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2009ZDKG-03)

作品数:1 被引量:31H指数:1
相关作者:李轶冰任广鑫杨改河冯永忠宋籽霖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发酵
  • 1篇沼气
  • 1篇沼气产量
  • 1篇温度
  • 1篇混合发酵
  • 1篇发酵
  • 1篇产气
  • 1篇产气特性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省循环农...

作者

  • 1篇秦佳佳
  • 1篇宋籽霖
  • 1篇冯永忠
  • 1篇杨改河
  • 1篇任广鑫
  • 1篇李轶冰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温度及总固体浓度对粪秆混合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为探索温度、发酵料液总固体浓度和产气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发酵温度以及进料量,通过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5℃为梯度在20~40℃温度范围内,设置以4%为梯度,质量分数为4%~20%的5个总固体浓度,以鸡粪和玉米秆2:1(干物质量比)混合物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进行批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不同总固体浓度的发酵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厌氧发酵效果。结果显示,各总固体浓度发酵料液的产气速率均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总固体浓度增大,发酵料液产沼气的最适温度范围也随之扩大;各总固体浓度发酵料液的干物质产气率在5个温度的平均值依次为料液总固体质量分数8%>20%>16%>12%>4%;鸡粪和玉米秆2:1混合原料厌氧发酵的理论最优总固体质量分数及发酵温度值分别为14.6%,32.8℃。可以看出,发酵料液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不同的温度有其最适的浓度或浓度范围。
宋籽霖李轶冰杨改河秦佳佳任广鑫冯永忠
关键词:温度厌氧发酵沼气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