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凡舟基金(20110502)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明明吕敬龚胜平张永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凡舟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篇三体问题
  • 1篇转移轨道设计
  • 1篇微分修正
  • 1篇流形
  • 1篇火星
  • 1篇火星探测
  • 1篇火星探测器
  • 1篇轨道捕获
  • 1篇L1
  • 1篇L2
  • 1篇不变流形

机构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空间技术...

作者

  • 2篇吕敬
  • 2篇张明明
  • 1篇龚胜平
  • 1篇张永威

传媒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旋转大气下火星探测器轨道捕获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大气辅助捕获下多次穿越的方式,分别建立探测器气动捕获段在静止大气和旋转大气模型下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并进行相应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旋转大气对轨道捕获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给出了在两种大气模型下完成目标捕获时,任务耗时以及探测器所受的热量、过载情况,通过给定不同目标轨道近火点高度,得出两种大气模型下卫星轨道的轨道参数变化形式.结论表明:当目标轨道近火点高度较低时,旋转大气对探测器轨道参数的变化形式影响较大,应该考虑旋转大气的影响.
吕敬张明明龚胜平
日地系L2点与日火系L1点转移轨道设计
2013年
将太阳-地球-火星-飞行器组成的四体问题分解成由太阳-地球-飞行器和太阳-火星-飞行器两个共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设计日地系L2点与日火系L1点Lyapunov轨道之间的转移轨道,该转移轨道可以作为探测火星时的低能中间转移轨道.采用Richardson三阶近似解作为初始值,运用微分修正方法分别得到两个不同三体系统下拉格朗日点的精确Lyapunov轨道.基于Lyapunov轨道不变流形以及微分修正方法,设计了日地系L2点与日火系L1点间的转移轨道.将所得结果与基于Halo轨道不变流形设计的转移轨道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利用Lyapunov轨道不变形设计探火中间转移轨道相较于利用Halo轨道不变流形设计探火中间转移轨道在能量消耗以及飞行时间上都存在优势.
吕敬张明明张永威
关键词:三体问题微分修正不变流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