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08B033)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黄芸崔力剑窦玉红王建明陈晨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荧光
  • 5篇荧光猝灭
  • 5篇猝灭
  • 3篇蛋白
  • 3篇牛血清白蛋白
  • 3篇光谱
  • 2篇人血清白
  • 2篇人血清白蛋白
  • 2篇相互作用
  • 2篇活性
  • 2篇灌注
  • 2篇光谱研究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应激

机构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邯郸市第二医...

作者

  • 8篇黄芸
  • 7篇窦玉红
  • 7篇崔力剑
  • 5篇王建明
  • 3篇陈晨
  • 3篇霍坤
  • 2篇王永利
  • 1篇杨文月
  • 1篇焦宁
  • 1篇郝海英
  • 1篇秦芳
  • 1篇裴志萍
  • 1篇詹文红
  • 1篇郝晓娟
  • 1篇赵京梅
  • 1篇李清
  • 1篇朱敏杰
  • 1篇牛文革
  • 1篇孟洁
  • 1篇陈洁

传媒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咖啡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咖啡因(CAF)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非共价结合特征,探讨CAF在血液中的存在方式。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分子光谱技术,确定CAF与HSA相互作用方式、主要作用力类型及热力学参数。结果 CAF通过动态猝灭机制导致HSA荧光猝灭。当作用温度为298K和310K时,CAF与HSA表观结合常数(Kb)分别为3.35×105和9.53×104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3和1.09;二者结合距离为4.76 nm;主要作用力为氢键或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图谱表明色氨酸、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结论 CAF与HSA相互作用并形成超分子化合物,该结合作用是一自发过程。
窦玉红崔力剑黄芸霍坤王建明
关键词:咖啡因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结合位点
贞灵固本片中黄芪甲苷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测定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贞灵固本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SPE-HPLC-ELSD),Agilent-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4∶26),柱温35℃,流速0.8ml.min-1。结果黄芪甲苷在0.272~5.43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2%,RSD为1.5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贞灵固本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窦玉红崔力剑黄芸李清
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黄芪甲苷
黄芩素及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比较研究及葡萄糖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比较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结合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光谱法比较研究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结合作用,并观察葡萄糖对二者与BSA结合的影响。以能量传递原理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二者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以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与BSA间的作用力类型;以同步荧光技术考察黄芩素和黄芩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黄芩素相比,黄芩苷与BSA的结合距离增大,作用强度减弱。葡萄糖能明显增加二者与B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黄芩素与BSA的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黄芩苷为静电引力,从而导致BSA内在荧光静态猝灭。黄芩素和黄芩苷均能使BSA构象发生变化,黄芩素还能使BSA的色氨酸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结论黄芩素分子上糖取代可降低其与BSA之间的结合作用并改变其作用力类型。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明显增加黄芩素和黄芩苷与BSA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
黄芸崔力剑陈晨窦玉红詹文红王永利
关键词:黄芩素黄芩苷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葡萄糖
葛根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只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1)治疗组、葛根素(100,50,25 mg·kg^(-1))治疗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血管45 min后恢复血流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后立即通过ip给药,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完成后,称量体重和肾脏质量并计算肾脏指数,测定血清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含量,PAS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肾脏组织蛋白激酶B(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并计算Bax/Bcl-2;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100,50 mg·kg^(-1))治疗组大鼠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中BUN,SCr,U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葛根素各治疗组肾脏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呈不同程度改善,肾小球细胞凋亡状况呈不同程度好转,均以100 mg·kg^(-1)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葛根素100,50 mg·kg^(-1)治疗组肾小球细胞AI显著降低(P<0.05,P<0.01),肾脏组织中Bax mRNA表达明显下调且Bcl-2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Bax/Bcl-2明显降低(P<0.01),且100 mg·kg^(-1)治疗组AKT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葛根素(100,50 mg·kg^(-1))治疗组大鼠血浆中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且100 mg·kg^(-1)治疗组IL^(-1)β,ICAM^(-1)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
朱敏杰郝海英陈洁赵京梅郝晓娟
