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276)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黄祖瑚邢益平李军韩亚萍杜合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疫苗
  • 4篇肝炎
  • 3篇表面抗原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病毒
  • 2篇免疫应答
  • 2篇抗原
  • 2篇核酸疫苗
  • 2篇肝病
  • 2篇DNA疫苗
  • 2篇表面抗原中蛋...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疫苗
  • 1篇亚群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慢性乙型...
  • 1篇乙肝病毒表面...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邢益平
  • 4篇黄祖瑚
  • 3篇李军
  • 2篇韩亚萍
  • 2篇陈仁芳
  • 2篇杜合娟
  • 1篇何小敏
  • 1篇林燕
  • 1篇王世霞
  • 1篇卢山
  • 1篇赵明丽
  • 1篇何晓敏
  • 1篇董莉
  • 1篇刘雁雁
  • 1篇林艳
  • 1篇刘源
  • 1篇宋培新
  • 1篇刘婷
  • 1篇郭小芙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在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基础上,通过PCR扩增基因修饰法,使MHBs上编码第4、59、146位氨基酸密码子基因由AAT/AAC突变为CAG,从而使AAT/AAC编码的天冬酰胺Asn(N)突变为CAG编码的谷氨酰胺Gln(Q),使得N-糖基化位点NXS、NXT突变为QXS、QXT。构建3株去糖基化核酸疫苗(dG1,去除Asn4处糖基化位点,位于preS2上;dG23,去除Asn59、Asn146处糖基化位点,均位于HBs上;dG123,去除Asn4、Asn59及Asn146位糖基化位点)。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它们在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差异;肌肉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观察MHBs去糖基化对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adr、dG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及上清液中均检测到HBsAg;dG1、dG1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但是上清液中未测到。adr、dG1及dG23免疫BALB/c小鼠后均产生抗-HBs抗体,最高滴度均达到1:102 400;dG123几乎无抗体反应(<1∶200)。结论:Asn4去糖基化导致MHBs向细胞外的分泌障碍,但是对小鼠抗-HBs的产生无影响。Asn59、Asn146两处同时去糖基化对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影响轻微。Asn4、Asn59及Asn 146三处同时去糖基化明显影响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
陈仁芳邢益平林艳何晓敏黄祖瑚卢山
关键词:乙型肝炎MHBSDNA疫苗
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dpv)抗病毒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ADV-dpv 10 mg,每日1次,共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在抗病毒治疗前,与低病毒载量患者相比,高病毒载量患者存在着更为明显的T细胞亚群的失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T细胞亚群失衡呈进行性改善,除CD3+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dpv治疗后HBV-DNA转阴组与未转阴组患者初始T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密切相关,经ADV-dpv抗病毒治疗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
董莉李军韩亚萍刘源宋培新郭小芙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
DNA疫苗预敏蛋白疫苗增强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核酸疫苗预敏,乙型肝炎病毒HBsAg蛋白疫苗增强的免疫对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Transfection TM脂质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简称为adr),及空载体pSW3891(简称vector)体外转染293T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dr,vector的体外表达;动物体内研究选用Balb/c小鼠共18只,每组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3组,即空载体质粒组(vector+vector组)、adr核酸疫苗+HBsAg蛋白疫苗(adr+protein组)、HBsAg蛋白疫苗+HBsAg蛋白疫苗(Protein+Protein组);于第0周肌肉注射法分别以vector、adr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于第4周肌内注射法分别以vector、HBsAg蛋白疫苗、及HBsAg蛋白疫苗免疫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HBsAg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多肽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结果:adr体外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体内研究结果显示:除vector+vector组外,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血清抗-HBs,Protein+Protein组抗-HBs终点滴度比adr+protein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中vector+vector组没有检测到特异性INF-γ分泌的脾细胞,而adr+protein组、Protein+Protein组小鼠均能检出,且adr+protein组特异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protein+protein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预敏,能明显增强Balb/c小鼠对乙型肝炎HBsAg蛋白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赵明丽邢益平黄祖瑚杜合娟王世霞卢山
关键词:核酸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蛋白
密码子优化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密码子优化能否增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根据乙型肝炎病毒(adr亚型)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的氨基酸序列,在不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人工合成了密码子优化的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SW3891中,构建了密码子优化的表达MHBs核酸疫苗(命名为:pSW3891/MHBs/adr/opt,简称opt)。用上述核酸疫苗与表达野生型MHBs核酸疫苗(命名为:pSW3891/MHBs/adr,简称adr)及空载体质粒pSW3891一起瞬时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HBs的表达。采用肌肉注射法,以opt、adr及pSW3891,分别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Bs抗体的滴度,ELISPOT法检测免疫小鼠表面抗原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细胞。结果:opt和adr均可在体外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且opt的蛋白表达量要高于野生型。opt免疫组小鼠特异性抗体滴度和免疫小鼠表面抗原特异性分泌IFN-γ脾细胞数量都要显著的高于adr免疫组小鼠。结论:密码子优化可以增强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在体外的蛋白表达量及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原性。
杜合娟王世霞李军黄祖瑚卢山邢益平
关键词:密码子优化表面抗原核酸疫苗免疫原性
乙肝疫苗接种者和隐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和效应的初步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者和隐性感染康复者血清体外阻断HBV感染作用的差异。方法:雅培ELISA定量测定乙肝疫苗接种应答者和隐性HBV感染康复者血清乙肝表面抗体,再调整到相同含量,分别和HBV预孵育1 h后感染Hep G2细胞,24 h后巢式PCR检测Hep G2细胞中HBV-DNA,评估其阻断效应。结果:同等浓度下,隐性感染康复者和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野生株HBV感染阻断作用无差异,但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变异株无阻断效应,隐性感染康复者对变异株仍有阻断作用,其作用明显弱于野生株。结论:隐性感染康复者血清对野生株和变异株HBV均有阻断作用,而乙肝疫苗接种者血清对变异株无阻断效应,提示新型乙肝疫苗应包含更多抗原成分如前S1/S2抗原,以对HBV变异株产生中和效应,应用多种成分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肝移植后变异株HBV再感染十分重要。
何小敏邢益平陈仁芳林燕韩亚萍刘婷刘雁雁李军黄祖瑚
关键词:HEP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