成功。
林振江建明袁亮冯瑞强付兆宗孟越杨德鸿
关键词:成骨细胞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
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成骨效应的Wnt信号通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模拟肽在促进小鼠成骨细胞成骨过程中对Wnt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其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2~3日龄C57BL乳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取贴壁生长的第1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PTH(1-34)组、G1R19(1-34)组和G1R19(1-28)组分别加入10 nmol/L PTH(1-34)、10 nmol/L G1R19(1-34)、100 nmol/L G1R19(1-28),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0.1%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OC)、Wnt2、Wnt5b、Wnt7b基因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7 d可见细胞排列紧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细胞培养14 d ALP染色可见细胞质中出现蓝染颗粒,成骨诱导培养28 d茜素红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中红色矿化结节形成。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各处理组OC、Wnt5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TH(1-34)组、G1R19(1-34)组Wnt7b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G1R1(91-34)组高于PTH(1-34)组和G1R1(91-28)组;PTH(1-34)组β-catenin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mRNA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检测的Wnt相关因子中,PTH(1-34)和G1R19(1-34)对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G1R19(1-28)对非经典Wnt信号因子作用明显。
冯瑞强江建明李俊青付兆宗林振袁亮杨德鸿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WNT信号传导通路
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是影响其细胞定位与成骨作用的关键区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为其重要的功能片段,进一步研究CITED1 63-84氨基酸片段突变(丝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是否影响其进核及成骨分化,探讨其在成骨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调控功能。方法 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培养2 d,用100 nmol/L PTH(1-34)刺激细胞,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共聚焦镜下观察细胞内CITED1位置变化。将CITED1 63-84突变质粒(9S>A),CITED1质粒及空白质粒按相应体系转染MC3T3-E1细胞,分为两组,一组成骨诱导4周,另一组成骨诱导基础上进行10 nmol/L PTH(1-34)间歇刺激(每48 h刺激4 h)4周,测ALP酶活性及Ca离子浓度并进行ALP及茜素红染色。行RT-PCR实验分析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的表达量。结果 PTH(1-34)可促进CITED1进核,将CITED1氨基酸63-84片段突变后,可明显抑制该反应。4周成骨诱导后,CITED1过表达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分化,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ALP及Ca离子浓度明显高于CITED1组,与对照组基本相同。进一步研究表明,CITED1过表达抑制PTH(1-34)诱导的成骨细胞分化,而CITED1突变质粒(9S>A)可逆转该反应。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也验证了以上结论。RT-PCR结果提示:CITED1突变质粒(9S>A)过表达成骨相关基因ALP2,RUNX2,OC明显高于CITED1质粒过表达。结论 CITED1 63-84片段丝氨酸为其重要的功能位点,可影响其细胞进核及成骨分化。
林振袁亮孟越冯瑞强付兆宗杨德鸿
关键词:PTH成骨分化基因突变
一种新型大鼠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脊柱融合模型,并证实不同融合骨量对融合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制备椎间融合模型,取双侧髂骨制成颗粒骨,A组0.3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B组0.2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C组空白对照组,融合节段选择第1尾椎。3、6周后进行手触检查、X线评分,6周后组织学观察。结果 3周时手触检查:A组融合率为10%、B组、C组无一例出现融合;6周:A组融合率为40%,B组为40%,C组未融合。X线评分系统,术后3周:A组(2.567±0.876)分,B组为(2.467±0.878)分,C组为(0.233±0.316)分;术后6周:A组为(3.233±1.218)分,B组为(3.267±1.235)分,C组为(0.467±0.322)分。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已融合区有大量新生骨形成,C组可见纤维组织分布占大多数。结论本实验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大鼠脊柱融合模型。
张兆飞江建明付兆宗王凤龙王飞杨德鸿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柱融合骨移植