关键词:葛根素肾脏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槲皮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探讨葡萄糖对二者结合的影响。方法应用光谱法研究槲皮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双对数方程和能量转移原理计算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的作用力类型;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槲皮苷对HSA构象的影响;观察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影响。结果槲皮苷对H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距离小于7 nm;二者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槲皮苷与HSA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色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葡萄糖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槲皮苷能与HSA结合并改变HSA的构象,生理浓度的葡萄糖可增加槲皮苷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黄芸崔力剑王建明陈晨窦玉红韩冬
关键词:槲皮苷荧光猝灭同步荧光光谱
芦丁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298 K、304 K和310 K)芦丁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光谱特征,明确了芦丁对溶菌酶荧光猝灭的机理,确定了二者作用间结合位点及结合常数,测定了芦丁对溶菌酶活性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芦丁能与溶菌酶发生弱相互作用,该作用是由焓驱动的低温自发反应过程,芦丁通过静态猝灭机制使溶菌酶内源荧光产生猝灭。两者结合位点数接近于1,结合驱动力为氢键或范德华力,298 K时结合距离为4.02 nm。紫外吸收、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均表明芦丁导致溶菌酶构象变得更加紧密。采用比浊法测定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芦丁可能影响溶菌酶活性位点Asp-52所处微环境极性,不利于Asp-52发挥氢键受体的催化作用,使溶菌酶溶菌活性降低。
崔力剑渠玲玲杨文月窦玉红焦宁黄芸
关键词:芦丁溶菌酶构象活性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120只实验用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3.15 mg/kg)预处理组和黄芪(5、10、20 g/kg)预处理组;术前7 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后去夹恢复血流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测定肠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Chiu′s氏评分);检测肠组织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肠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大鼠肠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预处理组大鼠肠系膜病变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其中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Chiu′s氏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10、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NO、CRP、TNF-α、IL-6含量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中黄芪(20 g/kg)预处理组肠组织中GSH-Px活性和血清中T-AOC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cGMP、IL-10含量显著升高且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预处理具有抑制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对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裴志萍牛文革柴静波孟洁
关键词:预处理炎症反应
三消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确定三消草总黄酮(TFT)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确定TFT最佳提取工艺。以Fenton反应、邻苯三酚自氧化和DPPH法检测TFT清除自由基活性,以肝匀浆、脾匀浆脂质过氧化、红细胞膜破裂抑制作用检测其对细胞或细胞器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TFT对·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对·OH引发的肝匀浆、脾匀浆脂质过氧化、红细胞膜破裂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TFT对生物反应体系抗自由基作用强度优于纯化学反应体系。结论 TFT抗氧化活性显著。
崔力剑窦玉红黄芸霍坤王建明
关键词: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硫酸阿托品拮抗次乌头碱毒性的荧光光谱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次乌头碱(H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非共价结合特征,并进一步探讨硫酸阿托品(AT)对HA与BSA结合的影响。方法模拟人体生理pH条件,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技术,确定HA与BSA作用方式、作用力类型及AT对它们结合的影响。结果 HA通过动态猝灭机制导致BSA荧光猝灭。HA与BSA表观结合常数K2b98K=1.10×102、K3b10K=3.18×105L.mol-1,结合位点数n298K=0.59、n310K=1.24;结合距离4.64 nm;主要作用力为疏水力;HA与BSA的结合反应是一个高温自发过程;HA与BSA结合后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疏水性增强。AT使HA与BSA的Kb和n均减小。结论 HA与BSA作用形成一种超分子。AT能降低二者的结合程度,通过减少HA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加快代谢,发挥解毒作用。
崔力剑黄芸霍坤窦玉红陈晨王建明王永利
关键词:次乌头碱硫酸阿托品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毒性拮抗
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酒精对其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在模拟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研究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以及酒精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进行测量。结果其作用机制属于静态猝灭,二者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是一个自发过程,且以静电作用结合为主,酒精的加入使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增加。结论绿原酸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但会受到酒精的影响。
贾昊迪王建明刘宪英房琳琳秦芳颜羽黄芸
关键词:绿原酸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酒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