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70104)

作品数:2 被引量:61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农施炜董树文张岳桥闫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貌面
  • 1篇地震
  • 1篇新构造
  • 1篇坡度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缘
  • 1篇汶川地震
  • 1篇龙门山
  • 1篇龙门山断裂
  • 1篇ARCGIS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杨农
  • 1篇张岳桥
  • 1篇董树文
  • 1篇叶宝莹
  • 1篇施炜
  • 1篇闫鹏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及其对汶川地震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2
2008年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解译、地形起伏度分析和地面调查资料,论述了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地貌格局、新构造演化阶段和活动断裂特征,提出青藏高原东缘不同地块在晚新生代时期有序的向东挤出过程,并划分为4个阶段:中新世早期川滇地块向北东挤出、中新世晚期川滇地块的再次强烈向东挤出、上新世至早中更新世时期川青地块的向东挤出、晚更新世以来最新构造变动阶段,青藏高原东缘地貌边界带也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有规律的迁移过程。基于活动构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现今GPS测量成果,阐述了东昆仑-岷山-龙门山走滑-逆冲断裂系统的运动学特征。根据地震破裂构造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行为,提出了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NW向楔状条块向东运动速度的一半被鲜水河断裂及其北西延伸的构造带所吸收,而龙门山构造带向东运动受阻于四川盆地之下扬子刚性地块,使得龙门山断裂带处在低应变、高应力环境下,因长期应力-应变累积而导致向西陡倾的断裂带突然向东逆冲运动而释放能量。汶川强震发生的深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张岳桥杨农施炜董树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龙门山断裂汶川地震
基于ASTER-G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多级地貌面是贵州及其邻区重要的地貌特征,深入研究其特征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为了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基于ArcGIS及ERDAS软件平台,利用ASTER-GDEM数据对该区坡度等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通过统计,进一步提取出了区内的地貌面,首次提取出了该区层状地貌的准确数值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得到验证,从而为层状地貌的定量化、直观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布有4级地貌面,反映出新生代以来,该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抬升,经历了3次以上的抬升-停滞活动周期,各次抬升的幅度为300~500 m左右,并且现在仍处于抬升期。
闫鹏杨农叶宝莹
关键词:ARCGIS坡度地貌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