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07)
- 作品数:128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亚楠黄胜江孙书磊梁帅陈仕国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清代广东诗人赵希璜生平与创作述略
- 2018年
- 赵希璜是清中叶成就杰出的广东籍作家、学者、画家,有"岭南四大才子"之誉。赵希璜曾长期困于场屋,后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恩科中举。他曾充四库誊录,后以知县用,在任上开渠治水、修建书院、缉捕逸盗,政绩卓著。他有独特的军事谋略及治水理念。并且,他邀武亿等共同编撰《安阳县志》,纪昀对其评价极高。赵希璜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诗钞》行世,早期诗歌清新脱俗,而后渐渐展现性灵派的特点并且诗风颇似苏轼。另有《研栰斋文集》等刊行,又为好友黄景仁刊刻《两当轩诗钞》十四卷。赵希璜在绘画、金石上也颇有造诣。
- 王艺翰
- 关键词:生平清诗
-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 2022年
- 浙江戏曲作家众多,作品繁富。王国维《录曲余谈》云:“至明中叶以后,制传奇者,以江浙人居十之七八,而江浙人中,又以江之苏州,浙之绍兴居十之七八。”浙江曲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其研究尚不充分。笔者关注清代浙东曲家史实研究,注意到李凯、范廷培、张衢、张陆舟4位曲家的生平及交游问题存在有待考证的较大空间。
- 吴秀明
- 关键词:中国戏曲史曲学明中叶江浙
- 许之衡生平考证
- 2018年
- 许之衡为清末民国时期颇有造诣的戏曲家,相关文献书籍一直介绍其为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仁和,只有一条直接线索显示许之衡为浙江钱塘人,但无证据和解释。在对相关科举文献的记载探究后,发现许之衡祖父的原名,联系起来和许氏宗族中的"乃"字辈有牵连,并对钱塘许氏一族的辈分谱加以考察分析,以及许氏后人的文证,最终得出许之衡原籍实为浙江钱塘,祖上为科举而入广东番禺大岭村许氏一族的结论。另外,对许之衡求学与在北京大学任职交友的情况进行考证,以较为清晰地展现出其人生活动轨迹。
- 史贝贝
- 关键词:籍贯求学经历
- 黄吉安川剧作品的古典美探微
- 2021年
- 黄吉安是川剧发展历史上成就卓著的一位剧作家,虽然他年逾花甲才开始涉足戏剧创作,但在其逝世前的二十余年中编写了数量极为可观的川剧剧本,为四川的戏曲改良运动贡献了重要的艺术力量,并为川剧舞台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黄吉安的戏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他善于从历史事件中开掘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主题,通过艺术转换,以"借古喻今"的创作手法赢得观众共鸣,收到开启民智、移风易俗的社会效果。黄吉安的戏剧作品语言多"本色",诗味醇正,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美学气质,影响颇为深远。
- 刘叙武
- 关键词:川剧古典美戏曲改良
- 陈钟麟《红楼梦传奇》版本流变考——兼谈重刊本对戏曲的“小说化”改订
- 2021年
- 陈钟麟《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红楼梦》改编戏曲中现存版本最多、版本流变最为复杂的一种。通过对《红楼梦传奇》版本的研究,可以厘清相关问题并纠正学界以往的认知偏差:1.现存标记“汗青斋承刊”的版本至少有三种,而非过去认为的一种;2.道光二十六年重刊本应存在两种版本面貌,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所刊眉批是否完整;3.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以群玉山房石印本为底本加以排印,并非承自汗青斋刊本;4.阿英《红楼梦戏曲集》所收《红楼梦传奇》以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为底本并参校汗青斋刊本整理而成,此书删去了底本原有的眉批,在校订底本讹误的同时也沿袭了底本中的若干错讹。5.道光重刊本对汗青斋刊本的文字改订及其“小说化”的修改倾向,反映出重刊者复杂的修订策略。
