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530)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振芳陈惠冯慧玲李春梅雷三忠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定向进化
  • 1篇易错PCR
  • 1篇植酸
  • 1篇植酸酶
  • 1篇生物量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展示
  • 1篇酸酶
  • 1篇物量
  • 1篇吸附剂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力
  • 1篇面包酵母菌
  • 1篇纳米
  • 1篇纳米TIO2
  • 1篇酵母
  • 1篇菌体
  • 1篇活性基团
  • 1篇基团
  • 1篇复合吸附剂

机构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陈惠
  • 2篇吴振芳
  • 1篇李春梅
  • 1篇吴琦
  • 1篇张云松
  • 1篇童冬梅
  • 1篇王显祥
  • 1篇曾民
  • 1篇王仁国
  • 1篇雷三忠
  • 1篇冯慧玲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易错PCR技术提高黑曲霉N25植酸酶活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25的植酸酶基因phyA进行定向进化研究,突变基因产物重组于表达载体pET32a(+)中,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突变体文库,经筛选获得了最佳突变菌株pET32a-phyAep,其植酸酶活力比出发酶提高了41.8%。突变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与野生酶相比,它的热稳定性,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无显著变化。
冯慧玲李春梅吴振芳陈惠
关键词:植酸酶定向进化易错PCR酶活力
面包酵母菌、纳米TiO2及其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性能的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制备粒径在40~80nm的锐钛型纳米TiO2.将制得的纳米TiO2配合面包酵母菌制作复合吸附剂并用于Cu2+的吸附研究,发现复合吸附剂量为5g·L-1,pH≥4.0,吸附时间40min,[Cu2+]=10mg·L-1的条件下,复合吸附剂中纳米TiO2提高了面包酵母菌对Cu2+的吸附率,即面包酵母菌和纳米TiO2对Cu2+的吸附产生了协同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仪器对复合吸附剂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中面包酵母菌与纳米TiO2主要依靠配位键、氢键相互结合,受静电吸引影响较小.同时,复合吸附剂的稳定性及TiO2的负载量与溶液中H+浓度有很大关系.
张云松王仁国王显祥雷三忠童冬梅
关键词:纳米TIO2面包酵母菌复合吸附剂活性基团
蛋白质新功能定向进化研究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蛋白质功能已经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最新进展是利用定向进化策略对自然界蛋白质引入新功能,但由于其决定因素比较复杂,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详细介绍了国外近年发展的蛋白质新功能定向进化研究策略:对传统突变体库构建策略进行改进以及非同源重组改造技术的开发,是早期引入蛋白质新功能的常用手段,利用计算/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相结合引入蛋白质新功能是近年定向进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蛋白质新功能筛选的主要策略。蛋白质新功能的分子进化模型已逐渐成为蛋白质工程改造的新思路。
吴振芳陈惠曾民吴琦
关键词:定向进化噬菌体展示
The comparison of Cu(II)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baker’s yeast, nano-titania and their composite adsorbent被引量:2
2008年
The anatase nano-TiO2 powder, with crystal size between 40 and 80 nm, was prepared by the liquid phase hydrolysis of TiCl4. At the same time, the nano-TiO2 was utilized with the baker’s yeast biomass as a composite adsorbent to adsorb the Cu ions in the artificial aqueous solution.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had a fine adsorption efficiency. The TiO2 in the composite ad- sorbent could cooperate well with baker’s yeast to improve the adsorbing capability of Cu2+ under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s well: a quantity of composite adsorbent of 5 g·L?1, pH≥4.0, an adsorption time of 40 min and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u ions of 10 mg·L?1.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obtain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and a Zeta potential analyzer, revealed that the baker’s yeast and nano-TiO2 produced the composite ad- sorbent through coordination and hydrogen bonds in particular, etc.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and the amount of titania loaded we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ion in the solution.
ZHANG YunSongWANG RenGuoWANG XianXiangLEI SanZhongTONG DongMei
关键词:酵母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