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21)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武松黄芳汤林华周水森王多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中医学院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疟疾
  • 7篇按蚊
  • 4篇疟疾流行
  • 3篇疟疾流行区
  • 3篇流行区
  • 3篇传疟媒介
  • 2篇媒介
  • 2篇菊酯
  • 2篇击倒
  • 1篇遗传学
  • 1篇中华按蚊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生态习性
  • 1篇实验室
  • 1篇拟除虫菊酯
  • 1篇群体遗传学
  • 1篇专家组
  • 1篇子孢子
  • 1篇自然村

机构

  • 11篇安徽中医学院
  • 7篇中国疾病控制...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江苏省寄生虫...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2篇武松
  • 11篇黄芳
  • 9篇汤林华
  • 9篇周水森
  • 3篇王多全
  • 2篇俞俊峰
  • 2篇周华云
  • 2篇潘嘉云
  • 2篇王学忠
  • 2篇张国庆
  • 2篇洪结凤
  • 2篇刘茜
  • 2篇郭绍华
  • 2篇蒋伟康
  • 2篇许国君
  • 1篇郑香
  • 1篇陈建设
  • 1篇武桂珍
  • 1篇王衍海
  • 1篇韩俊

传媒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近年来,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逐步受到卫生部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先后派出多批疟疾专家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现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资料以及专项调查的结果,对当前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研究情况作简要概述。
武松汤林华周水森黄芳王洪举
关键词:疟疾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组
西藏墨脱县1981~2010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趋势与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墨脱县1981~2010年疟疾发病情况。结果 1981~2010年,墨脱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 310例,年发病率维持在84.92/万以上,并呈波动状态;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每年1~4月病例数较少,6月病例开始增多,7~10月达到最高峰;墨脱县91.84%的病例来自雅鲁藏布江沿河两岸的墨脱镇乡等5个以门巴族为主的乡镇;病例集中在青壮年,以农民为主。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是目前西藏唯一存在疟疾病本地流行的地区,而墨脱县作为全国疟疾发病率最高的县,在疟疾消除阶段应进一步加强病例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消除疫点尽快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
卓玛央金吴晓丽王洪举胡松林张睿徐慧梅
关键词:疟疾
我国四大传疟媒介抗性现状被引量:4
2012年
疟疾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媒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疟疾防控措施之一,而采用杀虫剂进行媒介防治又是媒介控制的重要方法。近年国内已有我国传疟媒介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众多报道,该文对此进行综述。
俞俊峰洪结凤武松
关键词:传疟媒介杀虫剂
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伪威氏按蚊溴氰菊酯抗性初步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按蚊优势种伪威氏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方法选择察隅县下察隅镇的日玛村和塔玛村为调查点,于2011年7月采用牛诱法捕获饱血伪威氏按蚊,带回实验室繁殖至子一代,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成蚊接触筒法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进行测试,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试纸均以丙酮为溶剂,实验组为0.05%溴氰菊酯,对照组未添加杀虫剂。将待测蚊虫移入装有0.05%溴氰菊酯药膜滤纸的实验组接触筒和空白对照接触筒中,蚊虫接触供试杀虫剂60min,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T50),24h后记录蚊虫死亡数,计算死亡率。结果察隅县下察隅镇伪威氏按蚊经0.05%溴氰菊酯}贝4试后,击倒率分别为96.4%和97.5%,校正死亡率均为100%。结论察隅县下察隅镇伪威氏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敏感,可以采用溴氰菊酯对该地伪威氏按蚊进行媒介控制。
武松周水森黄芳郭绍华周华云卓玛央金
关键词:溴氰菊酯
伪威氏按蚊mtDNA-Cytb基因群体遗传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地理区域伪威氏按蚊的群体遗传结构与差异,发现伪威氏按蚊的群体遗传与进化规律。方法对云南、西藏和缅甸伪威氏按蚊,采用mtDNA-Cytb基因进行群体遗传分析;测序结果以Chromas(Version 2.13)进行核对,序列比对采用ClustalX进行,MEGA软件包统计序列特征,运用ARLEQUIN(Version 3.0)统计和计算各群体的基因序列碱基分化参数;群体遗传结构由ARLEQUIN的AMOVA模块计算群体间的分化参数Fst(F-statistics)、基因流水平Nm(Nm=1-Fst/4Fst)等指标;TCS 1.21计算群体中的单倍型并构建单倍型间的家系网络图;MEGA软件构建单倍型之间的系统聚类树。结果伪威氏按蚊mtDNA-Cytb基因均各扩增出单一清晰的目的条带;mtDNA-Cytb基因分子标志的TCS单倍型家系网络图显示高水平平行演化;单倍型NJ聚类未显示出聚类关系与地理距离之间的相关性;AMOVA分析发现群体内差异远远大于群体间差异,伪威氏按蚊不同群体2分子标志的Fst和Nm值分别为0.01696,4.168。结论 mtDNA-Cytb基因可以作为研究按蚊群体遗传结构的理想分子标志;伪威氏按蚊群体间交流频繁,目前尚未发生群体分化。
