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1B01-04-0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4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杰刘红桂朱航王伟君丁页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震序列中的前兆特征被引量:55
- 2006年
- 在假设震源位移谱符合ω平方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来计算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的数学表达式.采用数字化速度波形记录,通过校正仪器响应、介质衰减与吸收效应、台站场地响应等影响因素后,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4个地震序列共823次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力在云南地区的这4个地震序列中有很好的前兆特征表现,即:地震序列中只要发生了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其后就一定会有中强震发生;如果序列中中强地震发生后再没有发生视应力值超过1MPa的中小地震,则该序列就不会有强余震发生.同时研究表明,4个地震序列所在地区的平均视应力值为0.8MPa,地震视应力值与地震震级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 刘红桂刘杰丁页岭孙业军于昕
- 关键词:视应力地震矩
- 印尼8.7、8.5级巨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远震触发分析被引量:10
- 2005年
- 在收集整理印尼8.7、8.5级巨震活动特点基础上,分析了这两次巨震对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远震触发特征。依据腾冲、昆明两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对这两次巨震的触发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南地区2004年12月26日后地震活动的显著增强,是由印尼8.7级巨震的长周期面波触发引起的。8.5级地震后,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没有引起触发,主要原因是8.7级地震已引起相关地震活动,短期内断层不足以积累使其破裂的能量所致。远震触发的地区与高热流地区一致。
- 李纲刘杰郭铁栓
- 关键词:地震活动
- 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衰减特征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采用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的32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19次地震事件共487条数字化波形记录,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的三段几何扩散参数、S波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式、3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以及19次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地壳内S波非弹性衰减在1Hz处的Q值比地质构造活跃地区的结果要大得多.32个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高频部分除个别台站外基本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但在低频区间部分台站之间有一定的差异.19次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对数值与震级M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 刘红桂啜永清陈书清金春华
-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非弹性衰减遗传算法
- 云南地区尾波衰减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利用22个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近震资料,研究了云南地区地震尾波在1~20HZ内6个频段的衰减特征.首先使用单次散射模型计算各台站的尾波衰减系数QC^(-1);然后利用随机各向同性散射介质均匀分布的多次散射模型,使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计算各台站的平均自由程LE和地震反照率B0,得到总衰减系数QT^(-1),并从中分离散射衰减系数QS^(-1)、吸收衰减系数QI^(-1).云南地区基本衰减特征是LE主要集中在10~30KM内,在2~6HZ之间有最大值;B0在1~2HZ大致为0.5左右,在其它频段则小于0.5.也即在1~2HZ,QI^(-1)与QS^(-1)数值相当,其它频段QI-1逐渐大于QS^(-1),成为尾波总衰减的主要原因.除1~2HZ外,其它频段QC^(-1)值接近QI^(-1).云南地区的Q^(-1)尤其是QS^(-1),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差异,滇东略微高于滇西北,滇西北高于滇西南地区.与全球其它区域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云南地区QS^(-1)略低于平均水平,QI^(-1)略高于平均水平,而QT^(-1)则处于其它区域结果的中间.
- 王伟君刘杰陈凌
- 关键词:尾波衰减
-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序列S波分裂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在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级、6.1级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的基础上,采用互相关系数法测量了两个地震序列的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①两个地震序列的S波分裂现象较明显,除三台乡台以外,大部分台站记录到的地震快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三台乡台的偏振方向出现两个峰值,平均偏振方向是N80°E,表现出与区域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不一致的现象;②序列延迟时间与震源深度之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关系,但不同延迟时间范围内偏振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规律;③两次地震序列S波分裂结果对比发现,6.2级地震序列快波的偏振方向明显较分散,快波平均偏振方向比6.1级地震序列大20°,而延迟时间方面二者相差不大;④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所表现出的空间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在区域背景应力场的基础上叠加了两次6级主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引起的.
