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563)
-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春阳徐永豪陈腊梅苏英胡勤峰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念珠菌临床株氟康唑敏感性试验与ERG11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筛查临床菌株的ERG11突变,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采用微量稀释法和药敏纸片法体外测定试验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段扩增ERG11基因的第295~777 bp(483 bp)、第723~1204 bp(482 bp)和第1179~1667 bp(489 bp)等3个片段,并测序。结果共收集念珠菌80株,分离白念珠菌52株,52株白念珠菌均为敏感株。经测序的5株敏感白念珠菌ERG11基因共出现19处突变,其中14处为同义突变,其余5处错义突变(T495A、A530C、G640A、A945C、G1609A)分别可引起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酶的下列氨基酸改变:D116E、K128T、E165K、E266D、V488I。结论白念珠菌临床株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E165K和V488I可能与耐药无关。
- 徐永豪李春阳陈腊梅胡勤峰
-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氟康唑突变ERG11
- 白念珠菌磷脂酶表达水平与氟康唑耐药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毒力因子磷脂酶B1与耐药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各15株,提取白念珠菌总RNA,应用RT-PCR检测比较其耐药株与敏感株磷脂酶B1mRNA的表达.盐析法提取白念珠菌耐药株与敏感株胞外蛋白,P0013B放射免疫沉淀分析(RIPA)裂解液(强)裂解提取细胞内蛋白质,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比较胞内和胞外耐药株和敏感株磷脂酶B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耐药株和敏感株磷脂酶B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73±0.1090和0.2653±0.0935,耐药株磷脂酶B1mRNA的表达强于敏感株(t=2.452,P<0.05).耐药株和敏感株胞内磷脂酶B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145±0.2773和0.1825±0.1831,胞外磷脂酶B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720±0.2194和0.0688±0.0631,耐药株胞内磷脂酶B1和细胞外分泌的磷脂酶B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敏感株(t=2.703、3.443,P值均<0.05).结论 白念珠菌耐药株毒力因子磷脂酶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敏感株.白念珠菌磷脂酶表达水平与耐药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 苏英李春阳
- 关键词:白念珠菌磷脂酶耐药MRNA
- 耐氟康唑白念珠菌临床株ERG11基因突变检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筛查耐氟康唑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柯玛嘉显色培养基和25S rDNA转座内含子保守区分型方法,收集鉴定白念珠菌临床株。联用微量稀释法和Roseo药敏纸片扩散法体外测定试验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ERG11序列明确的白念珠菌标准耐药株ATCC 76615-19和达令顿株为质控,以标准敏感株C1b和临床敏感株02928为对照,分3段扩增临床耐药株ERG11基因并测序。结果获得15株A型白念珠菌临床耐药株。ERG11基因测序共发现16处同义突变和11处错义突变。质控株突变与既往报道一致。敏感株共出现9处同义突变和3处错义突变G640A(E165K)、A945C(E266D)、G1609A/G(V488I)。耐药临床株中的14株均出现2处共有的错义突变G487T(A114S)和T916C(Y257H),不伴其他突变;另1株出现8处同义突变和4处错义突变,T541C(Y132H)、T495A(D116E)、A530C(K128T)、T1493A(F449Y),其中T1493A(F449Y)未见报道。结论不同来源的白念珠菌临床耐药株集中发生G487T(A114S)和T916C(Y257H)突变,暗示这2处突变极可能参与菌株耐药。耐药株可以发生T1493A(F449Y)突变。
- 徐永豪陈腊梅李春阳
- 关键词:氟康唑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氧化还原酶类突变
- 外阴阴道白念珠菌氟康唑敏感株与耐药株型别分布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离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白念珠菌临床株,比较氟康唑敏感株组和耐药株组的A、B、C型别分布。方法:收集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用柯玛嘉显色培养基初步鉴定并分纯其中的白念珠菌临床株。联用微量稀释法和药敏纸片法体外测定菌株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别各取15株敏感株和耐药株,扩增其25SrDNA转座内含子保守序列,鉴定分型。结果:15株敏感株包括9株A型、5株B型和1株C型;15株耐药株全部为A型。敏感株组和耐药株组间的A、B、C型别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耐药白念珠菌以A型为主,白念珠菌耐药性形成与型别相关。
- 徐永豪陈腊梅李春阳
- 关键词:白念珠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氟康唑
- 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与基因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 苏英李春阳
- 关键词:念珠菌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基因型
- DNA芯片鉴定念珠菌种和氟康唑耐药基因ERG11突变
- 2009年
- 目的建立DNA芯片技术鉴定念珠菌种和氟康唑耐药基因ERG11突变。方法根据6种常见念珠菌内转录间隔(ITS2)区种特异性序列和白念珠菌ERG11基因中已证实可导致对氟康唑耐药的6种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DNA芯片,鉴定12条50bp的念珠菌种特异性序列和ERG11突变序列及34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29株,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各1株)。结果①芯片正确鉴定12条人工合成序列;②正确鉴定34株试验菌株的菌种;③正确鉴定29株白念珠菌ERG11基因中可致耐药的已知突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用DNA芯片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白念珠菌ERG11突变筛查,结果可靠。
- 徐永豪王克玉李颖陈腊梅苏英孙青李春阳
- 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念珠菌属DNA突变分析ERG11基因
- 耐唑类药白念珠菌ERG11基因点突变被引量:8
- 2006年
- ERG11是唑类抗真菌药对白念珠菌作用靶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14DM)的编码基因,ERG11基因的有义突变会使靶酶发生氨基酸置换,影响酶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是导致菌株耐药的原因之一。14DM具有特定的空间构型,突变所处的位置决定能否导致菌株耐药,已发现的60余种ERG11点突变里面,仅有数种被实验证实可致耐药。
- 徐永豪李春阳
- 关键词:白念珠菌ERG11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