刘茜武松汤林华周水森黄芳潘嘉云王学忠杨曼尼卓玛央金
巢氏PCR判定西藏疟疾流行区传疟媒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确定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区的疟疾传播媒介。方法根据2005、2006和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在墨脱县选择了3个疟疾发病较高的自然村,采用人诱、牛诱、灯诱及清晨人房全捕等方法捕获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麻醉处死,密封干燥,带回实验室-20℃冻存备用,采用混合样本法随机抽取10只多斑按蚊复合体为一份混合标本,提取蚊虫DNA。根据文献采用巢氏PCR扩增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SSUrDNA),并对阳性结果克隆测序,比对证实。结果共捕获按蚊5345只,其中多斑按蚊复合体5190只,带足按蚊155只,提取的360份多斑按蚊复合体混合样本DNA中发现子孢子阳性扩增样品2份,种型鉴定2份阳性混合样本均为伪威氏按蚊,PCR产物经克隆测序,NCBIBLAST同源性比对证实为疟原虫SSurDNA基因片段。结论多斑按蚊复合体中的伪威氏按蚊为西藏林芝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
武松黄芳张国庆潘嘉云王学忠卓玛央金胡永红汤林华
关键词:子孢子传疟媒介
西藏墨脱县疟疾暴发自然村伪威氏按蚊与威氏按蚊生态习性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调查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主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的生态习性及其传播疟疾的潜能。方法采用人诱、动物诱(牛、马、猪)和诱蚊灯诱捕方法捕获成蚊,分析按蚊密度、夜间活动规律、室内外吸血习性;对于捕获的经形态学鉴定为多斑按蚊复合体的蚊虫,按照捕蚊时间、地点和捕蚊方式进行标记,带回实验室后采用PCR方法鉴定蚊种;采用晨捕和白天搜捕法判断按蚊栖息习性;在不同类型水体捕捞幼虫,饲养羽化以判定孳生地。结果共捕获多斑按蚊复合体蚊虫1 053只,其中伪威氏按蚊331只,威氏按蚊722只。室内与室外威氏按蚊的数量均高于伪威氏按蚊(P<0.01,P<0.05)。室内外两种按蚊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经产蚊比例分别为65.90%和6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室外吸血蚊数大于室内吸血蚊数(P<0.05),威氏按蚊室内外吸血蚊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按蚊夜间活动均为单峰分布,威氏按蚊密度日落后21:00-22:00达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凌晨4:00后未捕获威氏按蚊;伪威氏按蚊密度高峰为24:00至凌晨1:00,几乎整夜都有活动。结论西藏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构成与密度均高于伪威氏按蚊,两种按蚊生态习性有差异;威氏按蚊比伪威氏按蚊更具传播疟疾的潜能。
武松黄芳王多全许国君蒋伟康周水森汤林华王洪举卓玛央金永健次仁旺姆
关键词:疟疾传疟媒介生态习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风险评估
2011年
王衍海王大燕胡寒雁王雷徐翠玲魏强武桂珍韩俊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风险评估
西藏墨脱县多斑按蚊复合体尚未发生击倒抗性突变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明西藏林芝地区疟疾流行区墨脱县多斑按蚊复合体是否发生击倒抗性突变,并获得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钠离通道蛋白基因(VGSC)IIS4-S6区段基因序列信息。方法采用简并引物扩增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的VGSC基因IIS4-S6区段,扩增产物双向测序拼接;PCR扩增墨脱县背崩乡、德兴乡、墨脱镇和达木乡捕获的共161只多斑按蚊复合体VGSC基因,对PCR产物双向测序,观察L1014位点是否发生突变。结果获得我国多斑按蚊复合体5成员种VGSC基因IIS4-S6区段基因序列,5成员种L1014位点均为TTA,对墨脱县的背崩乡、墨脱镇和达木乡捕获的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进行VGSC扩增并测序,均未发生击倒抗性突变。结论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多斑按蚊复合体尚未发生击倒抗性突变。
刘茜武松汤林华周水森黄芳叶苗青洪结凤俞俊峰
西藏墨脱县不同海拔地区按蚊构成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西藏墨脱县不同海拔自然村按蚊种类和构成。方法 2010年7月14日~8月17日,选择4种不同高度海拔的6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在高海拔的甘德乡甘德村(海拔1966m),中高海拔的达木乡达木村(海拔1408m)与珠村(海拔1510m),中海拔的墨脱镇墨脱村(海拔1178m),低海拔的背崩乡地东村(海拔853 m)和背崩村(海拔831m),采用人诱、牛诱和灯诱等方法捕获成蚊,成蚊经形态学鉴定后处死,干燥保存带回实验室,多斑按蚊复合体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具体种型鉴定。结果共捕获按蚊5410只,其中高海拔区捕获按蚊2只,1只为大型按蚊贝氏亚种,另1只形态损伤无法鉴别,但形态学上可排除多斑按蚊复合体;中高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541只(36.9%),威氏按蚊906只(61.7%),带足按蚊21只(1.4%);中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260只(76.3%),威氏按蚊2只(0.6%),带足按蚊79只(23.2%);低海拔区捕获伪威氏按蚊3265只(90.7%),威氏按蚊19只(0.5%),带足按蚊315(8.8%)。中高、中和低海拔区通宵灯诱蚊虫密度分别为,伪威氏按蚊25.7、28.3和62.8只/夜,威氏按蚊41.5、0.2和0.2只/夜,带足按蚊1.4、11.3和3.6只/夜。结论西藏墨脱县按蚊主要由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构成;中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比例高于伪威氏按蚊;中、低海拔地区多斑按蚊复合体以伪威氏按蚊为主。
武松汤林华周水森黄芳许国君王多全蒋伟康卓玛央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