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0604)

作品数:16 被引量:155H指数:7
相关作者:肖天黄邦钦张武昌陈纪新朱开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多样性
  • 2篇砂壳纤毛虫
  • 2篇生态功能
  • 2篇水华
  • 2篇纤毛
  • 2篇纤毛虫
  • 2篇毛虫
  • 2篇聚磷
  • 2篇聚磷菌
  • 2篇MESO-S...
  • 2篇TINTIN...
  • 1篇单胞藻
  • 1篇盐单胞菌
  • 1篇盐单胞菌属
  • 1篇羊肚菌
  • 1篇植物
  • 1篇中尺度
  • 1篇上升流
  • 1篇生理研究
  • 1篇生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厦门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肖天
  • 5篇黄邦钦
  • 3篇张武昌
  • 2篇陈纪新
  • 2篇李洪波
  • 2篇谷体华
  • 2篇任世英
  • 2篇王子峰
  • 2篇朱开玲
  • 2篇王丹
  • 1篇岳海东
  • 1篇潘科
  • 1篇王玉衡
  • 1篇高绪敏
  • 1篇李少菁
  • 1篇王克
  • 1篇李捷
  • 1篇林施泉
  • 1篇邓兵
  • 1篇洪华生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
  • 3篇高技术通讯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Chines...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09
  • 8篇2008
  • 3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被引量:26
2009年
小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有多少能量通过小型浮游动物传递到桡足类,从而比较沿"浮游植物→中型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细菌→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两条食物链到达中型浮游动物的能流大小。为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研究各个能流路径的传递效率,即能量在各个营养级(初级生产——小型浮游动物,细菌生产——小型浮游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率,小型浮游动物——中型浮游动物)的传递效率。综述了国内外对上述营养级传递效率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的比例平均为每天60%~75%,大大高于桡足类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每天10%。海洋浮游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相当于初级生产力的30%。其中80%~180%被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小型浮游动物的毛生长率为30%~40%,生产力是初级生产力的21%~34%。在西班牙西北部沿海,桡足类每天摄食2%~51%小型浮游动物生产力。因此,桡足类通过微食物网摄食的能量是初级生产力的0.4%~17%,与桡足类摄食初级生产的10%处于同一量级。不考虑碎屑提供的能流,小型浮游动物对桡足类饵料的贡献为20%以上,甚至可高达50%。
张武昌张翠霞肖天
关键词:小型浮游动物
几种海藻表面附着细菌的分离及其gyrB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TCBS培养基从三种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海带苗(Laminaria japonica)和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表面共分离得到10株细菌。生理生化试验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细菌都属于弧菌(Vibrio)。基于gyr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菌株L5、L6、P7、P8、P10、P11、P12与Vibrio splendid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相似性为97.5-100%。菌株L4、P9与Vibrio cyclitrophicus属于同一分支,序列间完全一致。菌株U3在系统发生树上独立构成一个分支。本文结果表明不同海藻表面的附着细菌组成也不相同,具有一定的海藻特异性。
王子峰李洪波逄少军岳海东肖天
关键词:海藻系统发生树
黄海两种典型硅藻的磷胁迫生理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在实验室批次培养条件下,研究黄海两种浮游植物优势种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在低磷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环境中不同形态磷浓度的变化以及磷饥饿状态下浮游植物的营养吸收动力学和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结果表明,玛氏骨条藻在磷胁迫情况下可利用自身较高的吸收速率和较小的细胞体积有效摄取环境中的无机磷快速生长并取得优势,而旋链角毛藻在无机磷的利用上并无优势,其比玛氏骨条藻需要更多的细胞颗粒磷去维持细胞活性,而且更容易诱导碱性磷酸酶分解利用有机磷,推测在有机磷丰富的环境下旋链角毛藻会在二者竞争中取得优势。这些生理特性有可能是二者在黄海季节性水华发生过程中大量存在的原因。
王丹黄春秀黄邦钦谷体华黄秋柳欣杨听林
关键词:磷胁迫碱性磷酸酶硅藻水华
海洋聚磷菌中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以海洋聚磷茵 Halomonas YSR-3的总 DNA 为模板,用 PCR 法扩增核苷二磷酸激酶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 pGM-T 载体,转化 Escherichia coli TOP10菌株,经蓝白斑筛选、菌落 PCR 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后对序列进行 Blast 比对分析。得到的基因序列长度为420 bp,翻译后的序列与 Loktanella yestfoldensisSKA53,Jannaschia sp.CCS1,Roseobacter sp.CCS2的核苷二磷酸激酶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9%,86%,85%。
任世英肖天
关键词:盐单胞菌属聚磷菌
海洋聚磷菌Halomonas YSR-3的除磷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用改变培养条件的方法对海洋聚磷菌 Halomonas YSR-3的生长和除磷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磷培养时,该菌菌体不能生长;用磷酸钾盐作为磷源时,菌体生长较好,形成多聚磷酸盐的菌体比例较高;较适合 YSR-3菌体生长和多聚磷酸盐形成的磷源是 KH_2PO_4,较适磷浓度为1 mmol/L。pH 的变化影响菌株的生长、多聚磷酸盐形成和除磷效果。pH 值为5时,菌体的数量几乎不增加(ΔOD_(480)为0.013),体内多聚磷酸盐和培养基中磷含量变化不大;pH 值为6、7和8时,菌体生长良好(ΔOD_(480)分别为1.529、1.539和1.497),95%以上的菌体内形成多聚磷酸盐,培养基中磷含量明显下降。YSR-3在不同培养基中除磷量和除磷率不同。在高磷培养基中除磷量为0.7 mmoL/L(磷含量由1.84mmoL/L 降到1.14 mmoL/L),除磷率为37.5%;在低磷培养基中除磷量为0.02 mmol/L(磷含量由0.028 mmol/L 降到0.008 mmol/L),除磷率为72.2%。
任世英张宇红张武昌肖天
关键词:聚磷菌
