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183)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1H指数:6
- 相关作者:郑和平林涧张发惠林加福陈超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台州市博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股骨内侧髁骨膜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 2011年
- 目的为膝降血管髌下支蒂股骨内侧髁骨膜瓣修复膝关节面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收肌结节、股骨内侧髁为观测点解剖观测膝降动脉关节支的走行、分支与分布。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膝降血管关节支在距股骨内侧髁下缘上(5.9±1.2)cm处发出两大分支:①骨膜支起始外径(1.3±0.2)mm,在股骨内侧髁面上走行距离为(4.8±1.1)cm;②髌下支起始外径为(1.3±0.2)mm,向下走行距离为(6.6±1.5)cm。结论可形成膝降血管髌下支—骨膜支蒂股骨内侧髁骨膜瓣逆行转位修复膝关节面缺损。
- 林金堆林加福郑和平徐皓
- 关键词:膝降血管膝关节骨膜瓣
- 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与评价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规律;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例,行肱动脉插管灌注贺斯墨汁混合液并测量皮肤染色面积.临床设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并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来源于骨间后动脉桡侧肌皮支、桡动脉肌间隙支和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 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吻合.其穿支穿出深筋膜后外径分别为(1.0±0.3)cm、(0.9±0.2)cm和(0.6±0.2)cm.墨染面积达13 cm×7 cm.临床1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无青紫、明显肿胀、水泡等,创面I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接近正常,质地和外形优良.结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 岳素琴林涧郑和平林加福张发惠
- 关键词:前臂损伤穿支皮瓣移位术
-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以股内侧肌动脉体表投影线作为皮瓣纵轴,以直接皮血管发出点为皮瓣中心,设计股内侧肌(肌支)穿支皮瓣修复大腿和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1~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外形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股内侧肌穿支皮瓣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和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修复股内侧和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一种可行性新术式.
- 林涧郑和平余云兰吴春
- 关键词:外科皮瓣穿支
- 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①前臂后皮神经主干行于前臂背侧,约在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下行达腕背部,分布于前臂后外侧1/3区域;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后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以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为蒂形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
- 郑和平陈鹏洪发兰陈超勇张发惠
- 关键词:前臂损伤穿支外科皮瓣移位术
-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2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降动脉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髌骨周围血管网、缝匠肌前缘及后缘的穿血管、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膝关节内侧上部形成顺沿缝匠肌和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膝降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 郑和平林涧陈超勇张发惠
- 关键词:穿支血管外科皮瓣
- 应用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长期感染癌变四肢创面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报道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外伤后长期感染癌变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创面情况行肿块扩大切除,并选择同侧肢体穿支蒂筋膜皮瓣移位修复四肢长期感染不愈癌变缺损创面11例。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I期愈合,经3—36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未见癌肿复发、扩散:结论对四肢外伤后长期感染不愈癌变的创面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林涧郑和平余云兰吴春王正理
- 关键词:穿支血管筋膜皮瓣慢性感染
- 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的解剖学。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以肱骨外上髁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1)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2)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2侧新鲜标本上分别进行墨染和模拟手术设计。结果来源于骨问后动脉桡侧肌皮支、桡动脉肌间隙支和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穿出深筋膜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肌皮穿支血管、前臂后皮神经外侧支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后皮神经外侧支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前臂及腕部软组织缺损。
- 郑和平林涧张志宏陈超勇张发惠
- 关键词:前臂损伤外科皮瓣穿支
- 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掌背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41例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掌背筋膜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10年10月,根据掌背动脉和指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相互吻合特点,进行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掌背筋膜皮瓣设计、转位修复指腹缺损41例。结果术后4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经3—36个月随访,指腹饱满且不臃肿、10例出现螺纹,色泽接近正常肤色,两点分辨觉为6—9mm,患者对皮瓣外形与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掌背筋膜皮瓣是修复指腹缺损的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 林涧郑和平余云兰王正理
- 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为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股内侧皮神经走行与分布;膝降动脉穿支与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股内侧皮神经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骨内侧髁的连线;膝降动脉(髌下支)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内侧形成顺沿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根据膝降动脉穿支与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关系,可形成膝降动脉穿支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 郑和平徐永清林加福陈超勇林涧张发惠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以缝匠肌前缘为中轴,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的皮支穿出点为旋转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面、膝关节前内面及胭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共5例,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经1~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之一.
- 林涧郑和平余云兰吴春王正理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膝降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