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3515120014)

作品数:8 被引量:108H指数:7
相关作者:张黎明龙军邢世和毛艳玲于东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3篇降雨
  • 3篇耕地
  • 2篇雨强
  • 2篇土壤类型
  • 2篇土壤有机
  • 2篇侵蚀力
  • 2篇降雨侵蚀
  • 2篇降雨侵蚀力
  • 2篇耕地土壤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类型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雨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碳储量
  • 1篇碳密度
  • 1篇碳源

机构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张黎明
  • 4篇毛艳玲
  • 4篇邢世和
  • 4篇龙军
  • 4篇林金石
  • 4篇史学正
  • 4篇于东升
  • 2篇周碧青
  • 1篇邱龙霞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福建省不同耕地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汇”的贡献差异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农田生态系统无论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的"源"还是"汇",均对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产生重要影响。以我国亚热带地区——福建省不同地理位置的闽侯县、浦城县、同安县和永定县为典型研究区,利用这4个县1982年23 869个样点和2008年12 521个样点实测数据建立的1∶5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数据库,分析了近30年来福建省不同土类、亚类、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有机碳密度变化,并利用尺度上推的方法估算了全省两期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近30年来福建省耕地总体上表现为弱的"碳汇",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分别上升了0.24 kg m-2和4.26 Tg,但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在"碳汇/源"中的贡献程度差异很大。从土壤类型来看,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泥田分别在土类、亚类和土属级别中的"碳汇"贡献最大,有机碳密度分别提高了0.63、0.63和1.25 kg m-2;而滨海盐土、滨海盐土和黄泥砂土则分别在土类、亚类和土属级别中的"碳源"贡献最大,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59、0.59和1.08 kg m-2。从土地利用方式来看,灌溉水田是全省最主要的"碳汇",有机碳密度提高了0.27 kg m-2,而水浇地是全省最主要的"碳源",有机碳密度下降了0.36 kg m-2。因此,在今后的福建省农田土壤有机碳管理政策中应重点考虑有机碳密度下降、面积较大的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效管理。
龙军张黎明毛艳玲邢世和
关键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碳密度碳储量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指标R的建立研究--以江西鹰潭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江西省鹰潭市农田生态系统国家实验站自建气象站1997-2003年的自然降雨观测资料,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计算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不同雨强计算的降雨侵蚀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各年降雨侵蚀力R值总趋势为:I10>I15>I30>I60,说明为了提高鹰潭地区水土流失预报精度,找出一个适合该地区降雨特征的雨强计算降雨侵蚀力是十分必要的。进一步通过对鹰潭地区3种典型类型土壤流失量与降雨侵蚀力密切相关的降雨动能E和雨强I相关分析得出15min最大雨强是该地区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最佳雨强。
张黎明林金石于东升史学正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雨强
复杂地貌类型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被引量:51
2014年
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高效点面拓展模型对揭示土壤属性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貌类型特征在福建省各地级市选取了9个典型县(市、区),利用2008年采集的29 320个样点数据系统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方法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推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典型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7.83 g kg-1,变异系数为37.87%,半方差函数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全省平原或盆地、丘陵和山地分布面积相当的地区(如闽侯县、建瓯市、永定县、涵江区、福鼎市)采用泛克里格法插值的精度较高,山地为主的地区(如大田县)采用简单克里格法插值的精度较高,而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区(如南安市、同安区、漳浦县)采用普通克里格或张力样条函数法插值的精度较高。
