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TY005)

作品数:15 被引量:327H指数:9
相关作者:万义白晋湘杨海晨徐泉森王健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沙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体育
  • 8篇传统体育
  • 5篇文化
  • 5篇民族传统
  • 5篇民族传统体育
  • 4篇文化生态
  • 4篇化生
  • 4篇村落
  • 2篇人类学
  • 2篇人类学阐释
  • 2篇少数民族传统
  • 2篇少数民族传统...
  • 2篇体育人类学
  • 2篇武术
  • 2篇苗族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侗族
  • 1篇研究范式

机构

  • 13篇吉首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职业技术...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长沙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万义
  • 5篇白晋湘
  • 4篇徐泉森
  • 4篇杨海晨
  • 2篇龙佩林
  • 2篇王健
  • 1篇刘卫华
  • 1篇胡小明
  • 1篇李良桃
  • 1篇沈柳红
  • 1篇王文斌
  • 1篇赵芳
  • 1篇王斌
  • 1篇刘凯华
  • 1篇宋彩珍
  • 1篇李玉文
  • 1篇胡建文
  • 1篇王涛
  • 1篇陈宁

传媒

  • 6篇体育科学
  • 2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体育科技
  • 1篇体育学刊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体育成人教育...
  • 1篇河北体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7
2010年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形态的活动形式。侗族"舞春牛"的文化生态变迁,是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侗族"舞春牛"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与国家的民族政策、文化政策、体育政策等息息相关。
万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侗族文化生态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被引量:47
2011年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调查个案,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的思路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才是解决这些瓶颈的根本之道。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经济发展、村落政治建设、村落先进文化之间,3个"双赢"局面的形成是村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和目标。
万义
关键词:村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蹴球文化解读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蹴球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蹴球的比赛用球、比赛场地以及规则战术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兵家思想、圆文化和儒家思想。蹴球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载体,还是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高度浓缩,同时传统文化又是蹴球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
徐泉森白晋湘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蹴球体育文化
工具的展演与逻辑:村落女性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人类学阐释——湘西三村女性群体的口述历史与话语解构被引量:38
2014年
采取单独或集体约谈的无结构访谈方式,对湘西三村女性群体体育参与的目标、情境、规范等进行深度访谈,并对采集的口述历史资料进行话语解构和文化诠释。研究结果表明,村落女性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是具有功利性的工具理性行为,主要源于地方政府的干部行为,女性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逐渐被唤起,其效果推动着村落女性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集体展演。理想中的国家与民众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建构和塑造的逻辑关系。因此,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应该从"政府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转型,人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应该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
万义杨海晨刘凯华宋彩珍刘卫华
关键词:村落女性口述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被引量:26
2012年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杨海晨王斌胡小明赵芳沈柳红陈宁李良桃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跨文化比较
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湘西大兴寨苗族抢狮习俗为例被引量:65
2012年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抢狮习俗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加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计方式、民间社会组织、社会性别、文化传承模式等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白晋湘
关键词: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建构
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身体运动文化形成的文化生态学分析——东巴跳与达巴跳的田野调查报告被引量:28
2014年
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与田野调查方法,比较东巴跳与达巴跳的文化生态结构,并对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身体运动文化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在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以身体肢体动作与神灵沟通,藉此畏神敬神、祛灾祈福,是身体运动文化形成的最初动力;祭祀神灵仪式中幻化鬼神的祭神舞,图腾崇拜仪式中模仿动物的象形舞,驱鬼辟邪仪式中镇鬼消灾的法器舞,涵化了身体运动文化的内容习得;原始宗教强大而稳定的宗教场域,促进了身体运动文化的传承发展;传统社会结构里,原始宗教中的身体运动表达,具有慰藉群体身心,调整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张力,维持社会秩序,维护阶层利益,稳定社会结构等功能。
万义王健龙佩林白晋湘杨海晨王涛
关键词:纳西族摩梭人文化生态
祁家通背拳的技击特点与价值功能研究
2010年
通过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后发现,祁家通背拳是一门非常注重技击实战的优秀传统拳术,其实战技击有着严、长、准、变、连的特点。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有着强身祛病、自卫防身、教育、促进和谐农村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些研究为祁家通背拳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徐泉森
关键词:技击特点
村落族群关系变迁中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研究——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的田野调查报告被引量:15
2014年
采用族群关系视角和质的研究范式,对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进行田野调查,分析村落族群关系对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影响,归纳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村落社会结构调整和族群关系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最初的部落识别、血缘纽带、润滑矛盾、自我认同、符号媒介等,衍生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安全阀、文化认同、经济增长、社会调适等社会功能。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生计方式、民族政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村实体,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建立民俗博物馆等方式,促进族群关系与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
万义王健龙佩林白晋湘杨海晨
关键词:村落传统体育社会功能长鼓舞村寨旅游
湘西武术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民族学与文化学为视角,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结构分析法,借助相关的地域武术文化科研成果,对湘西武术的文化形态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研究。认为附魁性、封闭性是湘西武术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湘西武术文化的形成与湘西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崇武尚勇的民风以及土家族、苗族在历史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有直接关系。
徐泉森秦可国
关键词:武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