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3900018)

作品数:24 被引量:944H指数:18
相关作者:邓晋福肖庆辉邱瑞照刘翠苏尚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花岗岩
  • 8篇岩石
  • 7篇造山带
  • 5篇山带
  • 4篇岩浆
  • 4篇岩类
  • 4篇同位素
  • 4篇花岗岩类
  • 3篇东昆仑
  • 3篇东昆仑造山带
  • 3篇岩石圈
  • 3篇燕山期
  • 3篇昆仑造山带
  • 2篇地壳生长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岩浆混合
  • 2篇岩浆混合作用
  • 2篇岩石学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宜昌地质矿产...
  • 5篇国土资源部信...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安徽省地质调...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13篇邓晋福
  • 9篇邱瑞照
  • 9篇肖庆辉
  • 7篇刘翠
  • 6篇周肃
  • 6篇苏尚国
  • 5篇莫宣学
  • 5篇罗照华
  • 5篇吴宗絮
  • 4篇赵国春
  • 3篇赵欣
  • 3篇洪大卫
  • 3篇喻学惠
  • 3篇李述为
  • 3篇李廷栋
  • 3篇赵海玲
  • 3篇汪雄武
  • 3篇王涛
  • 2篇童英
  • 2篇谌宏伟

传媒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5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球学报
  • 2篇矿床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华东地质学院...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关系的讨论被引量:60
2010年
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消减有关,近年来作者从岩石圈-软流层深部地质过程审视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问题发现,中国东部中生代早期(三叠纪至侏罗纪)岩石圈演化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消减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可能是一种源自中国东部周边东亚洋盆系的一些洋盆向中国东部大陆俯冲消减碰撞造山以及由它们引发的中国东部大陆内的软流层上涌的深部地质作用联合作用的结果。软流层上涌作用自始至终控制着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与软流层之间以及壳幔之间的层圈拆离,底侵作用以及岩石圈变形缩短、伸展和岩浆活动。
肖庆辉刘勇冯艳芳邱瑞照张昱
关键词:岩石圈演化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被引量:5
2002年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亦可反演造山过程的 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 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邓晋福莫宣学肖庆辉吴宗絮赵海玲罗照华苏尚国汪洋刘翠赵国春邱瑞照
关键词:造山过程PTT轨迹变质作用岩浆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世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中包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Sr同位素初始值ISr变化于0.70144~0...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
关键词:花岗岩成因岩浆混合作用同位素东昆仑
文献传递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被引量:63
2003年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包裹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 ,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 ;Sr同位素初始值 (ISr)变化于 0 .70 14 4~ 0 .70 972之间 ,暗示幔源成因 ;εNd值变化于 - 4 .4 9939~ - 9.192 5 8之间 ,具壳源成因特点 ;Nd同位素模式年龄 (tDM)在 1.38~ 1.76 1Ga之间 ,与中元古代变质岩相当 ;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 7.8~ 9.5 ,表明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岩石的同位素组成 ,结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 ,表明花岗岩浆主要起源于地壳 ,但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曾发生过混合作用 。
刘成东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谌宏伟李述为赵欣
关键词:花岗岩成因岩浆混合作用同位素东昆仑
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的某些重大进展被引量:27
2002年
对 2 0世纪 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I型 /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 /钛铁矿系列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 ,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即从以个别岩体、岩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 。
涂绍雄汪雄武
关键词:花岗岩类
西华山钨矿床中熔融包裹体的初步研究与矿床成因探讨被引量:29
2002年
过去一直认为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是高中温热液充填而成。研究发现 ,在黑钨矿石英脉的绿柱石中存在与流体 (气液 )包裹体共生的流体 -熔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 ,表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 -热液过渡性流体。
常海亮黄惠兰
关键词:绿柱石熔融包裹体
湖南香花岭矿田花岗岩成岩成矿物质来源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报道香花岭矿田花岗岩类岩石及矿石的Sm-Nd同位素组成及其ε(Nd)t、T2DM值、fANd特征值。与一般壳源花岗岩和基底岩石相比,本区花岗岩类岩石、矿石都具有较高的ε(Nd)t值和较低的T2DM值,反映了成岩成矿过程中有幔源物质涌入。Nd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本区花岗岩成岩成矿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层重熔,反映了在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地幔对新增地壳的垂向添加生长方式;地幔对本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具有重要贡献。
邱瑞照邓晋福蔡志勇周肃常海亮杜绍华
关键词:花岗岩ND同位素特征
南岭某些钨锡铍矿床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使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了南岭三个典型钨锡铍矿床的水晶、绿柱石、锡石和香花石中单个流体包裹体气、液相的成分,除H2O外,气、液相中均含有大量的CO2,烃类普遍存在,其中以丙烯最重要。南岭W-Sn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花岗质岩浆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不混溶的流体分离形成的。在成矿晚期,围岩热接触变质释放出的N2连同循环的大气水进入成矿流体。
王晓地刘家齐汪雄武
关键词:单个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
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6
2003年
野外地质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东昆仑造山带存在大量后造山期花岗岩。在此基础上 ,对其重要地段的典型样品进行了4 0 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分别得到 14 2 .14± 1.98Ma ,2 0 7.3 5± 0 .86Ma和 2 2 3 .6± 1.3Ma三个坪年龄。结果表明 ,本地区印支末期已经进入后造山作用阶段 ,该阶段延续时间可能较长 ,一直延续到燕山期———典型的陆内碰撞时期。本文从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角度对本区酸性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和时限进行了制约。
刘成东周肃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地球化学东昆仑
燕山造山带燕山期构造叠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被引量:62
2005年
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燕山期造山作用的两个主要特征。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别是同构造侵入杂岩体和火山岩盆地的展布与同期变形带的走向(和构造指向)具有很强相关性。本文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及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等的共同约束,讨论华北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叠加、构造应力场转换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发育的“花边状”的褶皱和被褶皱的逆冲推覆带等,是多幕挤压变形叠加的记录。早侏罗世晚期(J31 )、中侏罗世晚期(J32 )、晚侏罗世中期(J23 )、晚侏罗世晚期(J33 )和早白垩世早期(K11 )5期不同方向展布的火成岩对应方向不同的收缩构造,提出早白垩世早期(K11 )本区可能存在区域北西向挤压构造及该期华北地区总体仍处于收缩构造环境的认识。华北燕山造山带是在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上扬(斯克)—楚科奇(斯克) (Verkhoyano-Chukotsk)造山带,伊泽奈崎(Izanagi)洋俯冲带和特提斯洋俯冲带4个边界会聚大背景中形成和演化的。
邓晋福赵国春苏尚国刘翠陈亦寒李芳凝赵兴国
关键词:燕山造山带北西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