龙军张黎明沈金泉周碧青毛艳玲邱龙霞邢世和
关键词:地貌类型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
中国水稻土氮密度变异性的幅度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 491个水稻土剖面数据,研究了行政区幅度(行政大区、省级、地区级)和土壤区幅度(土壤区、土壤带、土区)下水稻土氮密度的变异情况及其对幅度拓展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0-20 cm和0-100 cm土壤平均氮密度为18.7 t.hm^-2和12.4 t.hm^-2,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性总体随幅度拓展而增大。在不同土壤区幅度下,0-20 cm全氮密度组内和组间变异性随研究区幅度的减小而减小;从土壤区到土区尺度,0-100 cm全氮密度组间变异率从250%左右下降至不足50%,而在行政大区和省级尺度时全氮密度的组间变异性没有太大变化,变异率都小于100%,到地级市尺度时,组间变异率又达到了400%,说明同一地区所选择的研究幅度尺度不一样氮密度变异率差异也很大。因此,在今后的水稻土调查采样设计时,根据不同幅度尺度的变异率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布点方式和样点数是十分必要的。
张黎明林金石史学正于东升
关键词:水稻土
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侵蚀量与降雨各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根据江西省鹰潭市红壤生态实验站自建气象站1997—2003年度观测资料和该站装填我国南方主要类型土壤的侵蚀小区土壤流失量实测数据,对降雨各因子与南方不同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径流和雨强因子下,各土壤因子关系可用乘冥函数进行拟合;而在侵蚀性降雨量因子下,各土壤因子关系可用三次函数进行拟合。但由于土壤类型和同一土壤的原始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壤侵蚀量与不同降雨因子的回归方程式差异很大。
张黎明林金石于东升史学正
关键词:土壤侵蚀量径流量降雨量雨强
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以Century、RothC和DNDC模型为例,对这3大模型的模拟原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应加强模型的验证以提高模拟精度,另一方面应与3S技术相结合建立大尺度数据库以扩大模拟范围。
龙军毛艳玲张黎明邢世和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DNDC模型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侵蚀力特征及简易算法研究——以江西省鹰潭地区为例被引量:9
2011年
以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鹰潭市红壤生态试验站自建气象站1997—2003年度观测资料和该站不同类型径流小区的实测数据为例,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自然降雨侵蚀力(R)特征及其初步的简易算法。结果表明,研究区1997—2003年每年降雨过程和降雨侵蚀力的产生主要发生在3—8月。根据R值的"EI30"方法计算出1997—2003年的降雨侵蚀力分别为:7 231.8,12 051.9,3 722.3,6 864.2,4 520.5,6 299.1和5 580.9MJ.mm/(hm2.h.a);降雨侵蚀力呈现出年际变化大,且月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通过分析7a中244次侵蚀性降雨的雨量与侵蚀力的关系以及土壤流失量资料,初步建立了研究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通过检验表明新简易算法在研究区面积分布较广的紫色湿润雏形土上要优于"EI30"经典算法,在黏淀湿润富铁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上与"EI30"经典算法预测精度相差不大,说明该算法可以作为一个通式在研究区推广。
林金石张黎明于东升史学正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土壤流失量
福建省耕地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15年
准确估算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的动态变化能为氮肥优化管理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以位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闽侯县、同安区、武平县和永定县1982年11087个样点及2008年1616个样点建立的1∶5万土壤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尺度上推的方法分析了1982—2008年福建省耕地全氮密度和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福建省耕地土壤氮素富集明显,全氮密度和储量分别上升了0.08 kg/m2和1.22 Tg,但不同土壤类型差异较大,紫色土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和猪肝土土属氮素富集最明显,全氮密度均上升了0.18 kg/m2;赤红壤土类、淹育水稻土亚类和赤土土属氮素损失最多,全氮密度均下降了0.10 kg/m2。水稻土土类、渗育水稻土亚类和黄泥田土属全氮储量增加最多,分别达1.24、0.80 Tg和0.71 Tg;赤红壤土类、赤红壤亚类和灰砂泥田土属下降最多,分别达0.13、0.13 Tg和0.08 Tg。因此,在今后的福建省耕地管理中根据不同土壤类型氮素富集程度合理指导施肥,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氮素流失是十分必要的。
龙军张黎明沈金泉周碧青毛艳玲邢世和
关键词:耕地土壤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