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484)

作品数:16 被引量:355H指数:9
相关作者:魏益民郭波莉潘家荣魏帅马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
  • 4篇牛肉
  • 3篇饲料
  • 3篇同位素
  • 3篇追溯
  • 2篇毒性
  • 2篇羊肉
  • 2篇脂质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肉牛
  • 2篇牛尾
  • 2篇器官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光谱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7篇魏益民
  • 15篇郭波莉
  • 12篇潘家荣
  • 7篇魏帅
  • 3篇师俊玲
  • 3篇王兆丹
  • 3篇马静
  • 2篇杨鸣琦
  • 2篇冯书堂
  • 2篇钱和
  • 2篇李勇
  • 2篇李勇
  • 1篇文一
  • 1篇姚卫蓉
  • 1篇李君
  • 1篇占茉莉
  • 1篇刘泽鑫
  • 1篇张丙虎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核农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9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11
2007年
食品的产地溯源有利于保护原产地,保护地区名牌,保护特色产品,确保公平竞争,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并能有效防止食源性病源菌的扩散。同位素分析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之一,而且对食品原料如酒、饮料、乳品、肉品、谷物等普遍适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同位素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几种常用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机理,以及它们在不同食品溯源中的研究现状。推动同位素溯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促进食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
关键词:同位素技术
碳、氮同位素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7
2007年
【目的】探索稳定性同位素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了解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吉林、贵州、宁夏、河北4个地域牛肉、牛尾毛、饲料中的δ13C和δ15N值,比较了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分析了各组织中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并结合牛的喂养方式,研究了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地域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著差异,排序依次为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吉林、宁夏两地样品与贵州、河北两地样品之间的δ15N值有极显著差异,且后者高于前者。不同地域喂养牛的主饲料成分有其明显的地域特征。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碳、氮同位素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结论】牛组织中δ13C值可预测其膳食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δ15N值可区分牧区与农区喂养的牛;δ13C指标对牛肉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高于δ15N指标,两项指标相互补充可显著提高产地来源的正确判别率;脱脂牛肉粉、粗脂肪、牛尾毛中δ13C、δ15N值均可作为牛肉产地溯源的指标,它们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规律一致。
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李勇
关键词:同位素牛肉Δ^13C
羊肉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构建
随着疯牛病、口蹄疫的爆发,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许多国家建立了食品可追溯系统。羊肉因疫病感染、兽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不仅使其出口屡屡受阻,而且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
王兆丹魏益民郭波莉魏帅
关键词:安全信息RFID可追溯系统
文献传递
三聚氰胺风险评估结果简介被引量:3
2009年
由于饲料和奶制品被工业原料———三聚氰胺人为污染,对消费者的健康和信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沉重的打击,也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食品中三聚氰胺损害消费者健康的现实情况,参照国内外动物试验和风险评估结果,讨论了三聚氰胺可能存在的毒性及导致产生毒性效应的剂量,参考世界各国制定的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及其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三聚氰胺的毒性提出建议,以形成国际公认的、权威性的三聚氰胺毒性风险评估报告。
魏帅魏益民郭波莉
关键词:三聚氰胺食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铅对五指山猪肝脏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铅对五指山猪(WZSP)肝脏的毒性作用,为研究铅对人类肝脏损伤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20头健康3月龄清洁级WZSP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雌雄各半,雄性去势),用含铅量分别为0.046、6.790、17.370、53.600和154.000mg/kg的饲料对其进行饲喂染毒,连续100d。观察肝脏表观特征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GT)的活力。结果随着染铅剂量的增高,ALT活力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ST活力也呈现递增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γ-GGT活力逐渐升高,154.000mg/kg染铅组γ-GG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54.000mg/kg染铅组的肝脏表观特征发生变化,出现颜色变暗,包膜与实体脱离及黄疸症状。结论铅暴露可对WZSP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马静魏益民郭波莉师俊玲魏帅冯书堂
