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610066)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蕾高雳苗棣吴亚菲邓辉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702(Ib型)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于孵育后0.5、1和3 h,收集细胞蛋白,应用Westen-blot检测N-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对KB细胞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中ⅡfimA型组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其它fimA型组。结论:P.g可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成分,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Ⅱ型fimA型P.g水解上皮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的能力强于其它fimA型。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是P.g的致病力差异的基因基础。
- 苗棣高雳赵蕾邓辉王韵郭淑娟吴亚菲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KB细胞钙粘素连环素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和侵入口腔上皮细胞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分离的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株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探讨不同fimA基因型魄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培养法和抗生素保护法测定不同fimA型Pg菌株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不同fimA型Pg对KB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所有菌株均可黏附和侵入KB细胞,黏附率为0.523%~37.125%,侵入率为0.017%~3.750%;各fimA型Pg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株Pg之间、4株Ⅱ型菌株之间、5株Ⅳ型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g的fimA型与其对KB细胞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无相关性,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影响不同fimA型Pg致病力差异的因子。
- 高雳吴亚菲苗棣赵蕾孟姝王洁
- 关键词:细胞黏附