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2)

作品数:84 被引量:876H指数:18
相关作者:郑建初陈留根王子臣盛婧朱利群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5篇还田
  • 19篇水稻
  • 19篇秸秆
  • 18篇秸秆还田
  • 17篇稻田
  • 17篇土壤
  • 16篇养分
  • 15篇小麦
  • 14篇稻麦
  • 11篇氮素
  • 11篇径流
  • 10篇农田
  • 10篇耕作
  • 9篇轮作
  • 8篇沼液
  • 8篇农业
  • 7篇稻麦轮作
  • 7篇碳库
  • 6篇地表径流
  • 6篇增温

机构

  • 69篇江苏省农业科...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6篇江苏省农业环...
  • 7篇江苏沿江地区...
  • 3篇江苏太湖地区...
  • 3篇临沂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江苏省作物栽...
  • 1篇扬州市职业大...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江苏农盛废弃...

作者

  • 40篇郑建初
  • 37篇陈留根
  • 25篇盛婧
  • 25篇王子臣
  • 20篇张岳芳
  • 19篇刘红江
  • 19篇朱利群
  • 15篇郭智
  • 15篇周炜
  • 13篇管永祥
  • 12篇吴昊
  • 12篇孙国峰
  • 10篇胡乃娟
  • 9篇卞新民
  • 9篇顾中言
  • 9篇梁永红
  • 9篇徐广春
  • 9篇许小龙
  • 9篇徐德进
  • 9篇朱普平

