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506)

作品数:13 被引量:258H指数:8
相关作者:高学杰张冬峰谢坤任雪娟吴涧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夏季
  • 6篇水汽
  • 6篇气候
  • 5篇水汽输送
  • 5篇气候模式
  • 5篇区域气候
  • 5篇区域气候模式
  • 5篇夏季大气
  • 4篇区域海气耦合...
  • 4篇海气
  • 4篇海气耦合
  • 4篇海气耦合模式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汽输送特征
  • 2篇农田
  • 2篇热通量
  • 2篇夏季旱涝
  • 2篇旱涝
  • 2篇REGCM3
  • 2篇草地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山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天津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任雪娟
  • 4篇谢坤
  • 3篇张冬峰
  • 3篇张耀存
  • 3篇高学杰
  • 2篇刘红年
  • 2篇延晓冬
  • 2篇姚素香
  • 2篇符淙斌
  • 2篇吴涧
  • 1篇宋瑞艳
  • 1篇蒋维楣
  • 1篇俞永强
  • 1篇李超
  • 1篇熊喆
  • 1篇刘海龙
  • 1篇王东晓
  • 1篇赵宗慈
  • 1篇高志球
  • 1篇刘罡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对流层顶高度演变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研究了1948~2004年东亚增暖背景下对流层顶高度的演变特征,重点分析对流层温度、平流层中下部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在1970年代后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上升趋势不如南半球显著;东亚对流层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对流层中上部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的正相关最显著,这说明对流层中上部的增温对对流层顶高度的抬升贡献较大;东亚平流层中下层温度与对流层顶高度基本呈显著负相关,70 hPa层上的负相关最显著;近20年来东亚对流层温度上升了约0.2℃,平流层中下部温度下降了约1.2℃,对流顶高度上升了约86 m,对流层的增暖和平流层的冷却作用共同导致了东亚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
吴涧杨茜符淙斌王卫国吴佳许彦艳
关键词:对流层顶高度温室效应
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73
2007年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欧洲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40再分析资料,分别进行了中国区域在实际植被和理想植被分布情况下各15年时间长度(1987~2001)的积分试验,以探讨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两个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对气候的影响.分析主要集中于气温和降水等变化上,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当代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加强了中国地区冬、夏季的季风环流,同时改变了地表能量平衡状况,从而对各气候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冬季,植被改变引起长江以南降水减少、气温降低,长江以北降水增加.夏季,植被改变显著影响了南方地区的气候,使得南方降水增多,黄淮、江淮气温降低,华南气温上升;同时引起中国北方降水减少,气温在西北部分植被退化地区升高.植被变化对日最低、最高气温的影响更大.总体而言,土地利用引起了年平均降水在南方增加、北方减少,年平均气温在南方显著降低.
高学杰张冬峰陈仲新Jeremy S.PalFilippo Giorgi
关键词:土地利用数值模拟区域气候模式气候变化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华北夏季大气水汽输送模拟结果的检验及其与单独气候模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将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40年(1963-2002年)的模拟结果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检验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华北地区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的模拟能力,比较耦合模式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的模拟性能相对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大气水汽输送特征的模拟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分析显示两种模式都能够较好地再现东亚地区气候平均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特征,而耦合模式对大气水汽输送的模拟更为合理,在对流层中低层更接近观测;耦合模式对中国华北地区夏季平均大气水汽输送通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型及水平4个边界水汽输送收支的模拟,相对于单独大气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进;耦合模式对伴随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水汽异常输送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其模拟的水汽输送异常的来源与观测基本一致,尤其是在20°N以北地区,耦合模式结果相对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同时耦合模式在低纬度海洋上对气候平均夏季大气水汽含量模拟的偏差比区域气候模式显著;与观测相比,耦合模式对来自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水汽输送模拟偏弱,而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模拟偏强,与华北夏季旱涝相联系的水汽输送异常的模拟在低纬度海洋上也存在明显偏差。
谢坤任雪娟张耀存姚素香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区域气候模式
城市建筑动力学效应对对流边界层影响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将大涡模拟应用于城市对流边界层(CBL)湍流结构和流场特征的研究,在大涡模式中,拖曳系数取与建筑物高度及建筑物高度标准差有关的表达式以考虑次网格建筑物对风速和湍流动能(TKE)的面积平均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城市建筑物对气流的拖曳作用,使建筑物冠层及整个CBL内风速大幅度减小,城市冠层内部风速减小尤为明显,在夹卷层内,风速有一明显的跃变。在边界层中部对流运动已经发展成为较强的热泡,城市建筑物的动力学效应使热泡的水平尺度增大,CBL内平均上升气流速度和下沉气流速度减小,同时使CBL中上升气流所占比例比平坦地面增大。城市建筑物使CBL低层热通量、动量通量、速度方差和位温方差明显增大,但对近地层高度以上的湍流量影响不大。