甲状旁腺素模拟肽对脊柱融合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间断皮下注射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TH)模拟肽对大鼠脊柱融合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行后外侧路脊柱融合术,术后即用FFH模拟肽(Gly2,Arg^19)人甲状旁腺素(hPTH)(1—28)[“G1,R19(1~28)”]、hPTH(1—34)币口(Gly1,Arg19)hPTH(1~34)[“G1,R19(1—34)”],经手法触诊、X线、融合节段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测定、显微CT(Micro—CT)和组织学综合评价各模拟肽对脊柱融合区骨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手法触诊G1,R19(1~28)组、hPTH(1—34)组、G1,R19(1—34)组和空白对照组融合率分别为37.5%、50.0%、87.5%和50.0%;X线评分在G1,R19(1~28)组、hPTH(1~34)组、G1,R19(1~34)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8±1.36)、(2.58±1.32)、(3.88±0.75)和(2.54±1.32)分;融合节段RMC证实G1,R19(1~34)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Micro—CT分析证实融合区骨体积在G1,R19(1~28)组、hPTH(1—34)组、G1,R19(1~34)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4.358±49.481)、(343.340±106.744)、(401.010±97.120)和(339.790±44.200)mm2。结论间断皮下注射G1,R19(1~34)能够增加大鼠后外侧路脊柱融合率及融合区的体积,且比hPTH(1~34)的效果更为显著。
江建明张兆飞付兆宗冯瑞强李俊青杨德鸿
关键词:脊柱融合甲状旁腺素骨移植
蛋白激酶C激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当前,检测蛋白激酶C(PKC)激活的方法尚缺乏灵敏性或直接性,这里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直接而灵敏的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来构建检测PKC激活的方法。方法将表达PKC激活的报告分子(CKAR)的质粒单独转染或与表达甲状旁腺素1型受体(PTHR1)的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培养72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RET的变化,并以此判断甲状旁腺素或佛波酯是否激活PKC。结果在只转染CKAR质粒的HEK293细胞,佛波酯降低了CKAR分子的FRET效率,并使青色荧光与黄色荧光的比值(C/Y)增加,而PTH(1-34)未能改变C/Y的值。在共转染了CKAR和PTHR1质粒的HEK293细胞,PTH(1-34)则使C/Y增加。结论PKC激活报告分子可用于检测PKC的激活,该方法也可作为PKC相关信号转导的实验平台。
李俊青江建明冯瑞强蒋晖闫文娟杨德鸿
关键词:蛋白激酶C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促进去势雄性小鼠的骨折愈合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间断皮下注射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PTH)模拟肽对去势雄性小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7周龄C57/BL雄性小鼠去势,1周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用人重组甲状旁腺素(hPTH(1-34)),信号选择性PTH模拟肽[Gly1,Arg19]hPTH(1-34)(G1,R19(1-28))和等量溶解剂注射,于术后14 d和28 d处死,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痂区骨密度以及骨矿物含量;术侧骨折愈合情况通过X线、显微CT、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显示。结果术后14 d,G1,R19(1-28)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大力和刚度G1,R19(1-28)低于hPTH(1-34)组。X线和显微CT显示,G1,R19(1-28)组骨痂的改建和重塑优于对照组,略差于hPTH(1-34)组。结论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G1,R1(91-28)促进骨折的愈合,cAMP/PKA通路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袁亮林振付兆宗孟越黄志平吴秀华杨德鸿江建明
关键词:去势骨折愈合PKA
甲状旁腺素通过磷脂酶C非依赖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的检测PKC激活或PKC-delta激活的报告分子来确定PTH是否可以通过PLC非依赖途径激活PKC和PKC-delta。方法将表达PKC激活报告分子(CKAR)的质粒和表达PKC-delta激活报告分子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培养72h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RET的改变,并以此判断佛波酯(TPA)是否激活PKC和PKC-delta。将表达甲状旁腺素1型受体(PTHR1)的质粒与CKAR质粒或PKC-delta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培养72h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RET的改变,并判断PTH(1-34)、G1R19(1-34)和0.1%的三氟乙酸(TFA)对PKC和PKC-delta的作用。结果在转染CKAR质粒或PKC-delta质粒的HEK293细胞,TPA均使青色荧光与黄色荧光的强度之比(C/Y)增加。在共转染PTH1R质粒与CKAR质粒或PKC-delta质粒的HEK293细胞,PTH(1-34)和G1R19(1-34)均增加了C/Y的值,而0.1%TFA未引起C/Y的改变。结论 PTH与PTHR1结合后通过PLC非依赖途径激活PKC/PKC-delta。
李俊青江建明冯瑞强蒋晖闫文娟杨德鸿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