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08B02)

作品数:4 被引量:121H指数:4
相关作者:朱守彪张培震石耀霖王秋月刘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3篇动力学
  • 2篇断层
  • 2篇盆地
  • 2篇强震
  • 2篇强震孕育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华北盆地
  • 2篇集集地震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动力学成因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应变率
  • 1篇应变率场
  • 1篇应力积累
  • 1篇有限元
  • 1篇余震
  • 1篇余震序列
  • 1篇孕震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朱守彪
  • 2篇张培震
  • 2篇王秋月
  • 2篇刘杨
  • 1篇石耀霖
  • 1篇缪淼
  • 1篇赵晓燕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比较研究
1999年9月21日发生在台湾集集的M_W7.6地震是20世纪台湾岛内破坏性最大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县的M_S8.0地震是21世纪初影响中国大陆最大的地震。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上。龙...
刘杨朱守彪
文献传递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强震活跃区通常出现在地壳变形剧烈的地区.但是,华北盆地地壳变形速率小,而破坏性强震却十分频繁.文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盆地发震断层下方可能存在的速度异常体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无论这个异常区是低速异常还是高速异常,在水平构造力的作用下(无论是挤压还是引张力作用),应力及应变能密度都在空间某些区域积聚.根据本文的工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物理机制如下:华北克拉通在减薄、破坏过程中,浸入的岩浆或上涌的地幔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成为低速异常体.当断裂带下面存在这种低速异常体时,水平向构造力的作用,会使异常体上方应力集中、应变能积聚.当异常体上方的应力水平达到某种限度,介质发生破坏.在破坏过程中,异常体释放的能量,使断裂带上的应变能集聚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异常体的破坏使断层的闭锁面积减小.随着外部构造应力的持续加载,当发震断层上的应力及能量积累达到一定极限,断层产生错动,发生强震.同时,文中结果还显示,断层在从闭锁、积累能量到解锁、发生强震的过程中,其下方的低速异常体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朱守彪张培震石耀霖
关键词:发震断层应力积累孕震机理华北盆地
1999年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地应变率场的分布及其动力学成因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集集地震震前(1990—1995年)及震后(2003—2005年)的GPS观测资料,对台湾及附近地区的地应变率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集集地震前后,台湾地区的应变率场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最大主压应变率的最大值位于台湾东部的海岸山脉地区,方向与台湾岛倾斜相交;主压应变由东向西迅速衰减,在中央山脉地区主压应变率小于主张应变率,呈现拉张的应变状态;在台湾西部平原主压应变率很小。同时,计算的主应变率方位与台湾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中的P、T轴方向基本一致。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分布在海岸山脉地区,该地区面膨胀为负,其数值在整个台湾地区为最大;但沿着中央山脉的南北两侧面膨胀率为正值。这些计算结果说明海岸山脉地区是台湾与吕宋弧碰撞的中心地带,碰撞后物质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逃逸。集集地震4年后的2003—2005年,最大剪应变率在主震及余震区比震前明显增大,这可能是地震后震源区介质物性变化造成的;同时也说明在这些地区介质还没有完全恢复到主震前的状态。
朱守彪赵晓燕刘杨缪淼
关键词:应变率集集地震
库水载荷对水库触发地震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库水载荷产生的应力场及其在断层面上引起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通过计算发现,库水载荷的加载位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有重要的影响:当库水加载于断层正上方或断层上盘时,对正断层型的地震有促进作用,对逆断层型的地震有抑制作用。但是,当库水载荷作用于断层的下盘时,对于倾角较大的正断层与逆断层地震,库水都起抑制作用;而对倾角很小的断层起促进作用,但不会产生很强的水库地震。
王秋月朱守彪
关键词:水库地震有限元断层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发生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91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机制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文中利用黏弹性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方法,考虑重力作用,对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力场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应力在空间由分散分布逐渐向龙门山及周边地区转移集中.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计算分析,初步认为汶川地震孕育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如下:青藏高原的物质东流在向东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稳定的四川盆地的阻挡,一部分东流物质在川西地区囤积,造成龙门山隆升;高角度(50°-70°)、犁状的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正应力随着川西高原向东运动而不断增大,导致该断层的闭锁性逐步加强,并且分布在断层附近的变质杂岩为存贮高密度弹性应变能提供物质保障.但另一方面随着青藏高原较柔软的下地壳物质的不断向东运动,囤积的东流物质对龙门山断裂带上盘的推挤作用会不断加强,从而导致断裂带上剪应力越来越大;当剪应力超过摩擦强度时,断层解锁产生滑动,发生地震.模拟结果还表明龙门山断层面上的摩擦系数较高,断裂带上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约为3163年,这与其他资料结果有一致性.
朱守彪张培震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汶川地震
库水载荷对水库触发地震的机制研究
以发电、防洪及灌溉等为目的的大型人工水库已经在全球广泛兴建。水库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改变了周边环境,甚至诱发地震。自从Carder在1945年指出人工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以来,水库触发地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发现。1962...
王秋月朱守彪
文献传递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华北盆地位于中国大陆北部,地处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南以广饶—聊城断裂为界与鲁西隆起相邻,东与渤海湾相接。华北盆地远离大陆活动边界带及板块俯冲带。地质调查及GPS观测结果均表明,华北盆地相对于中国大陆西部而言,主要断裂带...
朱守彪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