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686)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6
相关作者:吕明德周忠信黄洁夫王竹谭进富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微波
  • 8篇细胞
  • 8篇肝癌
  • 7篇微波消融
  • 7篇消融
  • 6篇小鼠
  • 4篇鼠肝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小鼠肝
  • 4篇小鼠肝癌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
  • 3篇瘤内
  • 3篇肝肿瘤
  • 2篇树突细胞
  • 2篇内注射
  • 2篇注射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琥珀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1篇吕明德
  • 10篇周忠信
  • 7篇王竹
  • 7篇黄洁夫
  • 6篇刘大全
  • 6篇谭进富
  • 5篇殷晓煜
  • 4篇向邦德
  • 2篇冯炼强
  • 1篇朱兆玲
  • 1篇匡铭
  • 1篇梁力建
  • 1篇侯洵
  • 1篇谢晓燕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能否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皮下肝癌模型,采用假消融、(45±2)℃、(50±2)℃、(55±2)℃和(60±2)℃消融肿瘤后,瘤内注射iDC,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致敏CTL对Hepa1-6和B16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方法监测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与假消融、(45±2)℃以及(60±2)℃消融辅以瘤内注射iDC相比,以及与单纯同样温度消融或单纯瘤内注射iDC相比,(50±2)℃和(55±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对Hepal-6的杀伤率明显升高(P<0.05),分泌IFN-γ的水平增加(P<0.05),而(50±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L-4的水平低下(P<0.05);(50±2)℃以及(55±2)℃消融瘤内注射iDC后,CTL对Hepal-6的杀伤活性高于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50℃-55℃消融后瘤内注射iDC,能充分利用消融后瘤组织的抗原性增强,增加TAA被识别摄取以及呈递给效应细胞的量,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关键词:消融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
微波凝固肝癌细胞活性的酶组织化学检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活性的价值。方法用10W、1.5~2min(85~95℃)和5W、1.5~2min(55~65℃)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分别治疗A、B两组(每组3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并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琥珀酸脱氢酶的酶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的情况。结果从HE染色观察到,A、B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消失,这说明了癌细胞的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的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A、B两组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Ρ<0.01)。结论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测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能判定MA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冯炼强刘大全朱兆玲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
关键词:肝癌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酶组织化学
小鼠肝癌微波消融对宿主Th2/Th1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ablation,MA)对宿主Th2/Th1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细胞移植肝癌模型,对肿瘤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取正常、荷瘤、手术后及MA后四组小鼠,每组6只,用ELISA法检测各组周围血血浆Th1(IL-12I、FN-γ)和Th2(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pg/ml)。结果荷瘤组比正常组,细胞因子IL-10增加,IL-4I、L-12和IFN-γ下降(均P>0.05)。MA组较荷瘤组,IL-12、IFN-γ显著上升(均P<0.01),IL-4明显降低(P<0.05),IL-10有所下降(P>0.05)。手术组比荷瘤组,IL-12I、FN-γ上升,IL-4I、L-10下降(均P>0.05)。MA组比手术组,IL-12明显上升(P<0.05),IFN-γ升高,IL-4和IL-10下降(均P>0.05)。结论MA原位灭活小鼠肝癌可促进宿主免疫应答的Th2/Th1偏移,并且MA较手术切除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效应。
刘大全冯炼强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细胞因子
小鼠肝癌微波消融对宿主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A)对宿主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细胞移植肝癌模型,对肿瘤进行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宿主周围血中的CD4+、CD8+、NK1.1+细胞组成(%)及血浆细胞因子IL-2、IL-10、IL-12、IFN-γ水平(ng/L)。结果荷瘤2~3周组鼠与正常组鼠比较,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区别不显著。MA组较荷瘤组CD8+、CD4+T细胞及IL-2、IL-10无明显差别,NK1.1+细胞明显升高(P<0.05,n=6),IL-12、IFN-γ显著上升(均P<0.01,n=6)。手术组比荷瘤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也无明显变化。MA组比手术组CD8+、CD4+T细胞及IL-2、IFN-γ、IL-10无明显区别,NK1.1+细胞、IL-12明显上升(分别P<0.01、P<0.05,n=6)。结论MA原位灭活小鼠肝癌可促进Th2/Th1偏移及NK细胞组成的显著升高。
刘大全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细胞因子NK细胞
小鼠肝癌微波消融对瘤内注射树突状细胞归巢的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小鼠肝癌微波消融后检测树突状细胞归巢,探讨热消融治疗激发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可能性。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不同温度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荧光标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PKH26-DC),检测PKH26-DC归巢的数量、成熟情况及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65±5)℃和(90±5)℃消融组未发现PKH26-DC归巢和CCR7表达。(50±5)℃消融组和未消融组比较,归巢DC的数量为32±8vs21±6,CCR7表达率为100%vs90%,100倍视野下淋巴细胞形成免疫突触的数量为8-12簇vs4-6簇,每簇内淋巴细胞数目为12-25vs3-10。结论:肝癌热消融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归巢,刺激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但消融温度须适当。