传媒

  • 1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1篇江苏农业学报
  • 9篇中国农学会耕...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26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13篇2013
  • 14篇2012
  • 1篇2011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32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植株的钾含量及分布,对比分析了秸秆直接就地还田与收获不还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钾素的携出量、回田量与土壤钾素盈亏量。结果表明,在麦田钾肥施用量为93kg·hm-2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小麦植株返还到土壤中的钾素量高达60.4~146.3kg·hm-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多向农田返还钾素44.6~112.6kg·hm-2。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种植所有品种(系)的土壤钾素均呈现大量盈余状态,其盈余量为65.7~81.3kg·hm-2,占施钾量的70.7%~87.4%。秸秆还田还有利于缩小不同品种(系)种植农田土壤钾素的差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而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间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差异较小。钾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低的土壤盈余量,而钾低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则具有较低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高的土壤盈余量。从土壤可持续发展而言,无论小麦品种(系)钾吸收效率高低,秸秆还田条件下麦田均应大幅减少钾肥施用量。
盛婧刘红江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
关键词:小麦品种秸秆还田钾素养分平衡
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5
2013年
通过2年(2009-2011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及其交互效应对稻麦两熟制农田0~7、7~14和14~21 cm 3个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0~7 cm土层,翻耕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旋耕处理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高于翻耕处理;7~14 cm土层,旋耕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翻耕处理;14~21 cm土层,翻耕处理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翻耕加稻麦两季秸秆均还田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其他各处理.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
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被引量:14
2014年
简要介绍了江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从政策、资金和认识方面分析了江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指出农村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空心化倾向和传承经济文化衰败日益凸显,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技术等来源不多、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够等。并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政府引导、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治理、创新管理和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王子臣
关键词:美丽乡村新农村生态文明
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被引量:21
2013年
调查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出苗均匀性,研究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提高小麦出苗整齐度,降低小麦出苗率以及出苗均匀性;小麦出苗率下降的原因可概括为播种过浅、播种过深、种子霉烂、秸秆阻碍、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等5方面;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分布不均或水分不足,其次是秸秆阻碍;无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影响小麦出苗的首要因素是土壤水分不足或干湿不均,其次是播种过深。
李波魏亚凤季桦汪波熊飞张琛刘建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小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
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因养殖规模小、布局零散、随市场波动大、监督指导成本高、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等,成为畜禽养殖业粪污综合治理的瓶颈,影响着各地农业源污染减排的进一步推进。为破解小型分散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难题,通过调查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困难因素,结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洛阳片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程,分析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环节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政府、养殖户、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种植户在综合治理工程中的定位,以期为建设并保障小型分散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王子臣吴昊姜海盛婧黄红英管永祥郑建初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
不同麦秸还田方式对周年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明确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麦秸还田方式(麦秸旋耕还田、麦秸翻耕还田和麦秸沟埋还田),并以麦秸不还田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年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并对不同麦秸还田方式的生产资料投入和生产过程碳排放及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与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季日均CH4排放,稻麦周年全球增温潜势95%来自稻田CH4排放;(2)在水稻季,农田CH4排放占碳足迹总量比例最大,3种麦秸还田方式中,麦秸沟埋还田处理下碳足迹最小,且能比麦秸旋耕还田处理减少4. 9%;(3)在小麦季,化肥投入造成的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为64. 5%~77. 4%,其次是土壤N2O的排放;(4)从整个稻麦周年轮作系统来看,与麦秸旋耕还田和麦秸翻耕还田处理相比,麦秸沟埋还田处理能分别减少4. 6%和3. 6%的周年碳足迹及8. 7%和4. 9%的周年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因此,对于稻麦轮作地区,采用麦秸沟埋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胡乃娟史航朱利群
关键词:稻麦轮作CH4N2O碳足迹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刘红江郭智郑建初陈留根周炜
关键词:不同栽培技术水稻产量地表径流
稻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养分、碳库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载体。作物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的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对改善农田土壤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粮食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作物秸秆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作物秸秆还田率...
王保君
关键词:稻秆还田方式土壤养分土壤碳库
水稻机械化播栽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机械化播栽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于2011年和2012年在麦秸还田和不还田两种条件下对机械直播、机械栽插、常规手栽3种水稻播栽方式的稻田CH4和N2O排放量和水稻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季CH4和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中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稻季总排放量的76.49%~91.1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N2O累积排放量占稻季总排放量的 33.56%~49.41%.麦秸还田显著提高稻季 CH4总排放量(P〈0.05)、降低 N2O 总排放量(P〉0.05),机械栽插的稻季CH4总排放量较常规手栽略减3.25%~9.50%(P〉0.05),机械直播显著低于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P〈0.05):2011年,麦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较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稻季CH4分别减排15.69%和18.43%,麦秸还田条件下分别减排14.54%和22.66%;2012年,麦秸不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较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稻季CH4分别减排26.63%和32.12%,麦秸还田条件下分别减排30.51%和36.75%.机械直播较常规手栽显著增加稻季N2O总排放量0.16~0.97 kg/hm2(P〈0.05),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的差异不大(P〉0.05).机械直播的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手栽(P〈0.05),减产 8.43%~10.79%,机械栽插较常规手栽产量降低 1.27%~3.49%(P〈0.05).稻季的全球增温潜势主要由排放 CH4产生,麦秸还田显著提高全球增温潜势(P〈0.05),机械直播的全球增温潜势显著小于机械栽插和常规手栽(P〈0.05).麦秸还田条件下,2011年和2012年机械直播的“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较常规手栽分别减少12.02%和28.71%(P〈0.05).上述研究表明,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区采用机械直播有利于减少稻季CH4排放,麦秸还田条件下机械直播替代常规手栽能减少稻田排放CH4和N2O产生的综合温室效应.
张岳芳陈留根张传胜杨洪建盛婧朱普平郑建初
关键词:机械化温室效应移栽直播CH4和N2O排放水稻
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稻叶上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固定农药剂量条件下,综合分析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对农药在水稻片上沉积的影响,为稻田的农药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为示踪剂,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配置3种TEEJET喷嘴TP80050、TP8002、TP8005进行细雾滴、中等雾滴及粗雾滴喷雾,分析农药在倾角为0°、15°、30°、45°、60°、75°、90°水稻叶片上的沉积量随施液量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和助剂四个因素对农药的沉积都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叶片倾角〉施液量〉雾滴大小〉助剂。丽春红-G在稻叶上的最大沉积量随叶片倾角值θ的增大,呈减少趋势。对于细雾滴喷嘴TP80050,丽春红-G的沉积量先随施液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施液量,沉积量减少。对中等雾滴喷嘴TP8002和粗雾滴喷嘴TP8005,施液量20~40 L时,丽春红-G沉积量即达到最大值,加大施液量则减少沉积量。不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丽春红-G沉积量TP8002〉TP8005〉TP80050;高施液量且叶片倾角θ〈45°时,TP80050沉积量最高;θ≥45°时,雾滴大小间无显著差异。添加助剂,低施液量时TP8002沉积量高,高施液量时TP80050沉积量高。施液量、雾滴大小、叶片倾角及助剂4个因素均能影响水稻叶片上的丽春红-G沉积,且存在互作效应。建议田间喷雾时,根据叶片形态、药液表面性质及喷嘴特性科学确定施液量及是否添加助剂。
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顾中言
关键词:农药沉积量喷嘴助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