长江口2005年4个航次中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了2005年4个季度用浅海III型网在长江口40个站位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发现砂壳纤毛虫11种:Codonellopsis ostenfeldi,C.parva,Eutintinnus tenuis,Favella panamensis,Leprotintinnus nordqvisti,Leprotintinnus sp.,Tintinnopsis japonica,T.karajacensis,T.mortensenii,T.radix,T.schotti。Leprotintinnus sp.,最大丰度可达32400个/m3,有的种的最大丰度不足200个/m3,如Codonellopsis parva,E.tenuis和T.mortensenii。冬季T.japonica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Leprotintinnus sp.在春、夏、秋季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其他种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在4个季度长江口内都没有发现砂壳纤毛虫。
张武昌王克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长江口
黄海微食物环生态模型的建立与校验
2012年
细菌降解有机物又由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回到主食物链的微食物循环被认为是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主食物链的必要补充,而对该作用的认识需要模型量化。本研究在已有黄海浮游生态系统模型基础上,增加微食物环过程(打开已有模型中营养物质转化的隐形参数关系,建立异养细菌与有机物和浮游动物之间的能量流动联系),考虑黄海营养状况,建立了1个基于磷、硅循环,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小型和大型)、浮游动物(小型、大型和捕食性)生物量、磷营养盐浓度(磷酸盐、溶解态有机磷和颗粒态有机磷)及硅营养盐浓度(硅酸和生物硅)共11个生态变量的二维微食物环生态模型。在普林斯顿海洋模型模拟的黄海气候态天平均二维温度场和流场的驱动下,以该模型模拟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分析了食物网能量流动关系,其结果符合黄海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模拟的溶解有机磷浓度、颗粒有机磷浓度、细菌生物量等与相关文献观测中结果相比在合理范围内或变化一致,证明模型是可信的,可为进一步研究陆架海微食物环作用提供依据。
张力鸥王玉衡魏皓黄邦钦肖天
关键词:微食物环生态模型
几种单胞藻对双刺纺锤水蚤雌体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6种饵料微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小球藻(Chlorella.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ordi-form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雌体繁殖的影响,以探索适合培养双刺纺锤水蚤的藻类。应用解剖镜下计数方法对雌体存活率、产卵率、孵化率、排粪率几个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绿球藻、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明显不适于用作雌体饵料;中肋骨条藻组产卵率最高,亚心形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组的产卵率没有显著差异;亚心形扁藻组的排粪率明显低于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组;摄食三角褐指藻的雌体所产的卵其平均孵化率要显著低于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亚心形扁藻组雌体的产卵率尽管较中肋骨条藻组低,但却保持最高的雌体存活率,而且排粪率也要比中肋骨条藻低得多。综合比较得出结论:6种饵料微藻中,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是两种最适宜培养双刺纺锤水蚤雌体的优良饵料,二者混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张展孙松李捷陶振铖
关键词:单胞藻繁殖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62
2006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研究了东海与南海北部典型断面浮游植物的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软件估算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东海断面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大于南海北部断面。受海水层化结构影响,东海PN断面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上层和下层两种类型,上层以蓝藻为主要优势类群;下层以硅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南海北部S断面浮游植物群落形成近岸与离岸两种类型,近岸以硅藻、隐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离岸以定鞭金藻、蓝藻、原绿球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初步分析了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陈纪新黄邦钦刘媛曹振锐洪华生
关键词:光合色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北部
Wintertime meso-scal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tintinnids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2009年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e large tintinnid species (nominally > 76 μm) is investigated on samples vertically towed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in winters of 2001 to 2004. Nine tintinnid species are recorded: Codonellopsis morchella, Stenosemella pacifica, S. steini, Tintinnopsis schotti, T. radix, T. karajacensis, Eutintinnus tenuis, Parafavella sp., Leprotintinnus neriticus, of which C. morchella and T. radix dominated in the warm tongue-shaped zone of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and S. pacifica is the next in abundance.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se tintinnids occur repeatedly in certain spec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张翠霞张武昌肖天吕瑞华孙松宋微波
关键词:南黄海中尺度黄海暖流羊肚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