关键词:金属肝脏毒性风险评估
铅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作用被引量:62
2009年
马静魏益民郭波莉潘家荣师俊玲
关键词:毒性作用脂质过氧化
多元素分析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研究被引量:40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元素分析对中国牛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判别牛肉产地的有效指标。【方法】在代表中国4大牛肉产区的吉林、贵州、宁夏、河北共取牛肉样品61个,进行脱脂后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脱脂牛肉样品中的Na、Mg、Al、K、Ca、V、Mn、Fe、Co、Ni、Cu、Zn、Ga、As、Se、Sr、Zr、Mo、Sn、Sb、Ba、Pb共22种元素的含量,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不同地域牛肉样品中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特征。河北样品的Mn、Fe、Co、Zn、Ga、As、Se、Sr、Ba和Pb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地区,吉林样品的Ni含量最高,贵州样品的K、Mo和Sb含量最高,宁夏样品的Na和Ca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牛肉样品分成不同类别,类别与来源地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了5项可判别牛肉产地来源的指标,依次为Se、Sr、Fe、Ni和Zn,它们对吉林、贵州、河北样品的正确判别率均为100%,对宁夏样品的正确判别率为91%,整体的正确判别率为98.4%。【结论】利用多元素分析技术对牛肉产地来源的判别是可行的。
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李勇
关键词:牛肉追溯
铅镉联合作用对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铅镉联合作用在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中的复合暴露效应。方法用蒸馏水作为对照溶液,用含铅0.88%的醋酸铅溶液,含镉0.30%的氯化镉溶液以及这2种剂量的混合溶液对大鼠进行90d染毒实验。测定肾脏脂质过氧化指标。结果染毒组均出现脂质过氧化作用,联合染毒组效果尤为明显。结论铅镉联合染毒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作用中表现为协同效应。
李君潘家荣魏益民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
铅暴露对猪免疫功能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铅对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头14~17kg仔猪随机分为4组,用正常饲料和分别添加5,15,45mg/kg(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均按含铅量计)醋酸铅的饲料对其进行90d攻毒饲养试验。测定猪血液中白细胞数量(WBC)、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含量,并使用四甲基偶氮噻唑盐(MTT)法检测血液中T淋巴细胞活力。结果低剂量组T淋巴细胞活力降低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IgA含量下降0.12g/L,T淋巴细胞活力降低2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白细胞(WBC).IgM、IgG、IgA、C3含量分别下降4.3×109,1.48,0.13,0.14,0.31g/L,T淋巴细胞活力下降3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饲料中含铅量达到5mg/kg时影响猪免疫功能,高于45mg/kg时可导致猪免疫力显著降低。
魏帅魏益民郭波莉潘家荣杨鸣琦文一
关键词:饲料免疫功能
铅在猪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富集状态被引量:8
200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铅含量与猪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的关系,及铅在猪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制定猪可食用器官中铅含量限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将24头大约克夏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铅量为0.398mg/kg(对照组),6.095 mg/kg(低剂量组),17.49 mg/kg(中剂量组),51.674 mg/kg(高剂量组)的饲料,持续喂养90 d,屠宰、取其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小肠、猪毛、猪皮、脂肪、猪血、骨髓、猪耳、猪舌、猪尾、里脊、臀尖、小排、后腿肉,测定其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中的铅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照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肾脏>脾脏>肝脏>毛发>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铅含量超标;3个给铅组组织和器官中铅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骨髓>肾脏>脾脏>肝脏>毛发>猪尾>其他组织和器官;其中肾脏、脾脏、肝脏、猪尾均超标,但各组猪的肌肉、脂肪、猪皮、小肠等组织或器官中的铅含量较低,均符合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表明随着饲料中铅含量的增加,猪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富集有所不同,其中骨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铅含量较高,猪皮、肌肉、脂肪、小肠、猪舌、猪心、猪肺等可食用组织和器官中铅的含量较低。
魏帅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杨鸣琦
关键词:饲料器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