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关键词:树突细胞归巢
C57BL/6j小鼠接种Hepa1-6细胞诱导皮下肝癌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Hepa1-6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建立适合免疫学研究的肿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Hepa1-6细胞培养传代3~4次后,收集并浓缩为3个浓度梯度:5×10^6/ml,1×10^7/ml和2×10^7/ml。按0.1ml/鼠的量接种于C57BL/6j小鼠皮下。调查每组的皮下肿瘤形成率。接种7d后。每3天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及横径。计算肿瘤体积、生长速率及倍增时间。再得出生长曲线。观察荷瘤鼠与未接种鼠的生存时间;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学特点。结果Hepa1-6细胞培养24~36h。即可进行1:3的细胞传代。A,B组以及C组的成瘤率分别为10%(1/10)。20%(2/10)和90%(9/10)。最早扪及米粒大小的肿瘤结节的时间分别为19,10和7d。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为49~73d,中位生存时间为57.5d。平均生存时间为(61.4±12.2)d;非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为74~103d。中位生存时间为85d,平均生存时间为(85.6±15.1)d(t=3.45,P〈0.05)。肿瘤HE染色见肿瘤细胞排列不规则,多见病理性核分裂。结论以C57BL/6j为实验鼠,按2×10^6/小鼠的细胞量,皮下接种Hepa1-6细胞。能成功建立适合进行微波消融相关的免疫学层面研究的皮下肝癌模型。
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关键词:肝肿瘤接种
不同温度微波消融肝癌效果的酶组织化学检测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比较HE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微波消融灭活肝癌细胞效果的价值。方法分别用60℃、3min和50℃、3min两种条件的微波消融,依次治疗A、B两组(每组6只)小鼠移植型肝癌,取微波消融前、后的肿瘤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和冰冻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H-diaphorase)化学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种染色情况。结果从HE染色观察,两组小鼠肝癌组织在微波消融后的即刻,其细胞核形态和排列较消融前无明显改变;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肿瘤消融区内的NADH-diaphorase活性均消失,说明癌细胞灭活;B组肿瘤消融区内上述酶活性都呈散在阳性,提示部分癌细胞仍存活;两组肿瘤灭活效果明显不同(P<0.01)。结论HE染色不能评价微波消融对肝癌的即刻灭活效应,酶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ADH-diaphorase活性能判定微波消融对肝癌的灭活效果。
刘大全吕明德谭进富王竹周忠信
关键词:肝肿瘤微波消融酶组织化学
微波消融肝癌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微波消融肝癌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肝癌皮下移植模型,分别采用45℃、50℃、55℃和60℃×180s的消融条件对肝癌进行微波消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用LDH法测脾NK细胞和灭活的Hepa1-6细胞活化的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细胞毒活性。结果:50℃和55℃组消融后21d外周血CD4+、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明显升高,60℃组消融后21d外周血NK比例明显升高,但消融后42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50℃和55℃组消融后21d和42d脾CTL和NK细胞毒活性均明显增强,且均明显强于同期45℃组。50℃和55℃组消融后21d脾CTL细胞毒活性明显强于同期60℃组。结论:在一定消融温度条件下,肝癌微波消融能促进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谭进富吕明德刘大全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关键词:消融肝肿瘤T淋巴细胞
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对小鼠肝癌细胞活性和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肝癌皮下移植模型,采用微波能量以不同的温度消融肝癌,分别用酶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被消融肝癌组织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和HSP70的表达,并观察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结果】经40℃、45℃或50℃,120s的条件微波消融后,50℃组消融后24h小鼠肝癌组织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消融组;该组消融后30d肝癌局部残留率明显低于假消融组(均P<0.01)。3个消融组消融后12h和24h肝癌组织HSP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假消融组(均P<0.01),且随消融温度升高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微波消融可促进小鼠肝癌HSP70的表达,同时在一定消融条件下能明显降低肝癌细胞的活性。
谭进富吕明德刘大全王竹周忠信黄洁夫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细胞活性消融琥珀酸脱氢酶
微波消融灭瘤联合瘤内接种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
2009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灭瘤联合瘤内接种帝寸突状细胞(DCs)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效能。方法采用GMCSF联合IL-4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丁第6天收集使用。建立C57BL/6小鼠皮FHepal-6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瘤内接种DCs组(DC组)、肿瘤微波消融组(MWA组)及8中瘤微波消融+智内接种DCs组(MWA+D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内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MTT法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对Hepa16的特异性杀伤活性,观测各组小鼠肿瘤生K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MwA+DC组肿瘤组织内有大量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MWA+DC组脾细胞对Hepal-6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效能,在E/T=40和100时。MWA+DC组脾细胞对Hepal-6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显著高于对照组、DC组及MWA组(P〈0.05)。MWA+DC组小鼠肿瘤完全消退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MWA联合瘤内接种DCs可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是预防MwA治疗后肝瘤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殷晓煜王竹吕明德侯洵匡铭谢晓燕梁力建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微波消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