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5011-44011)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昌红周裕锴张艮阮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诗话
  • 2篇宋代
  • 2篇禅宗
  • 2篇文学
  • 2篇论诗
  • 2篇佛教
  • 1篇代文
  • 1篇道教
  • 1篇叙录
  • 1篇严羽诗学
  • 1篇音节
  • 1篇喻意
  • 1篇元史
  • 1篇哲学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真谛
  • 1篇知礼
  • 1篇指瑕
  • 1篇散曲
  • 1篇僧诗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张昌红
  • 3篇周裕锴
  • 2篇张艮
  • 1篇阮怡

传媒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新世纪图书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初天台宗僧诗刍论
2012年
一、宋初天台宗诗僧群体勾勒 佛教发展到宋代,除禅宗极为发达以外,天台宗经过宝云义通特别是他的两大弟子法智知礼和慈云遵式的努力,再度中兴,在宋代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在吴越地区。宋代僧诗也非只有禅宗僧人的作品,
张艮
关键词:僧诗宋初佛教发展宋代禅宗知礼
兴趣与音节:略谈严羽诗学中复古倾向的真谛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周裕锴
关键词:《沧浪诗话》音节前后七子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叙录被引量:1
2013年
颂古是参禅者对公案悟境进行诗化表达的一种佛教文学体裁。它源于偈颂,具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想象奇特、意蕴丰富等特点。《禅宗颂古联珠通集》是现存最早的颂古作品总集,汇集了1300多则公案与5700多首颂古,有十卷本、二十一卷本、四十卷本三个版本系统。二十一卷本由明释净戒校补后首次入于《洪武南藏》。该集对于宋元僧诗的辑佚、禅宗公案的阐释以及唐宋语言、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了解宋代文字禅的一个窗口。
张昌红
关键词:禅宗公案叙录
宋诗话中佛禅话头及其喻意(一)——范温《潜溪诗眼》禅语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在宋诗话的作者队伍里,不少人与佛禅有各种瓜葛,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一、被禅宗灯录列为法嗣,如《彦周诗话》的作者许顗,《岁寒堂诗话》的作者张戒。二、自以学佛居士为别号,如《藏海诗话》作者吴可号藏海居士,《竹坡诗话》的作者周紫芝号竹坡居士,《石林诗话》的作者叶梦得号石林居士。
周裕锴
关键词:佛禅《石林诗话》《岁寒堂诗话》禅语
论诗、偈的异同及偈颂的诗化被引量:5
2012年
对于诗与偈的关系,人们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偈是诗,有人认为不是诗,也有人认为部分是诗。唐代僧人拾得曰:"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1]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偈颂的文体属性就有争议了。
张昌红
关键词:诗化哲学研究文学
《全宋诗》指瑕27例被引量:2
2013年
《全宋诗》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编纂、整理,并有众多学者的考订与辑补,但还存在着引文及标点错误、作者小传有误、材料不全、重出、误分、误合、作品所有权归属错误、误辑铭文入诗等缺陷,文章从这些方面指瑕27例,并进行了考订。
张昌红
关键词:全宋诗纠谬补遗
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被引量:3
2013年
元代著名词曲家冯子振的籍贯共有五种说法,即东海说、攸县说、湘乡说、宁乡说、双峰说,而以"攸县说"最为盛行。然据传世文献及冯子振故居、墓地、后裔等佐证材料,可证冯子振籍贯是湘乡县。
张昌红
关键词:冯子振籍贯元史散曲
“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大乘佛教诸经尤其是《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的观念,在北宋中叶以后士大夫习禅的背景下,逐渐向日常生活和审美活动方面渗透。以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为代表,从个人修道体验出发,追求六根通透、一心湛然无染的境界。由此带来三个变化:一是有意混同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之间的界限,尤其是主张眼听、耳观、目诵,从而形成听觉艺术(诗)与视觉艺术(画)相通的全新意识。二是将六根所接触的现象世界升华为心灵境界,将吟诗、作画、焚香、品茶、赏花、尝食诸多活动当作参禅悟道的途径或方式,从而出现诗禅、画禅、香禅、茶禅等宗教精神渗入世俗生活的现象。三是文学创作和理论中的"通感"书写,因"六根互用"的启示而由生理学、心理学层面的自发经验转向哲学、宗教学层面的自觉意识。这三个变化与宋代士大夫的"居士化"分不开。
周裕锴
关键词:通感诗画茶禅
论诗愿下涪翁拜 亦作江西社里人——由《老学庵笔记》之诗话论陆游与江西诗派被引量:5
2012年
陆游晚年所作《老学庵笔记》一书保存了大量论诗的材料,体现了陆游晚年的诗学见解及其与江西诗派在诗学理论上的关系。从中可知,陆游从未脱离江西诗派,一生高度赞同江西诗派的换骨论、法度论、悟入论,并对江西诗派理论既有继承亦有批判改进,江西诗风对陆游的影响贯穿一生。
阮怡
关键词:《老学庵笔记》诗话江西诗派
贺知章交游考论被引量:2
2014年
贺知章为初盛唐之交一位重要诗人,与当时众多一流诗人多有交往,在当时诗坛亦颇有高誉。胡可先教授《贺知章交游考》一文首考出与其交游者54人,而由于史料繁多,加上近年一些墓志的出土,贺知章的交游尚需再作考索。贺知章交游广泛,与其往来者既有朝臣文士,也不乏方外道友。贺知章与江南士人的唱和活动促成了以"吴中四士"为中坚的吴越诗人群的形成,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作了必要的准备。而从贺知章与方外士人的交游,亦可看出当时佛教、道教传播之盛及其对士人与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艮
关键词:吴中四士佛教道教盛唐诗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