- 华卫刘杰陈章立郑斯华
- 关键词:S波分裂偏振方向延迟时间
- 2000年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的剪切波分裂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余震区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接收到了大量余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这为研究姚安地震的性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剪切波经过上地壳传播时的分裂现象反映了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因此在对余震事件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文中应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余震序列剪切波的分裂参数,并对不同台站和不同区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余震区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受区域应力场控制,与主震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不同台站与不同区域事件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是有差异的,与区域内的构造变化和应力场调整有关;延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剪切波传播时经过介质的性质关系密切.
- 王新岭刘杰张国民马宏生王辉
- 关键词:各向异性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
- 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被引量:29
- 2006年
- 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两个地震,当地震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地震到台站之间的距离时,同一个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辐射图型因子取决于震源机制解的几何特性。利用同一震源区两次事件的相同台站的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该系数可认为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的数值描述;据此对地震序列事件进行聚类分组以及计算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对2001年雅江和2003年大姚强震序列,以及2002年漾濞和2003年洱源小震序列进行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强震序列与小震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形态存在明显差异;②某些强震序列的初期震源机制有从散乱到一致的过程。分析认为,孕震应力场的应力强度对孕震区内地震的破裂方向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 朱航刘杰陈天长
- 关键词: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相关系数聚类分析
- 单台振幅比方法在马尔康M_S4.7地震序列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5年
- 2004年12月15日起,四川省马尔康县出现一个地震序列,最大事件为2005年1月5日MS4.7地震。本文介绍了利用单台P波初动以及振幅比方法对该序列发展跟踪和判断的情况。结果表明,序列前期事件的震源机制具有一致性,序列的主要事件均发生在此时间段;序列后期机制出现紊乱。该方法可为序列性质的判断提供依据。通过比较,认为速度量振幅比的变化基本反映了位移零频观测谱值的振幅比的变化。
- 朱航龙锋
- 关键词:震源机制振幅比
- 云南地区地震序列的波速比(V_P/V_S)异常研究被引量:32
- 2006年
- 针对2000年姚安6.5级、2001年施甸5级、2001年永胜6.0级和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序列,分别采用多台法和固定台站方法计算了这些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由于采用的均是数字波形资料,到时读取精度达到0.02s。考虑台站因素,计算波速比的置信度最低达到95%。文中讨论强余震之前波速比的变化特征,发现强余震前出现波速比趋势性下降的特征,这对强余震的短临预测有实用价值;主震发生时和发生以后波速比的波动范围的对比,对震区的震情趋势判定有一定的指示和参考。
- 黎明晓刘杰
- 关键词:地震序列波速比异常
- 姚安地震序列与大姚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2000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姚安县发生了Ms6.5地震,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发生了Ms6.2、Ms6.1地震。这两个地震序列均发生在滇中块体,震中位置相距42.5km,构造、应力背景相似,但序列类型不同,时间间隔短。为深入研究姚安地震和大姚地震序列的特征,根据昆明区域数字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2000年姚安地震和2003年大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姚安地震序列和火姚地震序列的地震矩和近震震级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它们的地震矩舰均在10^12~10^14N·m,地震矩与震源半径之间呈线性关系。应力降随震级变化不明显。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之间有明显的依赖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拐角频率和地震矩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可计算出给定地震矩的拐角频率估计值fa,进而可分析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的时间变化曲线。姚安地震序列和大姚地震序列实际计算的拐角频率与估计值之差(fc-fa)及应力降随时问的变化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姚安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4.3级和4.6级强余震前均有一个上升-下降过程,反映余震区应力场有一个增高-下降过程;大姚地震序列应力降和拐角频率差值在Ms≥4.6强余震发生之前均会出现高值异常,但在Ms4.6~4.7地震之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时间短,在Ms6.1地震前出现的高值异常持续较长。文中结合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序列类型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
- 刘丽芳刘杰苏有锦
- 关键词:震源参数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