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133)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立勇严孙杰沈喜妹黄林晶吴佩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胰岛
  • 5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分泌
  • 4篇脂肪
  • 4篇脂肪酸
  • 4篇TC6
  • 3篇蛋白
  • 3篇游离脂肪
  • 3篇游离脂肪酸
  • 3篇葡萄糖
  • 3篇细胞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葡萄糖激酶
  • 2篇葡萄糖转运
  • 2篇葡萄糖转运蛋...
  • 2篇葡萄糖转运蛋...
  • 2篇吡格列酮
  • 2篇格列酮
  • 2篇非酯化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杨立勇
  • 4篇沈喜妹
  • 4篇严孙杰
  • 2篇吴佩文
  • 2篇黄林晶
  • 1篇方彦玲
  • 1篇刘东晖
  • 1篇侯毅翰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葡萄糖转运蛋白2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是胰岛β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载体,在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GLUT2和葡萄糖激酶被认为是胰岛β细胞内的葡萄糖传感器,从而使体内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强度受血中葡萄糖浓度的调节。本文从GLUT2分子结构与功能、表达调控、与葡萄糖激酶关系、与糖脂毒性的关系和在糖尿病中的作用5个方面加以阐述。
黄林晶杨立勇
关键词:Β细胞胰岛素葡萄糖激酶糖尿病
CXC趋化因子配体10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0年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是由干扰素-γ诱导产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介导Th1型炎症反应。大量的研究表明,CXCL10及其受体参与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了解,而且为临床开发和应用特异性的抗趋化因子(CXCL10)或其受体抗体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奠定了基础。笔者就CXCL10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方彦玲杨立勇
关键词:趋化因子CXCL10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游离脂肪酸对βTc6细胞PDX-1表达及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1(PDX-1)的表达及相应的β细胞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0.25—1.00mmol/L游离脂肪酸干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βTc6细胞24~48h,应用RT—PCR法检测转录因子PDX-1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经0.25~1.00mmol/L游离脂肪酸干预24h,βTc6细胞PDX-1mRNA的转录逐步增加,但随着干预时间进一步延长至48h,PDX-1mRNA的转录逐渐回落,特别是用1.00mmol/L游离脂肪酸干预48h后,βTc6细胞PDX-1mRNA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经过0.50~1.00mmol/L游离脂肪酸24—48h的干预之后,βTc6细胞形态学上呈现凋亡趋势,细胞增殖活力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降低,而0.25mmoL/L游离脂肪酸24h的干预未见此类现象。结论短时间低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干预可介导β细胞转录因子PDX-1的表达上调,对β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能力无明显影响;而长时间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干预则将导致PDX-1mRNA的表达下调,并使β细胞的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受损。
杨立勇侯毅翰沈喜妹严孙杰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胰岛素
GPR40 shRN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稳定转染βTC6细胞系的建立
2010年
目的构建G蛋白偶联受体4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0,GPR40)shRNA表达载体质粒,获得干扰质粒稳定转染的小鼠βTC6细胞系。方法将合成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形成双链,连接入pSilencer4.1-CMVneo表达载体,并测序鉴定。脂质体法把重组质粒转染至βTC6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βTC6细胞系,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GPR40蛋白表达。结果构建了GPR40 shR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地下调了βTC6细胞的GPR40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PR40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GPR40 shRNA的βTC6细胞系。
吴佩文杨立勇沈喜妹严孙杰
关键词:转染
游离脂肪酸对胰岛素瘤细胞系βTc6细胞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表达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βTc6细胞葡萄糖激酶(G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及相应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FFA(0.25、0.50、1.00 mmol/L)干预βTc6细胞24 h,应用逆转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K和GLUT2表达情况,并观察细胞形态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GSIS)的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经过0.25 mmol/L FFA 作用24 h后,未见细胞形态学及GSIS 明显变化,细胞内GK和GLUT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GK对照组0.80±0.12,GLUT2对照组0.72±0.11)比较亦未发生明显改变(均P〉0.05);(2)0.50~1.00 mmol/L FFA 作用24 h之后,βTc6细胞内可见脂滴积聚,细胞团有崩解的趋势,随着浓度的增大,上述现象愈加明显.细胞GK(GKFFA0.500.32±0.05,GKFFA1.000.24±0.03)和GLUT2 (GLUT2FFA0.500.28±0.04,GLUT2FFA1.000.21±0.03)mRNA表达逐渐减低(均P〈0.05),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亦逐步降低,胰岛素分泌也逐渐减少(均P〈0.05).结论 低浓度FFA对胰岛β细胞生存和GK、GLUT2表达以及GSIS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FFA将损害β细胞,并抑制GK和GLUT2表达以及GSIS.
黄林晶杨立勇沈喜妹严孙杰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葡萄糖激酶
游离脂肪酸对βTC6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预βTC6细胞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浓度。结果:FFA干预1h后,βTC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增加(P<0.05),FFA干预48h后,βTC6细胞的GSIS较干预前下降(P<0.05)。FFA与吡格列酮共同干预时,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升高,GSIS呈上升的趋势,1.0μmol/L和10.0μmol/吡格列酮与FFA共同干预组GSIS较FFA干预48h增加(P<0.05)。结论:FFA对B细胞具有短期刺激作用及脂毒性作用,吡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脂毒性作用。
吴佩文杨立勇刘东晖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分泌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对游离脂肪酸介导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游离脂肪酸(FFA)作用不同时间介导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异常的干预效果。方法βTC3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FFA干预组(FFA组)和FFA加吡格列酮共同干预组(FFA+Pio组),分别干预1、72h,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糖浓度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巢式RT-PCR检测FFA受体1(FFA1R)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1h,与Con组比较,FFA组低、中、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升高(分别为23.8±1.6 vs 20.0±2.0,28.7±1.4 vs 24.5±1.5,51.0±3.0 vs 42.6±3.4,P<0.05),FFA+Pio组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三组FFA1R表达均无差异。干预72h,FFA组低、中、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分别为20.0±2.0,24.5±1.5,42.6±3.4)和FFA1R表达均较Con组低(P<0.05),FFA+Pio组的胰岛素分泌和FFA1R表达介于FFA组与Con组之间。结论吡格列酮对FFA作用不同时间介导的胰岛素分泌损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长时间作用可能与调节FFA1R表达有关。
沈喜妹杨立勇严孙杰
关键词:吡格列酮游离脂肪酸胰岛素分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