- 武迪
- 关键词:《红楼梦传奇》
- 论《桃花扇》介安堂本批语对文本构思的抉发被引量:1
- 2016年
- 《桃花扇》现存最早的刻本康熙间介安堂刻本中有大量的眉批和出批,其中的多数批语试图抉发剧作的文本构思。这些批语对该剧文本构思的抉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节结构的抽绎、艺术笔法的约括和人物塑造的诠解。介安堂刻本后的《桃花扇》的各种清刻本和民国间的整理排印本,对于该种刻本中的大量眉批和出批,都基本予以保留。这些批语对于读者阅读、接受和理解《桃花扇》有很大启发和帮助,具有特定的文献价值。
- 王亚楠
- 关键词:《桃花扇》眉批
- 刘晖吉及其家乐新考
- 2022年
- 晚明刘晖吉家班女乐闻名于世。经考证,刘晖吉,名光斗,别号讱韦、讱惠,江苏武进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6),卒于清顺治八年(1651),享年46岁。天启四年中举,五年联捷成进士,曾任绍兴府推官、广西道御史、行人司司正,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其家乐演出精美,品味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崔淑晓
- 关键词:家世生平文艺活动
- 清宗室戏曲创作刍论被引量:1
- 2018年
- 清代北京剧坛活跃着一支以宗室为创作主体的贵族作家群。清前中期岳端、永恩、敦诚、绵恺、佑善等人创作的作品有杂剧与传奇,载阔亭、溥绪等人则是晚清北京皮黄戏编剧的代表人物。八旗王公贵族府邸浓厚的观剧氛围,为宗室频频涉足戏曲创作奠定了基础。消遣排忧是宗室剧作家主要的创作动机。他们的剧作具有浓厚的宣扬教化色彩,太平之时宗室借戏曲鼓吹国运昌盛,危难之际他们则以扭转世风为目的。在创作过程中,宗室与门客故吏的合力共筑,不仅助力宗室戏曲成就的取得,也极大地提升了门客戏曲创作的水准。
- 梁帅
- 关键词:创作动机创作主旨
- 角色、身体与空间:晚清民初禁戏与戏剧观演形态被引量:1
- 2017年
-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晚清民初,禁戏政策语境下的戏剧观演形态,即角色扮演的性别意识、舞台演出的组合形式及观众群体的构成方式均发生嬗变。此种嬗变正是通过对以女性为主体的戏剧观演空间进行圈限,凸显官方的权力意志与民众约定俗成的戏剧审美要求之间,存在某种无法弥合的张力。男权社会对女性演员的性别歧视,使之无法摆脱既定空间权力的钳制而丧失身份地位;商品经济下所形成的男女合演形态,表面上是女性演员获取空间权力与身体解放的表征,却依旧体现其置于被男性窥视与操控的境地;女性观众群体的不断壮大,显示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却未颠覆现存社会机制以改变既定的戏剧观演关系。
- 陈仕国
- 关键词:晚清民初禁戏
- 朱希祖未刊稿本《续曲录》编纂始末——附《续曲录》整理本被引量:2
- 2018年
- 王国维《曲录》问世以后,其著录的剧目多有遗漏,引起了包括胡适在内诸多学者的异议。朱希祖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得到大宗昇平署曲本,在此后数年内又陆续购买了大量明清戏曲善本,以此为基础,编纂了匡补王国维《曲录》的《续曲录》。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朱希祖将珍藏的戏曲善本、《续曲录》悉数捐赠给新近成立的北平图书馆,丰富了北平图书馆早期集部曲类的收藏。《续曲录》不仅著录了许多稀见剧目,丰富了时人对戏曲文献的了解;它更是著录了许多近代戏曲,这与此前的管庭芬、王国维及稍晚的董康所编的戏曲目录有着显著不同。《续曲录》还对赵万里《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赵录绰《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等北平图书馆早期的图书编目工作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
- 梁帅
- 关键词:朱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