刘红年苗世光蒋维楣刘罡孙鉴泞
关键词:大涡模拟湍流结构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被引量:27
2008年
以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1963—2002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模拟,重点分析该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模拟性能以及降水模拟改进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对中国夏季雨带分布的模拟明显优于控制试验(单独的大气模式),对长江流域以及华南降水的模拟性能改进尤为明显,同时耦合模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刻画中国东部地区汛期雨带的移动。对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发现,耦合模式模拟的1963—2002年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率与观测吻合,模拟的夏季长江流域降水与观测降水相关系数达到0.48,模拟的华南夏季降水与观测的相关系数达到0.61,而控制试验结果与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对中国东部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近海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用给定海温驱动的大气模式,并不能正确模拟出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海温的关系,而耦合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长江流域与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黑潮区海温的关系,与GISST(全球海冰和海表温度)和观测降水相关关系一致。对水汽输送通量的分析发现,控制试验模拟的水汽输送路径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相比差别较大,耦合模式模拟的来自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强度和路径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一致,提高了耦合模式对水汽输送的模拟能力,从而改善了模式对华南以及长江流域降水的模拟。
姚素香张耀存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降水水汽输送海温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对华北地区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模拟
为了检验区域海气耦合模式 RegCM3-POM 对华北地区夏季天气气候的模拟能力,本文利用该耦合模式40 年的模拟结果,计算了华北地区夏季各高度层大气水汽含量、经向和纬向水汽输送量,以及华北各边界大气水汽输送的气候平均收...
谢坤任雪娟张耀存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大气水汽含量
文献传递
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以及对我国夏季季风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RIEMS2.0,以及利用该模式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979年1月到2000年12月的长期积分试验,重点考察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的夏季季风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RIEMS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夏季表面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域温度的年变化;同时模式模拟季平均和月表面大气温度与观测之间偏差大约一般在1-2℃。(2)对于降水来说,RIEMS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东亚地区雨带季节性演变,同时RIEMS2.0模式模拟的雨带演变较RIEMS1.0更加接近观测。(3)RIEMS2.0模式能够模拟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该研究表明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我国区域夏季季风气候模拟研究工作。
熊喆符淙斌延晓冬
未来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08年
使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单向嵌套一个全球模式,对未来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在IPCCSRES A2情景下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南方地区低温日数整体将减少,但在广东和广西北部部分地区连续低温日数有增加现象;降雪日数和连续降雪日数会减少,但在江西等地降雪量将有所增加,同时强降雪事件在江西等地将增多,引起地面最大积雪深度和最大持续积雪日数的增加;湖南和贵州东部地区冻雨日数会减少,而在青藏高原东麓等地冻雨日数会增加。
宋瑞艳高学杰石英张冬峰张喜娃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冷事件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华北夏季大气水汽输送模拟结果的检验及其与单独气候模式的比较分析
本文通过将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40年(1963-2002)的模拟结果,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检验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的...
谢坤任雪娟张耀存姚素香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区域气候模式
文献传递
应用简化生物圈模式(SiB2)模拟通榆地气通量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0年
主要通过对比观测与SiB2模拟的吉林通榆农田和草地样地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CO2通量和气温来检测独立版简化生物圈模式的数值模拟能力。在模拟中,农田和草地代表半干旱区2种典型的地表覆盖类型,它们的全年冠层高度和叶面积指数都处于变化当中,在非生长季地表裸露,而在生长季,冠层高度农田可达2m,草地可达0.8m,对应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可达4.2和2.4。SiB2模型模拟用观测值为初始场,以半小时气象观测为驱动场。对2003年的模拟和观测的比对研究表明:在生长季模式具有很好的模拟小时时间尺度的潜热、感热和CO2通量及地表气温的能力;(2)模式模拟土壤热通量可能偏大;(3)模拟的逐日潜热、感热和CO2通量及地表气温可用合理地反映全年的季节变化。图11表3参23。
延晓冬李慧阳刘飞高志球刘辉志
关键词:SIB2地表通量农田草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